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指导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政治生活备考要点(2)

2012-01-11 11:19:59 来源:育路高考网

    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进行复习备考

    看一组题:

    (2010.天津卷)《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A.甲午战争爆发 B.中华民国建立

    C.抗日战争爆发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010.北京卷)"上海的炮声应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

    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 B.辛亥革命****清廷

    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 D.抵抗日本全面侵华

    同样考查日本全面侵华、中华民族觉醒,但两题[JP3]的呈现方式不一样,一个从历史的角度叙述了日本侵华促进了中国人的观念由"家族"到"民族",另一个从现实层面概述了日本全面侵华唤醒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这两道题的命题思路"形散而神不散".

    2010年高考中类似这样的题目还有很多,如:广东文综卷第14题(通过唐宋两朝谏官的产生方式和评议对象的不同考查君主****加强的趋势)和山东文综卷第10题(通过中央政府机构的变化考查君权对相权的制约)都是考查北宋君主****的加强;全国卷第25题和安徽文综卷第14题均考查秦郡县制的影响;全国卷第33题和江苏历史卷第10题均考查百团大战,一个侧重于考查战争指挥者的统率才能,另一个侧重于考查战役的特点。

    上述题目给我们提了一个"醒":对知识的掌握应是全方位的,应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多角度训练。

    针对2010年高考的这些新特点,我们在复习中要重点抓4点:全、准、活、补。

    1."全"——理清基本线索,全面掌握知识

    历史学科的基本规律是知识点零碎、阶段特征明显、知识的纵横联系密切,总体可以说是繁而不乱。复习时要理清基本线索,构建历史知识体系,切实弄清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以2007年出版的人教版教材为例(本文同),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共有八课,内容繁多。如果只注重对单个知识点的复习,则不能掌握这一单元的核心内容。如果理清基本线索,就会达到事半

    2."准"——理解基本概念,系统掌握知识的内涵与外延

    历史知识是由一个个的历史概念组合而成的。历史概念分为两部分:理论部分和史实部分。

    理论部分是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共同特征的理论概括,重在对规律、特征、本质的总结。如****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个概念的理论部分包括:

gaokao1.jpg

    历史概念的史实部分是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概括和评价,包括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时间、地点、原因、人物、内容、经过、结果、影响等,即“事件本身+前因后果”。如中国古代****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个概念的史实部分包括:

gaokao2.gif

  (责任编辑:张影)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分享“名师指导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政治生活备考要点”到:

58.4K
关注高考招生官微
获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