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历史备考:知识点问答题22
6、"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足人类孜孜以求的-个社会理想,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中国传统文化对东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人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东西律例,以法为宗。今按法国律例, 民律第三百七十-条云:"一切子女, 无论其人何等年岁, 须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第二百-十三条云:"凡为妇者,应为其夫者所管属"
——康有为《与朱-新论学书》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社会的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山,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马尚斌等《中国近代史教程》
材料三、放眼将来,具有儒家特色的现代性,在东亚出现的可能性极大。其实,"东亚现代性"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而已,(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在塑造东亚传统方面起过决定性作用,长达数世纪的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
——杜维明《儒学创新的契机》
材料四、1793年,罗伯斯庇尔指山:"自由是屈于所有的人做一切不损害他****利之事的权利;其原则为自然,其规则为正义,其保障为法律;其道德界限在下述格言之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请问答:
⑴春秋战国时期儒、墨两家主要代表人物的哪些思想观点在建立和谐社会方面有一些合理成分或值得借鉴的地方?
借鉴: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孟子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对农民宽刑薄税。荀子主张掌握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造福人类。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和"尚贤",让人民安居乐业。(儒家中只要任答其中两人,思想观点意思相近即可。)
⑵试举唐朝时期能体现以上某些思想的重大举措,并简要说明理由。
唐朝实行的均田制(租庸调制),体现了仁政(轻徭薄赋)的思想;完善科举制,体现了任人唯贤的思想;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政政策,体现了"兼爱""非攻"的思想。(答出其中3点即得满分。如举它例,只要言之成理,亦可给分;
⑶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资产阶级维新派对儒家思想的认识和目的。
认识:维新派认为儒家思想所提倡的"三纲五常''与西方的法律精神是一致的。
目的: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
⑷依据材料二,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共和运动的深入,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如何认识和对待儒家思想的?
认识和对待: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认为,儒家伦理道德阻碍了民主科学的实现,儒家思想维护君主****制度,必须摧毁儒家旧道德。
⑸依据材料三,如何认识儒家传统在东亚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东亚现代化进程不是照搬西方模式,儒家传统在现代化进程中仍然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评价:重视教育,重视社会稳定。(学生无论对此观点肯定或否定,只要言之有理即酌情给分。)
⑹材料四说明了什么? 罗伯斯庇尔引用孔子的格言的意图是什么?
说明:孔子思想对西方的影响。
意图:反对特权,维护****。(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反对等级制度)
(责任编辑:韩志霞)
分享“2012年高考历史备考:知识点问答题22”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