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导:如何注意“照顾加分”对考生定位的影响(2)
第三点不同,就是现在的高考中有很多人有加分,并且高考提档是要把加分算进去的,而期中期末考试的统计没有加分,因为加分还没统计出来。这几年海淀的二模好像能把照顾加分统计进去了,但在这之前我们在进行高考模拟的时候都没有这个数据。我把这类定义为C类考生。这类考生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别人加了分,我没有加分,但是我拿到的排名是没有加分的排名,一旦别人加了分会加到我前面去,加多少,要考虑多少影响?这个问题在不同场合,包括我还是家长的时候,也听过很多讲座,听到的是很多专家确实认为这个很重要,不能忽略,否则可能造成考生落榜。
不能忽略照顾加分的影响,但遗憾的是没有一个专家告诉我怎样考虑照顾加分的影响,正是由于这个好奇我从2007年开始研究这件事情。这件事情看起来很麻烦,而且加分的人数是个惊人的数字。2011年6月8号有一篇报道,标题是"全市1.2万余名考生带着加分高考"。北京市每7名考生就有一名有加分,在考生争夺最激烈的高分段加分考生比例更大。这样家长脑子就大了,这么多人加分都排到我前面去了。其实不然。这个问题可以简化。举个例子,比如你的成绩是600分,有加分的考生如果成绩也是600分,加了分对你没有影响。因为他本来就排在前面。如果你是600分,有一个考生是580分或者以下,加了分对你也没有影响。现在的加分就两种,不是10分就是20分。580分的考生加了20分也还是和你一样多,不会超过你,比580分低的考生加了分更不会超过你
这样我们就得出一个结论,只需要考虑比你的分数低20分这个分数段考生加分对你的影响,不用考虑高分段,也不用考虑低分段。对于600分的考生来讲,只需要考虑580-600分这段考生加分的情况,这一段的考生有多少加分的是有据可查的,大厚书的数据里每10分段都有高考加分的人数。这一段里面有加10分的,有加20分的,我们无从知道。我研究高考志愿有一个办法,碰到一个问题往前走不了的时候,我就做假设,这个假设要尽量跟实际情况相符。如果有时候暂时不符没关系,先假设,往下走,走着走着自己就会明白了,再回过头来修正假设。我们假设加10分的人和加20分的人各占一半,这样就能研究了。在580-600分这个分数段当中,如果有一半是加10分的,一半是加20分的,所有加20分的考生一旦加了分一定会超过你。假设580-600分的考生一共有100名,那就有50名考生是加20分的,50名考生是加10分的,加20分的考生加分后会超过你。这就说明有50名考生会对你有影响。再研究加10分的,这50名加10分的考生有25名在580-590分数段,还有25名在590-600分。在580-590分数段的考生加了10分也不会排到你前面,只有590-600分的考生加了10分能排到你前面。因此在这100名加分考生中总共有75名考生加了分后会对你的排名有影响。我们再回头看刚才的假设是否正确。刚才假设加10分和加20分的考生各占一半,我对这样的假设做个分析,认为加10分的考生比加20分的考生多得多。在一万多名考生当中有一大半是少数民族,加10分的,大概有六七千。另外在优秀学生里面加10分的也比加20分的多,因为优干加20分,三好加10分,三好比优干也要多很多。由于这两种原因使得加10分的考生比加20分的多得多。而且这两年北京市加强了对体育体育加分考生的控制,需要测试,这样享受20分加分的二级运动员的比例也会减少。
(责任编辑:韩志霞)
分享“专家指导:如何注意“照顾加分”对考生定位的影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