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成败都是招生改革的有益经验
江苏省实名推荐上北大的第一人匡超(资料图片)
无论成败都是招生改革的有益经验
张千帆
我认为,北大自主招生的尝试本身是值得肯定的,问题是如何防止社会普遍担忧的不公正乃至不规范现象的发生。谁都知道“一考定终生”不合理,不论哪个国家多么科学的考试机制都无法保证高分等于高能,因而凡是具备条件的国家都将考分作为一个重要而非唯一的评价学生的标准。譬如美国的大学除了SAT成绩之外,还灵活参考学生的社会贡献、活动能力、人生目标等多方面的表现,而教师推荐也是一个重要参考因素。但是,在社会诚信、大学自治、权力自律等基本条件不成熟的国家,“多元”即意味着不确定(譬如各种因素相对权重如何分配),“灵活”就等于失控(大学和中学滥用自由裁量以及权力干预录取过程的机会大大增加),因而理论上很美的多元评价机制很可能事与愿违,反而为大面积造假、人情关系、权力干预、徇私舞弊敞开大门。这正是中国大学“自主招生”面临的基本困境:如果继续实行“一考定终生”,可能对少数确实拔尖而不擅长考试或发挥失常的考生不公;实行中学推荐等自主招生措施,则可能对更大多数的考生不公。也许这就是我们的“国情”,在美国实施得相当不错的制度搬到中国就不灵,中国社会的现实状态为大学招生改革设置了根本性的局限。如何在保证基本公平的前提下实行评价体制的多元化,确实是困扰中国社会的难题,而北大首倡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不失为打破僵局的一种尝试。
(责任编辑:卢雁明)
特别说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断调整与变化,育路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