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播发了记者在今年考研中发现的作弊现象,并且以纪实手法记录下作弊与协助作弊者们的种种行为。
记者们发现,以往每当考研的日期越来越近的时候,网络上一些考研专题的网站上就纷纷出现一些“替考、枪手、贩卖答案、出售考题,等等”的小广告。而今年更有甚者,在网络上居然出现了“隐形耳机”这样的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先进作弊工具,作弊也由“单兵作战”向“集团化”发展,呈规模的集体作弊行为似乎已经是非常公开的事情。
在焦点记者调查中,被记录下的协助作弊者就是在网吧这样的公共场合内,一位小姐操着不很纯熟的普通话,于大庭广众之下,对着手机高声诵读着英语考研试卷的答案,在她的面前是一张记录得密密麻麻电话号码的考生名单。
在人们的印象里,北京一直是考试纪律最严格的地区,尤其是高考几乎从来没有听到过有规模的作弊现象,其他地区的高考年年都有相当的作弊行为也仅仅是耳闻,在当地事后的补救过程中也基本平息。可是令人想不到的是,考试作弊风不仅没有得到控制,反而变本加厉,向着科学化、专业化进发,更是在考研这样一个追求更高级学问的考试过程中肆无忌惮的进行着。
按说考试作弊,首先站出来大声批判的应当是这些考生未来的导师们,因为他们将领导着一群根本不合格的学生去做研究课题。可是事实却完全相反,那些专家学者们却从来没有站出来疾呼要根除考试作弊现象,这是为什么呢?
据国家教委公布,今年全国考研人数首次突破了100万,而全国各高校招收研究生人数超过33万人,也是历史最高水平。同时与此同时发布的消息透露,今年招收的研究生将实行收费制度。
这预示着全国各高校已经开始了向高等教育产业化的转变,考生们将成为高校教授们未来创收的主要经济来源,难怪专家学者们非常一致地保持了集体沉默。因为在他们的眼中,这些未来可能成为他们研究生的学子们,是否具有真实水准倒在其次,重要的是经济条件允许才能成为研究生。
不管作弊不作弊,只要考上了就是研究生!在唯经济观点面前,合法或不合法的手段都已经不再重要,多么的恰如其分,多么大的讽刺啊。
有着这样丢失了学德的考生,加上已经丧失了师德的导师,我们国家的未来,我们前端科技的研究难道就要交到这样一群人手中?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现在在高校中,专家学者的唯经济发展论调十分盛行,并且他们自己身体力行,不断利用着种种学说为自己增加着经济来源。当师德与金钱同时摆在这些专家学者面前的时候,他们都义无返顾的选择了金钱,就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心目中的金字塔终于倒掉了。
这是谁的悲哀呢?这又是谁造成的悲哀呢?
结束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