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快速择校
国际贸易作为研究国际间贸易理论政策、企业国际化经营、国际贸易风险分析与规避等有关上层建筑发展规律的科学,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来临,国际贸易学报考是非常的火热,众多高校都开设了该专业在职研究生课程。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国际贸易学在职研究生的开课地区。

报考国际贸易在职研究生的学员增多,该课程在全国各地都有授课地点,请学员参考以下表格:
| 招生院校 | 上课地区 |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北京、湖北、广东 |
| 南开大学 | 天津、广东 |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 北京 |
| 山东大学 | 山东 |
| 上海大学 | 上海 |
|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 上海 |
更多详情
以上就是对国际贸易学在职研究生开课地区的简单介绍,如果有更多在职研究生的相关问题,请与本站在线老师取得联系。
国际贸易学在职研究生目前是通过同等学力申硕的方式来进行报考的,对于学员的不同情况,所要求的条件也是有所不同的。同等学力申硕是可以免试入学的,先入校进行课程学习,课程学习完并修满学分后,可参加同等学力申硕考试。同等学力申硕考试需要学员拥有本科学历且学士学位满3年才可以参加。
招生院校
目前国际贸易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的院校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等。招生的方向有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管理与实务等。学制一般是2-3年,授课方式是周末班和集中班。
考试科目
在职研究生同等学力申硕考试报名时间是每年的3月份,5月份参加申硕考试,考试前学员们有2个月的复习时间。同等学力申硕考试科目共有2科,分别是外语和学科综合,满分为100分,学员考试成绩只要达到60分以上就可以通过考试了。随后还需要进行学校组织的论文答辩,全部通过后即可获得在职研究生硕士学位证书。
以上是国际贸易学在职研究生的报考条件,如想了解更多在职研究生相关信息,可在网站咨询老师。
国际贸易学在职研究生并不是学历教育,学员通过课程的学习毕业后可以获得硕士学位证,提高自己的学位。
课程学习
目前国际贸易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的高校有很多,比如对外经贸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交通大学、山东大学、上海大学以及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员报考这些高校,需要参加两到3年的课程学习,上课方式目前有周末上课和集中上课两种形式。学员需要在两年的时间内学习国际贸易方面的理论知识、能够学习到贸易拓展的很多新思路,了解到国际贸易的新模式,并且能够很熟练的掌握国际贸易业务。
获得证书
学员在完成在职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之后,如果想要获得证书就需要参加申硕考试。申硕考试会有至少4次的机会,在考试科目全部达到分数线之后就可以开始撰写论文了。论文的质量以及答辩的表现都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学员的毕业以及证书的获得。
学费:38000.00元
学制:1.5年
招生条件、学费学制等信息点击>>>2024年华中科技大学国际贸易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学费:30000.00元
学制:3年
招生条件、学费学制等信息点击>>>2024年河北经贸大学国际贸易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学费:28000.00元
学制:2年
招生条件、学费学制等信息点击>>>2024年华东师范大学国际贸易方向在职研修班招生简章
学费:28000.00元
学制:2年
招生条件、学费学制等信息点击>>>2024年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投融资管理方向在职研修班招生简章
综上所述,国际贸易学在职研究生目前并不是学历教育,如果想了解国际贸易学的更多信息,可以联系官网的招生老师进行咨询。
推荐阅读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

海关管理硕士好考吗?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目前主要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上海海关学院开设,采用MPA公共管理硕士形式招生。上海海关学院报录比约4:1,远低于其他热门专...

本文深入探讨医学在职研究生的含金量问题,从学历认可度、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优势多角度解析其实际价值,并评估同等学力申硕是否适合在职人士,包括学习灵活性、考试难度...

公共管理在职研究生好考的院校分为同等学力申硕和非全日制两类。同等学力申硕推荐东北师范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免试入学,申硕考试难度适中;非全日制推荐重庆大学、河北...

会计学在职研究生备考方法因类型不同有所差异:非全日制需考管理类综合(数学、逻辑、写作)和英语二,建议系统刷题+技巧训练;同等学力申硕考外语和会计学综合,侧重知识...

中国古代史同等学力申硕报考流程同等学力申硕是中国古代史在职研究生主流的报考方式,核心逻辑为“先参加课程学习,达到条件后申

本科毕业后可以报考在职研究生。若报考同等学力申硕,本科可以直接进校学习,有学士学位满3年条件,可以申硕;若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本科学历满3年可报考管理类专业,本...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