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志愿:如何选专业(六)(16)
八、未来各专业市场需求展望
(一) 医药专业
目前药科类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普遍看好,总体上供小于求。各医药公司、制药厂是吸收毕业生的大户。制药业对人才的需求是稳中有升,另外,医药界的贸易、经销、检验和医药信息管理等专业对技术人员的需求也会增加。社会对医科类毕业生的需求也很大。其中,临床医学类人才依然走俏;基础医学类与护理学类专业就业不太理想;法医学的社会需求量有限;预防医学、口腔医学从理论上讲很有前途,但从近几年就业状况看,却十分困难。
(二) 地矿专业
地矿行业经过产业结构调整,目前已走出低谷,并处于逐步好转的攀升阶段。但从总体上讲,地质类、矿业类社会需求量较小,需要广开就业渠道。
(三) 水利专业
水利专业毕业生就业目前不大理想,各专业冷热不均。但水利事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好,随着三峡工程等一批大的水利工程上马,水利及其相关的一些专业需求量明显增加。由于水利与电力、环保等部门的联系比较紧密,因此也有很多人到系统外就业。
(四)能源、交通专业
在国家"九五"重点建设工程项目中,能源、交通行业占了很大比例,各大煤矿、油田、气田需要大量人才,这是吸纳毕业生的一个重要渠道。
(五) 建筑专业
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猛,中高级人才十分缺乏,亟需补充。近年来建筑类、土建类毕业生的社会需求量一直名列前几位,尤其是建筑学、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方面的专业人才很受欢迎。
(六) 外语专业
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社会对外语类人才的需求会与年俱增,今后几年这类人才也会保持较高的需求量。非师范类外语专业需求量最大的是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一些小语种的就业状况不太理想,如东欧和亚非的一些小语种,除韩(朝)语、阿拉伯语基本持平外,其他语种就业都较为困难。
{七} 电子信息类专业
计算机、微电子、通讯等电子信息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巨大,毕业生供不应求,10年内将持续走俏。特别是在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移动通信、电子消费品生产方面,以及一些新的研究领域如网络通信、网络保密研究、可视电话、图像传输、军事通信等领域,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从总体上看,电子信息类毕业生的就业行情十分看好,但是该专业对人才需求层次较高,专科生的就业压力较大。
(八) 农林类专业
这几年,农林类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不高。在农林类各专业中,社会需求量大小不一。目前需求较多的有农业经济、畜牧、兽医、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木材加工、家具设计与制造、森林道路与桥梁、园林、林产化工等专业;需求量较小的有农学、桑学、茶学、植物等。
(九) 应用文科类专业
目前应用文科类各专业就业形势基本上较好,人才市场的信息表明,新闻、出版、广告、文秘、公关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就业领域宽广,社会需求量很大,并且急需大批创新复合型人才。
(十) 外贸专业
这些年,外贸专业已远不如前几年热门。但随着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深入,特别是中国人世以后,随着专业结构调整,招生规模的控制,外贸人才供需不平衡的状况是可以得到缓解直至消除的。
(十一) 政法类专业
随着我国法制化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对法律人才的需求量也会有较大增加。法学、经济法、国际法、国际经济法的社会需求加大,而法学管理、犯罪学的社会需求量较少。
(十二) 机械专业
由于机械行业的重要性和庞大的规模,大部分机械类专业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仍属“热销”人才,预测今后该类人才仍会有较大需求。从行业发展看,印刷机械、数控机床、发电设备、工程机械等重要专业前景仍然看好。并将进一步向机光电一体化发展,向光加工、环保这样的新兴领域拓展。
(十三) 一般财经专业
这两年社会需求相对较大的是资产评估、物流管理、财政税收等专业;需求较少的是会计、保险专业、经济学、财政学、统计学、价格学、国民经济计划等。与传统银行业务收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投资银行业的蓬勃发展,未来十年是中国投资银行业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投资银行业的发展壮大,需要大批专门金融投资人才。从学历层次看,除传统金融业务的一些基层单位外,专科生基本上没什么市场;本科生在人才市场上所占份额会逐步缩小;硕士、博士生和MBA(工商管理硕士)备受用人单位青睐。人才需求将逐步向“高、精、尖”倾斜。
(十四) 师范专业
在师范类各专业中,需求较大的专业有教育学、特殊教育、教育技术、数学、汉语言文学、英语、日语、物理、计算机等专业;需求相对差一些的专业主要有生物学、地理学、幼儿教育、经济管理、经济地理与城乡规划、环境学等专业。当然,这种需求形势在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师范院校中表现不同,师范院校的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就业不太理想。
(十五) 计算机网络
未来网络人才将逐渐吃香,其中最走俏最赚钱的是软件工程师、游戏设计师、网络安全师。需求量较多。
有了上面这些调研报告和分析预测,同学们对未来社会的一些职业或专业的发展趋势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可以较好地用于大家学业规划时的决策。
6.1.4 树立职业或事业理想
经常有人批评我,说我的学业规划思想功利性太强,总是指导别人瞄准就业填志愿、上大学,难道学习就仅仅为了就业么?其实,这对我是不公道的。我重视就业,但并忽视理想。因为我知道,毕业后首先就业是实现个人理想的必要条件,我不想让我指导的学生个个都心怀理想地在家啃老!我想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毕业后顺利就业,步步为营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所以学生最终还是要实现自己的理想的,但并不是毕业后马上实现。这就是个人的可持续发展,也即关于个人的科学发展观。因此我们在确定就业目标时,必须根据自身的职业或事业理想来设计。
一个人的职(事)业理想是其人生理想的重要方面,它不仅决定于个人的爱好、兴趣,还与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树立一个什么样的价值观对人生来讲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我们在树立职业理想时,与之相随的问题就是我的人生理想是什么?我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它们直接决定了个人的职业理想。那么什么是人生理想呢?人生理想又称为人生志向,是指一个人对其理想人生的设想和愿望。应该说,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人生理想,无论这一理想是远大还是平凡,高尚还是卑微。人生理想是指导人生发展的明灯,有了它,人生就不会失去方向。一个人其人才价值的实现程度与其人生理想密切相关。有时甚至直接受人生理想的影响。所谓志不强者智不达,又如古人所说,无冥冥之志,必无赫赫之功。
人们常说,人各有志。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对自己人生道路的选择。但这并不等于说,什么样的选择都是合理的,科学的。一个人的人生理想还是有一个科学合理的问题。人生理想的选择又是由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决定的。因此,我们在确立人生理想的时候,首先要有一个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世界观是指人对客观世界的基本看法,包括世界是什么样的,又是怎样发展变化的等内容。人生观则是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具体表现。它指导着人们的生活方向,影响着人们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决定着人们一生的价值目标和生活道路。人生观的基本内容首先是生死观,这是对人生最基本问题的看法,生死是人无法改变的基本的客观存在,这就要求人们对生死问题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什么样的生、什么样的死对人来说才最有意义。记得毛泽东主席给革命烈士刘胡兰的题词是:生得伟大,死得光荣。这是对她的人生观及人生价值的高度评价。我们虽然无法达到刘胡兰的高度,但至少应该做到:生得明白,死得值得。其次是幸福观,前面的生死观解决了人活着的意义,也就是人为什么要活着;而幸福观则是解决人应该怎样活着。在人生观中,生死观和幸福观是最为基本和核心的内容。它们决定了个人的荣辱观、苦乐观、恋爱观、友谊观等等其他层次的人生观念。什么又是价值观呢?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像这种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就是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而世界观与人生观又决定了人们的价值观。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是哲学范畴的问题,需要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步地树立。我们认为,迄今为止,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唯一科学合理的世界观,它从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社会及人类思维的运动发展规律,是指导我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科学指南。可能有人要说,你说的太绝对了,难道只有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才是正确的,其他的都是错的。我说,也不能说别人都是全错,许多思想还是有合理成份的,但只有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是吸收了众家之长,并加上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们的创造,最终实现了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又有人说,马克思主义是一种认识问题的角度和方法,那么我为什么不能采用其他的角度和方法呢?我说,马克思主义其实是角度的角度,方法的方法。怎么讲呢?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世界观,同时也是方法论和认识论,它本身并不提供认识和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和角度,但它给你提供了寻找认识问题的角度和解决问题方法的方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角度的角度、方法的方法。
在这里,笔者简单谈谈马克思主义的人的价值思想,也就是价值观的问题,更多的大家可以参照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的相关内容。所谓人的价值,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就是人对社会的有用性和意义。这是马克思在对人的本质抽象后的必然结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人生的价值也只能体现在对社会的价值(也即有用性和意义)上。以往的哲学离开社会谈论人的价值,必然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中国古代的道家思想从根本上否定人生的意义,认为人只有远离社会,潜心修炼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现代哲学家冯友兰曾指出,人生就其自身来讲,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我们需要的是给人生加上个意义。而我国传统文化则是儒家与道家的融合。儒家强调入世有为,它的经典著作《大学》指出了人生发展的理想之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强调出世无为,所谓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否定人生的意义。所以中国人最讲究的是功成身退天之道。然而在封建社会能实现自我的人毕竟是少数,这样以来,得意时,儒家思想便成了中国人的助推剂,失意时,道家思想则成了自我安慰的挡箭牌。所以中国人既自强不息,又随遇而安,既积极进取,又消极遁世。小说《三国演义》篇首词就充满了道家思想。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是的,就我们个人来说,一切都是瞬间,一切都会随风而逝,但对于人类社会来讲,我们每个人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都反映在历史进程中。正如唐诗中所说,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人类文明能发展到今天,难道不是过去人们劳动的结果?这当然就是过去劳动者们价值的体现。1835年,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道:“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他还说:“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而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缺的伟大人物,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压倒我们,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快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将长期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可见,每个人要想最大限度的实现自身的价值,只有努力地为社会甚至为全人类创造价值才是唯一可靠的方式。
笔者相信,在具备了以上价值观后,无论你选择什么样的职业理想,都会为你人才价值的形成和实现奠定很好的基础。当然,不同的时代和社会有不同的使命和任务,人们的人生理想也会有不同的内容。具体到今天的中国来说,我们的社会在逐步地走向市场经济和民主制度为基础的理想模式,这必将为个人的自由全面地发展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也为我们每个人全面地实现自我创造条件。这一时期,我们在中学阶段选择人生发展道路时,就可以更多的考虑将自己的理想、兴趣及职业有机的统一起来,做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干自己乐于投入的事业,在此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在经济上自立于社会,还可以全面的实现自我。
当然,同时也要看到,我们处于向理想社会迈进的过渡时期,受几千年来封建思想的毒害,社会上的用人机制并不完全合理,你有这方面天赋、志向并不能保证你通过自己的奋斗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于是,我们难以很有效的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但我们可以把它分成几步走。比如先确定自立于社会的职业目标或事业目标,在取得一定的经济积累并实现了经济上的相对自由后,再来考虑实现自己更高的人生理想。就目前来看,相对于其他领域,我国在经济领域是体制、机制是比较先进、合理的。我们在确定职业或事业目标时,可以更多的向这一方面倾斜。
(责任编辑:李书信)
特别说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断调整与变化,育路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