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
快速择校
首都经贸大学在职研究生企业管理专业2015年招生简章已经公布了,详情如下: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创建于1956年,至今是北京惟一具有企业管理专业本科、硕士、博士三点一线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工商管理学院多次引进美国MBA的前沿教程和世界500强企业的管理实践案例,经过45年的积累与沉淀,创建本套贯通中外的企业管理课程体系,以不断满足加入WTO以来中国企业对高级管理人才的迫切需要。历届毕业学员广泛就职国内外著名企业和咨询机构,从事管理、营销、咨询和财务等工作,在政界和企业界享负盛誉。
【培养及研究方向】
◆ 企业管理方向 ◆ 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 市场营销管理方向 ◆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方向 ◆ 项目管理方向
【课程优势】
前沿课程:引进美国MBA前沿教程,经过45年的积累与沉淀,课程紧密结合当前企业经营管理的步伐,注重问题导向,针对管理职能,进行整合式培训。完善的班务管理制度,使教学质量始终保持最优状态。
实战实用:世界500强企业的管理实践案例,专业工具详解、管理故事分享、实操难题解答,对学员进行领导诊断、强化训练、经验分享,使学员在更多借鉴和实战训练中理清思路和方法。
师资强大:企业管理、MBA研究中心强档执教,联袂业界成功企业家、著名实战派管理专家,整合最优配置的师资队伍。戚聿东教授、徐洪才教授、吴冬梅教授、郑海航教授、殷剑峰教授等(详见教务师资库)
人脉平台:校友会“学员-- CLUB”,校友会定期组织公开课、专业沙龙、公益活动、业内交流、同行参观、红酒会、主题Party等学术休闲活动。凡是参加工商管理学院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学员,即可注册成为校友会“学员-- CLUB”成员。数以万计的校友资源,遍布各行各业,绝大部分是所在单位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建立广泛商业网络共享资源,助推您的事业成功。
【培养方式】
1、学制两年,利用周末及公众节假日上课;
2、北京周末班、全国假期班、网络远程班同时开课;周末班开班时间:2014年12月份开课(请抓紧时间登记)
3、采取面授与自学(文献资料阅读)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4、发放与课程紧密联系的内部提纲和教材,规定必读与参考资料。
【入学条件】
1、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的在职人员;
2、受教育背景,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大学本科毕业; (2)大学专科毕业(在工作中有显著业绩者,可放宽录取。)
【报名手续】
1、填写《在职研究生课程班报名登记表》 (下载) 2、交本人身份证、最后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复印件各1份;
3、交6张1寸同底免冠彩照;
4、交报名费200元,教材费800元;
5、学费18000元(两年);
【证书授予】
学员完成教学计划规定课程后,学校考试成绩合格者,统一授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同等学力证书”(证书加盖钢印、红印、校长印),并出具学校教务部盖章的学习成绩证明。学习成绩同时与硕士学位衔接,凡参加国家教育部组织的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课程全国统一考试(外语和工商管理学科综合水平2门课程)通过者,即可获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证书。
上课地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东校区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在职研究生报名咨询电话:010-51264100 张老师
17
2025.09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在职研究生入学无考试,通过审核即可免试入学。申硕考试有辅导助力,难度可通过合理备考降低。整体来看,入学轻松,申硕有支持,适合在职人士提升学历。...
10
2025.09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在职研究生若为双证(学历+学位),考公务员时被认可,可报考要求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的岗位。需确保证书经国家认证,且岗位不限制全日制。...
27
2025.08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同等学力申硕有劳动经济学、企业管理等专业,授课多为网络班,学制2年,学费因专业有别,完成课程、通过申硕考试可获学位证与结业证,为在职者提供提升路径。...
20
2025.08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同等学力申硕申报条件为:申请入学需大专及以上学历;申硕需本科毕业有学士学位满3年,完成课程学习且成绩合格,通过同等学力申硕全国统考(外语和学科综合),并完成论文答辩。学校有劳动经济学、企业管理等专业,适合想提升学历、专业能力的在职人士,可依自身情况报考。...
24
2025.07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在职研究生申报条件要求因报考方式和专业不同而有所差异。同等学力申硕报名需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申硕则需本科毕业满3年且有学位;行政管理专业可先报名学习再参加统考,统考需满足相应学历和工作经验要求等。...
17
2025.07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同等学力申硕),报名需大专及以上学历,申硕需本科学位满3年等。设公共政策分析、城市治理等方向,课程含公共管理学、数字政府等。亮点是符合MPA报考条件者,联考录取后可对接学分免修课,适合想提升公共管理能力、追求学历进阶的职场人,助力职业发展。...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