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作文提分秘籍:抓住评分点
2010年高考中考生的作文留给了我们许多思索和借鉴。笔者评卷发现,考生的作文水平普遍有所提高,但离高考作文要求仍有一些差距,仍存在不少问题。为了更有效地搞好2011年高考作文的复习,我们一方面要扎实地练好作文基本功,另一方面也可以借鉴2010年考生作文的成功经验,分析其不足之处,补牢篱笆,从而提高写作水平。2011年高考作文复习,我们应注意些什么呢?下面结合2010年湖南卷高考作文评卷中发现的一些问题,给大家作一些提醒,以期给大家一些帮助。
一、要关注基础等级要求
1.审题要深入。2010年湖南卷的作文题为“早”,这个独词题,审题难度不大,一般不会离题。但是要切题或合题,还得深入。“早”,含义较为丰富,具有一定的发散性。可有的考生作文中,对“早”的理解仅停留在肤浅的字面意义上。如标杆作文(评卷时,评卷组事先评定的作文,发给评卷老师做参考,下同)之三,“早晨”在文中只是设置的时间背景,而“其内涵未得到主题化的开掘”,被视为“基本符合题意”,“内容”也被视为“单薄”,从而导致满分25分的内容项在三等(11~15分)上记分。因此,作文审题一定要深入,要挖掘出命题的内涵,并以此来立意,让作文的主题与题意一致,才算选对行文的方向。
2.中心要突出。审题中不仅要确立鲜明的文意,还要让这种文意在文中得到强化、突出。这就要让它贯穿全文,恰当处理行文的主次、详略。如果文章无中心,或有多个中心且互相矛盾,缺乏内在联系,则中心就不明确。如标杆作文之二,作者从早教的角度立论,提出“早未必好”的观点,切合题意,但行文未能始终紧扣这个观点,第四段开头“追溯回中国的古代时期。三国时,战乱频繁,战争中战略战术显得尤为重要。‘先发制人’‘先入为主’等词语都被融入了战术中 ”一句,就游离在中心之外,而影响得分。作文中心一旦确立,文章的选材、构思,甚至遣词造句都要围绕中心、突出中心,这样的作文才精彩。一篇文章只能表达一个中心意思,不能出现多个中心,否则,中心同样难以突出。如标杆作文之六,为揭示“早”的意义,作者描绘了三个生活片断,奶奶早起的习惯使我懂得“早晨是最美的时光”,清洁工的早起为城市带来美丽,“我”在明白了“早 ”的意义后坚持早起,“收获了知识和喜悦”。这三个片断虽有一定的联系,但内在统一的逻辑连贯性不强,从而没能突出中心。如果用“早起更能创造美好的生活”做中心来统帅三个片断,那就不仅统一了主题而且突出了中心。
3.内容要充实。作文内容充实,指的是文中材料丰富、扎实、恰当,且各材料之间有内在的逻辑关联。如果文章言之无物,缺乏具体的材料,或者虽有材料,但又不能说明问题,或整篇文章意思分散,让人不知所云,则会造成内容空洞。如标杆作文之四中所举汪涵谈到自己模仿文人在办公桌上刻“早”字非但没有早到反被台长以“破坏公物”的罪名罚款五百元的趣事,就不能很好地证明“早,是积极向上的姿态”的论点;还有文中将祖逖“闻鸡起舞”说成是项庄“闻鸡起舞 ”,造成硬伤。从而使文章在内容的“充实”上,大打折扣。又如标杆作文之五中作者提出了一个分论点:“早,是一种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生存姿态”,而所列举的史铁生、苏武、司马迁三则事例,都比较牵强,而不能有效地论证观点 ,因此,在内容上仍被视为“较充实”。
4.感情要真挚。感情真挚,就是文章所写的景、情、事、理,要含有作者自己真切的感受、体验、领悟,符合常情常理,且与文章的内容和谐一致。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养成多观察生活、多思考生活的习惯。同时,要不断修炼自己的品行,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格调自然不会低到哪去,言为心声嘛 .
5.文体要明确。在作文基础等级评分中,除题意、内容、语言外,文体亦是评分的一个重点。作文题中一般有文体要求,评分标准中亦有“符合文体要求”一项,因此,无论考生选择何种文体,所写文章,都必须符合所选文体的要求。所谓议论文,指的是文章围绕某一观点展开,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的文体;所谓记叙文,指的是表达方式以叙述、描写为主,写人记事的一种文体。文中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但要有主次之分,有内在的联系,要符合所选文体的基本规范。如选写记叙文,记叙的主要因素就不能少。标杆作文之一中写了三个场景,重章铺垫,首尾关联呼应,结构意识强,有效突出了中心;形象生动,情感浓郁,但作为记叙文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结果等要素的交代,就有所欠 缺,而致使一些意思的表达不是很清晰。
6.结构要严谨。作文不仅要有开头、主体、结尾等必要的组成部分,还要求各部分围绕中心展开,有较强的内在联系,且衔接、粘合自然。如果缺乏必要的组成部分,或各组成部分齐全,但内在逻辑混乱、条理不清,则都会严重影响文意的表达。文章结构是作者思路的外化。思维严密,则文章结构严谨。思路驳杂,文气受阻,则文章结构混乱。如标杆作文之四,文中提出了“早,是勤奋的象征” “早,是闪光耀眼的青春”“早,是积极向上的姿态”三个分论点,这三个分论点之间虽有一定的联系,但仅是“意连”,而非内在的逻辑联系。又如标杆作文之八,“早,是一种好的心态”“早,是一种好的态度”“早,是一种好的条件 ”三个分论点的概念错乱,材料与观点之间也缺乏必然联系,致使思维不清晰、 连贯性不强。
7.语言要流畅。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语言分为“流畅”“通顺”“基本通顺”和 “不通顺,语病多”四个等次。这也是作文评分的重点之一。我们一些同学在复习中,常常重视病句辨析题,而忽视作文中的语言表达,这是极不明智的。因为辨析病句的真正目的在于克服作文表达中的语病。我们同学作文时,对语言常缺乏推敲和打磨,时常出现病句,而严重影响语意的表达。如“每天依旧很快的倒数着日子”与“母亲急了,她拼命的擦,拼命的擦”中的“的”,都应为“地” .现代汉语中,“的、地、得”的用法是有别的,使用中应注意区分。又如“是否只有早晨的那一刻才能看到炽红的夕阳当空升起,那一片霞光灿烂辉煌”中的 “夕阳”应改为“朝阳”,否则就出现前后矛盾的语病。这些,有的是习惯性的,有的是一时的笔误。自己习惯性的语病,要在辨析病句时,有意纠正,记正确的语句,不记错误的语句,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在辨析中增强自觉。笔误的病句、错别字,可在作文完卷后,将作文默读一遍,加以改正过来。
(责任编辑:王烨)
特别说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断调整与变化,育路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