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教育网,权威招生服务平台
微信公众号
在职研究生微信公众号

政策解读

微信小程序
在职研究生微信小程序

快速择校

010-51264100

15901414202

有没有专科上岸,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学校?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4-07 16:50:15
招生办老师
招生办老师解答

专科生报考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可通过同等学力申硕和非全日制研究生两种途径实现 “上岸”。以下从政策依据、院校推荐、报考条件及注意事项四个维度展开分析,结合最新招生动态提供实操指南。

政策依据与核心路径

根据《2025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专科生满足以下条件可报考:


同等学力申硕

专科及以上学历可免试进入课程班学习,但申请硕士学位需本科学士学位满 3 年(或已获硕士 / 博士学位)。

考试科目:外国语水平(英语四级难度)+ 学科综合(专业核心课)。

证书:仅获硕士学位证书(与全日制证书效力等同)。

非全日制研究生

专科毕业满 2 年(从毕业到录取当年入学),以同等学力身份参加全国统考。

考试科目:与全日制相同(如管理类联考、英语二),复试需加试 2 门本科主干课程。

证书:学历 + 学位双证(注明 “非全日制”)。

院校推荐与报考条件

(一)同等学力申硕院校

院校名称专业方向学费(万元)学制特殊要求
西南交通大学在职研究生物流工程、信息管理2.42 年需提交工作证明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供应链管理、大数据分析2-3.781.5 年跨专业需补修 6 门本科课程
青岛大学在职研究生智能决策、工业工程3.583 年需发表 1 篇相关学术论文
武汉工程大学在职研究生项目管理、系统工程3.22 年需提供 2 封专家推荐信

(二)非全日制研究生院校

院校名称专业方向学费(万元)学制特殊要求
武汉科技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2.4-5.43 年复试加试《应用统计学》
中央财经大学工程管理(MEM) 3.88万~21.8万2 年需提交企业推荐信

(三)全日制研究生(特殊案例)

青岛大学:允许专科生以同等学力报考全日制学术型硕士,需满足:

毕业满 2 年;

辅修过 4 门本科主干课程(如运筹学、管理学);

加试《微观经济学》《管理学》。

重庆工商大学:全日制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接受同等学力考生,无论文发表要求,但需加试 2 门课程。

报考流程与时间节点

(一)同等学力申硕

课程班报名:

时间:全年滚动招生(3 月、9 月为高峰期)。

材料:身份证、学历证书、工作证明。

申硕考试:

报名:每年 3 月(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考试:5 月下旬,科目为外国语 + 学科综合。

论文答辩:通过考试后 1 年内提交论文,半年内完成答辩。

(二)非全日制研究生

全国统考:

报名:10 月 10-31 日(研招网),预报名 9 月 24-27 日。

初试:12 月下旬,科目为管理类联考(199)+ 英语二(204)。

复试:

时间:次年 3-4 月,内容包括专业课笔试、面试、英语测试。

加试:同等学力考生需额外考 2 门本科课程。

录取:5 月公布拟录取名单,9 月入学。

注意事项与备考建议

院校选择策略:

优先双非院校:如武汉科技大学、重庆工商大学等对同等学力考生更友好。

避开热门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竞争激烈,可考虑工程管理(MEM)等相近专业。

材料准备要点:

同等学力申硕:需提前完成学位认证(学信网),跨专业考生准备课程成绩单。

全日制:工作证明需加盖单位公章,部分院校要求社保记录(如青岛理工大学)。

备考技巧:

英语:重点突破四级词汇(4500 词),刷透近 10 年真题。

管理类联考:逻辑推理占 60 分,建议用《逻辑精点》系统学习。

加试科目:参考目标院校指定教材(如重庆工商大学加试《微观经济学》平狄克版)。

风险提示:

证书效力:非全日制双证在考公、落户时与全日制同等,但部分企业可能存在隐性歧视。

调剂机会:初试过国家线后,可申请调剂至 B 区院校(如云南财经大学)。

典型案例与数据参考

武汉科技大学:2024 年非全日制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录取 35 人,其中专科背景考生占比 23%,平均工作年限 6 年。

青岛大学:同等学力申硕项目近 3 年通过率约 65%,跨专业考生占比 40%。

西南交通大学:非全日制工程管理(MEM)毕业生平均薪资提升 40%,80% 进入国企或事业单位

专科生报考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需结合自身条件选择路径:


时间充裕且经济压力小:优先选择非全日制研究生,获取双证。

工作繁忙且需快速提升:同等学力申硕更灵活,但需先通过专升本。

学术潜力突出:尝试报考青岛大学、重庆工商大学等全日制项目,需提前与导师沟通。

我要提问

在职研究生相关问题

免费咨询

在线咨询 报考资格测评
扫码关注
在职研究生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官方微信公众号

电话咨询
联系电话
010-51264100 15901414202
微信咨询
用手机号进行搜索添加微信好友
15901414202

张老师

15901414201

张老师

15811207920

育小路

一对一免费咨询

张老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