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2月8日,SOHO总裁潘石屹在其博客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年前再谈房价”的文章,指出七大因素导致2007年房价仍将上涨。随后,上海证券报评论版主编时寒冰回应老潘,认为其在忽悠房价,指出老潘援引的土地出让等数据有误,并对2007年房价上涨的结论提出质疑。双方你来我往,观点交锋,并引发几十万名网友的跟进论战。正当3月1日,潘石屹以一篇“探求真理不是起哄打群架”的文章,希望平息争论时,华远集团董事长任志强却以一篇“我替小潘说两句”将论战再度升级。时寒冰回应:潘石屹和任志强在怕什么?并将任志强和潘石屹比作房地产界的黑白双煞。 先不管潘石屹、任志强以及时寒冰争论的结果以及谁输谁赢,但有一点是不能否认的,中国的房价确实太高,如果2007年的房价如潘石屹分析继续上涨,那不知道中国以后的房子都卖给谁,或者谁能买的起。 最近看到两则新闻感触颇深,一是美国房产商所经营的都是现房,且精装修,与中国豪宅相仿。这样的住房在美国的售价为每平方米不足8000元人民币。更重要的是美国房地产商规范运用的住宅建筑面积概念不同于中国的“建筑面积”,直接以统计上公布的面积为基础推算的单价。惊讶于美国作为世界最发达的国家,房价竟如此之低。 第二则新闻来自德国,德国柏林的普通房价为每平方米(居住面积)1000欧元,高档的1500欧元,最好的也只有2500欧元。德国劳动者平均月收入大约为2500欧元。如果不扣除生活开支,每个月约可以买两平方米住房,也就是说,德国人均月收入与每平方米房价的比例是1:2。而在中国,以上海为例,大多数劳动者的月平均收入为3000元,这要五六个月才能买1平方米(建筑面积)住房。房价月收入比例大约为5:1。因此,中德之间的差距高达10倍。该报道称,如果按中国的收入与房价比例去买房,在德国根本不可能拿到银行贷款。 除此之外,英国的房价,普通地区为200英镑/平方米,伦敦地区的也只有300~600英镑/平方米;加拿大,一套豪华别墅,精装修,带花园及游泳池也只有每平米(使用面积)800美元…… 中国经过数年的宏观调控,政策越来越严厉,力度也看似越来越大。但尴尬的是,在近乎威慑性的措施面前,房价却依然持续攀升,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月同比上涨幅度5%乃至10%并不鲜见。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有些调控政策居然成为房产商快速提价的理由。 这种畸形产业链已经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面对持续的楼市上涨,特别是收入速度赶不上涨幅时,人们无奈的选择就是透支未来,提前买房。买了房的人希望房产继续涨下去,没买房的人争取快速买房,以防止成为永远的落伍者。这样,高速行驶的楼市大巴短期内无法停止。但常识告诉我们,不会存在永远高速行驶的大巴,也不会存在一直涨下去的房价。未来的过多透支,使楼市积累了越来越多的风险和泡沫。 对背负着巨债买房的居民而言,牺牲的是自己的幸福,更是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一份研究资料指出,在中国的购房者中,负债者比例达75%以上。有20%的购房者存在心理疾病,有些房价高速增长地区这个比例竞然达到90%以上。 这种疾患已经影响了经济结构的和谐,数百年的经济发展史早已证明,只有富裕群体、中产阶级、低收入人群构成一个和谐的橄榄型结构,社会才能保持健康的稳定。但目前,尚未成型的中产阶级,已经陷入了房贷、教育、医疗等各种经济重负中,在蓬勃欲出中被扼杀在摇篮里。中产阶级的缺失必然加剧金融风险发生的机率,也使楼市的持续上涨缺乏基础的支撑。虽然现在无法预见,楼市承受风险的临界点在何处,但可以断言,经济结构如果得不到大幅的调整,那么楼市进入危机只会是时间问题。 |
【责任编辑:育路编辑 纠错】 |
|
阅读上一篇:“会下蛋的公鸡”式策划何时休 |
|
阅读下一篇:公司责任的根本 |
|
【育路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
常见问题 |
![]() |
|
![]() |
在职人员读研申硕指南 什么是在职研究生 |
![]() |
|
![]() |
在职研究生报名条件 考试报名时间 |
![]() |
|
![]() |
在职研非学历教育三种途径的区别与关系 |
![]() |
|
提出您的问题,我们会主动与您联系,为您答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