揭秘1977年邓小平恢复高考:国家命运的转变

2013-03-22 08:36:34 来源:老人报

  1977年冬天,中国关闭了11年的高考闸门终于再次开启,570万名考生如过江之鲫般涌向考场。这是共和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冬季高考。30余年来,这一“国考”深刻影响了3000多万人的命运,也深刻地影响了整个国家的命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任广东省委委员、常委、书记胡春华等这些“七七级大学生”(包括七八、七九级)已成为国家中流砥柱。这年的高考,也已成为一个国家的时代拐点。

  中断高考

  “从某些方面看,1977甚至可以用国歌里的一句话来形容:‘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储朝晖说。他认为,1977年恢复高考,不仅仅是纠正了十年文革的错误,更转变了自1966年停止高考以来,中国人才一片空白的局面。 

  1966年4月6日~14日,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座谈会召开,座谈会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取消考试。为什么要取消呢?1966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说:“鉴于目前大专学校和高中的文化大革命正在兴起,要把这一运动搞深搞透,没有一定的时间是不行的。”而且,通过高考选拔人才的教育模式“基本上没有跳出资产阶级考试制度的框框”,因此,必须废止高考,将大学职能转变为“培养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从1966年6月开始,高等教育部连续发通知,暂停研究生招生工作和选拔派遣留学生工作。1966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改革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提出了“新的办法”:从本年起,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下放到省、市、自治区办理。高等学校取消考试,采取推荐与选拔相结合的办法。

  从此,“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这十六字方针就成了中国大学的录取方法。但当时文革兴起,各地方政府职能陷于瘫痪,地方招生并未能按时开展,在1966~1971年间,中国大部分地区高校未能招生,空白了至少3年。1972年,大部分高等学校才陆续恢复“推荐与选拔相结合”的招生,这也是“工农兵学员”登上舞台的日子。

  “工农兵”被推荐到大学,主要目的并不是学习,而是“上大学、管大学、用毛泽东思想改造大学”,简称“上、管、改”。这种本末倒置的指导思想,使大学教育走上了严重的形式化和政治化的道路。

    推荐阅读:

    2013年高校招生最新动态            各高校航空专业招生简章

    中国艺考培训权威机构——蓝朗艺术学院

    北京东方大学阳光助学 酒店管理专业-零学费入学

    北京北大资源研修学院半工半读励志班 限招200人

    报名咨询热线:010-51291357     010-51291557

  (责任编辑:卢雁明)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分享“揭秘1977年邓小平恢复高考:国家命运的转变”到:

58.4K
关注高考招生官微
获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