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财政概念与财政职能
复习指导
财政属于历史范畴。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社会主义财政是以建立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基础上的社全主义国家为主体进行的社会产品的分配,因而它具有“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本质特征。
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前提下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同时也是政府职能的转变,所以,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发,也就是从资源配置方式转变和政府职能转变出发认识财政,这是当前界定财政概念的基本立足点。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集中统一的计划包揽一切,替代了市场配置,也替代或淡化了财政的原有功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是一种配置方式,财政也是一种配置方式。市场通过市场价格实现资源的配置,而财政是—种政府行为,按照政府的政策通过财政收支实现资源的配置。但是,市场与财政作为运作机制不同的两种配置方式,它们的目标却是共同的,即都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共同实现公平与效率兼顾的目标。
本章主要讲述财政学的理论基础,即社会公共需要理论和公共物品理论,进而推导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职能。社会公共需要、公共物品和财政职能三大概念是本章的考点。
考点详解
1、简述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特征。414
2、简述政府干预市场的主要手段。
政府干预市场,原因是市场失灵。这是市场机制自身固定的缺陷,且无法通过自身的力量加以解决,必须借助政府的力量未弥补这些缺陷。政府手中掌握的种种工具又正好为政府的干预提供了物质基础。
政府干预市场的主要手段有以下三种。416
3、简述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市场失灵就是市场没有能够发挥高效率地配置资源的作用。
市场是生产者与消费者汇集的场所。生产者是商品的供给者,消费者是商品的需求者。需求者与供给者的力量对比形成商品的均衡价格,这个均衡价格又引导下一阶段的供给与需求。由于商品必须在市场上实现价值,而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决策又是私下进行的,因此市场配置总不能达到最佳状态,总出现市场失灵现象。
市场失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415
4、如何理解和表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财政职能?
财政职能是指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所固有的功能。
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财政的职能也会发生重大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以及经济稳定和发展三大职能。417
模拟试题
名词解释
公共物品415 外部效应414 财政416 财政职能417 社会公共需要414
简答题
1、简述公共物品的内涵。415
2、如何理解财政职能的概念?
研究财政职能主要应把握住三个方面:第一,财政职能是指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所固有的功能,只要有财政,这种功能就不会消失。财政职能要说明的是财政同其他经济活动或其他经济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以及财政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研究财政的职能虽然不能简单地罗列财政部门所从事的具体工作,但却要对财政工作进行理论抽象和概括,从而在理论上对财政工作进行指导。第二,研究财政职能要以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为基本立足点。因为这一对关系问题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基本问题。把握这个问题必须了解到:政府与市场具有相同的经济职能,但各自的适用领域、作用方式以及作用效果却不尽相同;虽然市场的失灵自然要求政府的介入与干预,但财政作为政府干预的主要手段,既可能产生正效应,也可能产生负效应。因此,必须正确界定市场和政府的最适领域和最佳组合方式。第三,研究财政职能可以从政府、企业、家庭和进出口部门的相互关系出发,研究财政同其他部门经济活动的相互关系,可以采取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办法。
综上三点,可以将财政职能作如下概括:财政职能是指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所固有的功能,它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
论述题
1、试述财政的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经济稳定包含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多重含义。充分就业并非指可就业人口的百分之百的就业。由于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就业结构也在不断变化,在任一时点上,总会有一部分人暂时脱离工作岗位处于待业状态,经过一段培训后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因而充分就业是指可就业人口的就业率达到了由该国当时社会经济状况所能承受的最大比率。物价稳定也不意味着物价冻结,上涨率为零,应当承认,即使在经济运行正常时期,物价的轻度上升是—个必须接受的事实,所以物价稳定是指物价上涨幅度维持在不至于影响社会经济正常运行的范围内。国际收支平衡指的是一目在国际经济往来中维持经常性项目收支(进出口收支、劳动收支和无偿转移收支)的大体平衡,国为国际收支与国内收支是密切联系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同时意味着国内收支不平衡。
发展和增长是不同的概念。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的产品和劳务的数量的增加,通常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人均水平来衡量。发展比增长的含义要广.不仅意味着产出的增长,还包括随着产出增长而带来的产出与收入结构的变化以及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和文化条件的变化,表现为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农业比重相应下降,而制造业、公用事业、金融贸易、建筑业等的比重相应上升,随之劳动就业结构发生变化,教育程度和人才培训水平逐步提高。简言之,发展是一个通过物质生产的不断增长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们的基本需要的概念,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包括消除贫困、失业、文盲、疾病和收人分配不公平等现象。418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418-419
[此贴于2005年03月23日19:00:34,被 qd898 修改]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