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
快速择校
导语introduction
南京理工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简章为在职考生提供了系统化的报考框架。平衡工作与学业压力需要针对性策略,以下从五个维度解析备考核心事项:
根据2026年招生周期(预计10月报名、12月初试),建议采用“三阶复习法”:
基础阶段(8-9月):每日1.5小时通读教材,建立知识框架
强化阶段(10-11月):结合真题进行模块化训练,重点突破薄弱环节
冲刺阶段(12月):全真模拟考试环境,优化答题节奏
利用通勤、午休等时段进行:
专业术语记忆(如工程管理领域的CPM/PERT模型)
英语高频词汇积累(建议每日15个核心词汇)
政治理论要点速记(重点关注二十大报告新表述)
跨学科知识融合成为近年命题趋势。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
数学模块需关联财务建模(如NPV/IRR计算)
逻辑推理需结合企业决策案例分析
写作训练应融入行业热点(如智能制造转型)
真题驱动策略效果显著:
近三年真题重复率约18%(数据来源:研究生院命题分析)
错题本电子化(推荐Notion/Trello工具分类标记)
冲突类型 | 解决方案 | 实施案例 |
---|---|---|
临时出差 | 移动学习包(PDF+音频) | 某项目经理高铁复习法 |
项目攻坚期 | 弹性学习计划 | 每周动态调整学习强度 |
家庭责任 | 家庭成员协作机制 | 固定周末3小时专属学习时段 |
2026年招录流程预计包含:
学历认证报告(学信网下载)
单位同意报考证明(需加盖公章)
研究成果证明(专利/论文附加分材料)
专业方向选择(工程管理/MPAcc等不可跨报)
考点选择(南京本地考生优先紫金校区考点)
专业面试占比40%(重点考察行业认知)
政治笔试及格线制(不纳入总分但需达标)
高频考察维度包括:
职业规划与项目关联度(例:如何将课程应用于当前岗位)
应急处理能力(例:项目延期时的资源调配方案)
行业前沿洞察(例:人工智能在制造业的落地瓶颈)
工作证明需体现岗位相关性(技术岗报考MEM更具优势)
推荐信避免模板化(突出具体项目合作细节)
备考过程需持续关注研究生院官网更新。若对跨专业报考政策或定向培养协议存在疑问,可直接联系在线客服获取个性化方案。常见在职深造途径如中外合作办学硕士、同等学力申硕、国际硕士等项目,其课程设置与录取要求差异显著,建议通过专业评估匹配最优路径。
专业 | 学费 | 学制 | 上课方式 |
高级工商管理(EMBA)在职研究生 | 260000.00元 | 3年 | 周末班,集中班 |
公共管理(MPA)在职研究生 | 60000.00元 | 3年 | 周末班,集中班 |
会计硕士(MPAcc)在职研究生 | 128000.00元 | 3年 | 周末班,集中班 |
工商管理(MBA)在职研究生 | 138000.00元 | 3年 | 周末班,集中班 |
推荐阅读:
02
2025.02
分数不够,调剂上岸也需要抢位。南京理工大学2024年考研调剂信息公布,建议调剂信息多找,遇到合适的尽早申请,调剂是最后的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