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高考网,提供查院校、选专业、填志愿,高考择校路线规划服务
微信小程序
高校招生小程序

快速择校

微信公众号
高校招生公众号

政策解读

010-51291557

客服热线 : 8:00-20:00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文科综合能力测试(2)

2010-04-08 16:37:55 来源:中国校长

  16.辽与西夏分别是契丹与党项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两者的相似之处是

  A.两族均源出秦汉时期的东胡            B.创立政权在宋朝建立之后

  C.仿汉字结构创制本民族文字            D.均曾与北宋结为兄弟之国

  【解析】逐一排除法。A错误。辽是契丹所建立,属东胡族系,是鲜卑的一支;西夏是党项族的一支。B中,北宋建立于960年,辽建国于907年,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早于宋。 D错误,约为兄弟之国的是宋辽,西夏向宋称臣。故C正确。

  17.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收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解析】从材料中的“自不得提书‘夷’字”,可知西方列强以条约的形式,否定了清王朝以“天朝上国”自居的规制,故选B项。

  18.1917年,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李大钊咋此强调的是

  A.批判封建皇权                  B.反对尊孔复古

  C.捍卫《临时约法》              D.倡导科学精神

  【解析】从材料中的“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可以看出李大钊反对尊孔复古。

  19.抗日战争期间某战役后,《新华日报》刊载一位中国将领的谈话:“我军……对于一城一寨之得失,初不以为重,主在引敌深入,使其兵力分散,而予敌主力以打击。”以下战役符合上述特征的是
 

  A.淞沪会战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平型关战役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这四次战役特征的认识,符合“引敌深入”、“予敌主力以打击”等特征的是台儿庄战役。

  20.法国人达尔让松在18世纪中期写道:“委托给大臣们的事务漫无边际。没有他们,什么事也办不了,只有通过他们,事情才能办成;如果他们的知识与他们庞大的权力有距离,他们便被迫将一切交给办事员办理。”上述材料说明,当时的法国

  A.专制王权强化    B.办事人员权力上升

  C.国王权力旁落    D.社会等级壁垒森严

  【解析】从时间判断18世纪的法国是封建专制制度 ;从有效信息上看 ,“国王把大事全委托给大臣或办事员 ”从反面说明国王权力至上的特征 。

  21.1787年费城会议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这反映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是

  A.民主主义 B.平等主义

  C.自由主义 D.共和主义

  【解析】首先可以根据美国当时民主现状,黑人和印第安人并没有同白人对等的权利排除b ;再可以根据美国总统和议会由选举产生是其民主性排除a ;材料信息没有反映自由主义 ,工业革命时期成为流行的社会思潮和政策 ;“不得授予贵族爵位”信息应该是防止和反对专制特权的。这个题是内涵式文综题。内涵式综合是指用其他学科知识解答本学科的问题。此题关键是弄清楚共和主义的实质:即共和主义。核心是民族国家的构建和民主制度的建设。这是政治现代化进程的一项根本要求和本质内容。体现反对君主专制主义,坚持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体原则。 共和是政体。之后针对针对美国独立前13个州,英国是分治,美国联邦宪法目的是完成国家统一的国情来确定。此题并没有超纲。只是一个标准的文综题。解答此题要用到政治学科的政治学部分国体、政体的内容来解答。

  22.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

   A.钟表工业非常发达   B.工厂纪律严格

  C.工人消费水平较高   D.贫富差距缩小

  【解析】注意材料中的时间“19世纪中期”,此时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工厂制度确立,再结合材料中的“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说明当时工厂纪律严格。

  23.拉尔夫•达伦道夫在1998年写道,20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宰,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20世纪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全球化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想象和恐惧”,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达伦道夫在这里强调的是,20世纪

  A.全球剧变令人忧虑   B.国家之间对抗激烈

  C.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D.民族矛盾逐渐缓和

  【解析】从材料中的“全球化”等信息可以看出,达伦道夫强调的是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24.某小企业2008年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8元,产量为10万件,甲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6元。如果该企业2009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2009年甲种商品的销售收入与2008年相比

   A.增加8万元   B.增加6万元

   C.减少14万元    D.不变

  【解析】本题与前两年的高考计算题相比较,从计算的角度要简单一些,但对“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两个陌生的概念比较费解。通过读题,从“某小企业…生产一件甲种商品”必需明白“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在本题中是指个别劳动时间而非仅指企业的生产成本,其次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应理解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该商品的价值。因为“商品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以某小企业生产的甲种商品只能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6元出信,即10万×6元=60万元,又因为该企业劳动生产率(即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10%,即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10%(10万件×(1+10%)=11万件),其它条件不变(重要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没变),所以,该企业的销售收入为11万件×6元=66万元,所以,比上年度销售收入增加6万元。所以本题选 B

  25.某餐馆适用的营业税税率为5%。小明和爸爸去该餐馆吃饭共消费200元,在结账索要发票时被告知,如果不要发票,可以获得一瓶价值4元的饮料,小明和爸爸表示接受,上述做法

  ①使餐馆少缴纳6元税款                            ②使餐馆多获得6元收益

  ③不利于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④不利于刺激消费需求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本题十分灵活,贴近生活,最容易迷惑学生的就是选项①,也是学生错误最多的。因为在小明和他爸的这次消费中,该餐馆应纳税额是:200×5%=10元,不开发票,就意味着餐馆偷税10元。如减去4元的饮料成本,应是餐馆在偷税的基础上多获得6元的收益,但餐馆偷税额仍是10元,这是不变的。另外,消费不开具发票,也不利于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所以本题选 B

  26.当下,我国很多地方摊贩经营非常活跃,但存在经营不规范现象。有的地方以建立固定经营场所的方式给小贩提供经营空间,加强市场管理,规范摊贩的经营行为。促进这类个体经济的发展有利于

  ①实现按劳分配的收入分配原则                   ②扩大政府调控范围

  ③解决低收入群体的就业                         ④方便群众的日常生活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从审题中,首先可排除①,因为“按劳分配”原则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范围内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而材料和本题设问很显然是个体经济。从材料中也不能体现从事这类个体经济的人是低收入群体,更体现不出政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所以排除③。④正好是教材中讲到的个体经济的作用之一,从材料中政府的行为也正是为加强管理而实施。所以本题选D

  27. 某鸭梨产区建立恒温库储存鸭梨,为反击销售提供了条件,也为梨弄增收提供了保障,据测算,没储存1千克鸭梨可增加收入0.5元,这一做法表明

  A.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

  B.延长农产品储存时间可提高农民收入

  C.商品销售环节可创造更大的价值

  D.商品的储存成本提高了商品价值

  【解析】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从题中“反季节销售”“梨农增收”“每储存1千克鸭梨可增加收入0.5元”等有效信息可以看出,鸭梨增收的主要原因是恒温储存,反季销售,这都是受供求关系影响,所以本题选A

  28. “面对金融危机这一全球性挑战,世界各国需要加强政策协调、密切合作、共同应对。在些关键时刻,坚定信心比什么都重要。”这一论述表时,信心作为对前景的良好预期

  ①能够改变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②可以推动经济主体对经济活动的积极参与

  ③能够摆脱物质条件制约,促进经济复苏

  ④可以促进经济形势向好的方向转化

  A. ①②   B. 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信心作为对前景的良好预期”是一种意识,唯物主义认为,规律具有客观性,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不能被改变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所以意识是不可能摆脱物质条件的制约的,①③的说法明显违背了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错误的,故本题选D

  29. 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磨难,同时又促使人类更加自觉地去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进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从灾难到进步,其中体现的深刻哲理是

  ①“灾难”和“进步”作为矛盾双方,包含着向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②“灾难”向“进步”转化是无条件的,体现了矛盾双方的互相贯通。

  ③“灾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进步”转化,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

  ④“灾难”促进“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某些外因的决定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②的说法错误,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有条件的而不是无条件的,④的说法错误,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外因不能起决定作用,所以本题只能选 B

  1978年安徽小岗村18家农户决定分田到户,揭开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小岗村不断探索致富之路。2006年1月,该村决定重新走上合作经济的道路,规划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红色旅游、着力办好工业园”的发展战略,迈进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回答30——31题。

  30. 多年来,小岗村在致富路上苦苦探索,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脱贫致富之路。这说明:

  ①奔向富裕的道路尽管曲折但总是有规律可循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不断创造财富经验和规律

  ③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升人们对致富规律的认识

  ④致富道路因时因地而变,没有必然的规律可循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解析】②中观点和28题①观点一样,错在没有认清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只能认识和利用规律,而不能创造规律。④中观点认识到了致富道路的特殊性,看到了要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也是错误的,所以本题选 B

  31. 小岗村农户做出分田到户和重新走上合作经济道路的两次重大决策都促进了当代经济发展。这说明正确的决策

  ①有利于创造条件促进社会发展               ②符合客观条件发展变化的要求

  ③取决于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               ④创造了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规律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解析】“正确的决策”是意识,本题考查的正确意识能动性理解,③中观点明显违背了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的基本观点,是错误的,④中观点犯了28题①和30题②一样的错误,没有认清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只能认识和利用规律,而不能创造规律。所以本题选A

  32.  2009年初,在G市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上,一位人大代表提出:现在市金融危机期间,打工者有份工作就不错了,政府应废除最低工资标准,工资由时常决定。该代表的观点引发了社会广泛议论。在下列有关该问题的议论种,正确的观点是

  ①作为人大代表不能只站在企业经营者的立场发表意见

  ②该代表在人大会上具有自由发言而不受追究的权利

  ③该代表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写成议案向市人代会提交

  ④该代表的言论过于偏激,应撤销其人大代表的资格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民代表的权利知识点,人民代表具有发言、表决免责权;提案权;根据教材知识可以直接选出答案 B

  33. 2008年12月27日,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2008年12月27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公布,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

  ①全国人大工作程序需要得到国家主席的认可

  ②国家法律只有经过国家主席签署才具有法律效力

  ③国家主席作为国家机构具有审查法律的权力

  ④国家主席作为国家机构具有颁布法律的权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国家主席的相关知识点,据教材知识也可直接选出答案 D

34. 2008年,民主党派成员有40多人在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担任省部级领导职务。民主党派成员担任政府领导职务

  ①表明民主党派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参与执政

  ②坚持了我国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的基本政治制度

  ③是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政治协商的重要形式

  ④是保障我国民主党派实现参政议政的基本条件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我国多党全作政治协商制度的相关知识,教材中提到我国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职能,但我国的执政党只能是中国共产党,所不能把“参政”理解为“参与执政”,民主党派成员担任政府领导职务当然也不是“保障我国民主党派实现参政议政的基本条件”,所以本题选 B

  35. 1990年以来,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0﹪左右。2007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为2025.5亿美元,提前三年实现了2000亿美元的目标。这表明

  ①中国与东盟的友好合作关系得到迅速发展

  ②中国与东盟的共同利益明显增加

  ③东盟上升为中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

  ④东盟发展为世界政治力量的重要一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本题以我国与东盟双边贸易为背景考查了以外贸易及国家利益与对外政策的关系的相关知识,灵活运用了教材,通过审题,通过题中给了的材料并不能确定“③东盟上升为中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并且该答案与事实不符,④中观点更不能从材料中得出,材料只是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增长情况,并不能由此得出“东盟发展为世界政治力量的重要一极”的结论,所以本题选A

  (责任编辑:王晓冬)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特别说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断调整与变化,育路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高考专业报名咨询
  • 意向专业:
  • 学生姓名:
  • 联系电话:
  • 出生日期:
  • 您的问题:
  • 《隐私保障》

高考低分择校动态

免费咨询

在线咨询
录取几率测评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电话咨询
联系电话
010-5129155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