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教育网,权威招生服务平台
微信公众号
在职研究生微信公众号

政策解读

微信小程序
在职研究生微信小程序

快速择校

在职研究生招生院校

北部湾大学研究生复试公告:北部湾大学2025考研复试公告已发布

来源:育路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时间:2025-01-28 20:27:00

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测评

北部湾大学2024考研复试公告已发布,具体内容请查看正文。

根据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关于做好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的通知》(教学司〔2024〕1号)精神,为做好我校2024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特发布此公告。

一、复试通知

(一)一志愿考生由招生学科、专业(领域)所在学院通知复试。调剂考生的复试通知将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调剂系统接收,考生需在收到复试通知后在规定时间内点击“同意参加复试”,否则视为放弃复试。

(二)调剂考生参加复试的名单将公布在我校研究生处网站(http://yjs.bbgu.edu.cn/)。考生可自行查看,不再另行通知。

(三)未在规定时间内参加复试的考生,视为放弃复试资格。

二、复试比例

我校实行差额复试,差额比例不低于120%,合格生源比例不足的,按实际合格生源数组织复试。各学科、专业(领域)复试差额比例详见各招生学院复试工作方案。

三、复试时间

一志愿考生主动与报考学科、专业所在学院保持密切联系,确认参加复试的时间。调剂考生参加复试时间和复试名单另行通知。如个别专业有需要将再次开展调剂和复试。

四、复试考核内容

根据学科、专业(领域)特点分别采用网络远程(线上)复试和现场(线下)复试形式开展2024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线上复试采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简称“学信网”)的“招生远程面试系统”,每生面试时间不少于20分钟(不包括加试时长)。线下复试根据各学科、专业(领域)复试工作方案进行。复试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专业素质和能力、综合素质和能力、外语能力,具体内容和成绩计算办法详见各学科、专业(领域)复试方案。

五、复试资格审核与平台测试

(一)平台测试

为保障我校硕士研究生线上复试工作的顺利实施,我校主要采用学信网“招生远程面试系统”,还将“华为WELINK系统”“腾讯会议系统”等官方系统作为备用系统。考生方需设置双机位。复试前对两套系统进行测试,届时将与考生进行连线,测试网络的稳定性,并就考生考试环境及设备的摆放等问题进行指导。线下复试不需做平台测试。

(二)复试资格审核

我校将按照教育部及我校2024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章程,严格审查复试考生的报考资格(被我校录取的考生,入学后将审核原件)。凡未进行资格审查或资格审查不合格的考生,一律不予复试和录取(已录取的考生其录取资格无效)。考生根据各学院要求,按照以下顺序整理材料扫描PDF版,线上复试考生以“考生姓名+准考证号”命名后上传至招生远程面试系统。线下复试的考生请根据学院要求提交。材料顺序如下:

1.诚信承诺书:考生在考前认真阅读《北部湾大学硕士研究生诚信复试承诺书》(见附件)并亲笔签字。

2.政审材料:北部湾大学硕士研究生复试考生政审表(见附件)。

3.本人身份证明材料:本人准考证、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正反面。

4.学历证明材料:本人最高学历和学位证(凡在国外获得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的考生,提供由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证书原件和复印件),本科应届毕业生可提供带有本人照片和学校印章的学生证(本人信息页)。

5.学籍学历校验材料:未获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须提前准备好学历或学籍认证报告。具体要求:应届本科毕业生提供《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往届生提供《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或《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

6.初试加分申请及证明材料:符合国家规定加分条件,如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项目的考生,须提交书面申请及相关加分证明材料的电子扫描件。初试加分申请材料不齐全或缺失的不予加分。

7.少数民族照顾政策材料:符合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的考生,需提交符合政策规定的就业定向协议(见附件)。

8.定向就业材料:网报信息中填写定向单位的考生需提交定向就业协议(见附件)

9.本科阶段学习情况:大学期间成绩单(学校或教务处盖章)或档案中成绩单(加盖档案单位公章),英语或其他等级考试证书或成绩单、各项获奖证书等奖励证明材料,发表的论文及证明考生业绩能力其他材料。

六、复试费用与支付

我校硕士研究生复试费为180元/人,其中艺术类专业为240元/人,同等学力考生另收100元/人,线上复试的考生在复试资格审核阶段通过学信网远程复试平台缴费。线下复试的考生按学院复试工作方案中要求进行缴费。不缴纳复试费用,无法进行复试资格审核和复试。因本人原因,不参加复试的,复试费用不予退还。

七、复试注意事项

(一)线上复试

1.复试过程

(1)候考

复试当天,考生根据系统提示,提前进入候考区,面试组测试音频、视频是否正常,同时,检查考生身份是否为考生本人,检查考生入境画面是否符合面试要求(如身位、着装、光线、环境等)。

如果各位考生由于调剂院校或者专业不满意,(或没有达到院校复试分数线),未来还有以下几种出路可选择:

(1)直接就业。如果家庭条件允许,可以考虑直接就业。

工作2~3年之后可以考虑选择在职研究生,继续实现自己的梦想!

(2)继续考研。如果对考研有强烈的决心和热情,可以选择再次备考。总结之前的经验教训,重点攻克自己的弱点,再次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

(3)考公务员或教师编制、银行编制、医院编制、国企等。如果体制内工作感兴趣,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准备公务员考试或事业编考试。这些考试的准备内容与考研有相关性,可以减少复习压力。并且工作2~3年之后还可以选择在职研究生,来助力自己升职加薪!

(4)参加事业单位或企业招聘。如果不想立即投入到考研中,可以选择参加事业单位或企业的招聘考试。利用这段时间先积累工作经验,后期根据职业发展需求再考虑提升学历。

(5)创业。如果不想给别人打工,可以考虑创业。但创业需要充分的准备和家人的支持,需要谨慎考虑。

(6)出国留学。如果家庭条件允许,可以考虑出国留学。如果不想出国还想获得双证硕士,目前有一些中外合作或者国际院校,不用出国也可以在短时间拿到学历学位证书,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增加筹码。

总之,考研失败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重要的是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兴趣,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结束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

阅读全文

一站式择校服务!【免费领取】专业规划&择校方案

*学生姓名 :
*手机号码 :
*意向专业 :
 意向院校 :
*当前学历 :
免费领取 :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用户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评测
    相关文章推荐
    2026年在职研究生报名入口在哪里?(附在职研究生报考注意事项)
    2026年在职研究生报名入口在哪里?(附在职研究生报考注意事项)

    在职研究生报名入口主要为研招网,2025年报名分预报名和正式报名阶段。预报名一般在9月下旬,正式报名在10月中下旬,需在规定时间登录研招网完成信息填报。报名时要...

    860评论2025-09-16 10:00:08
    适合在职人士考研的专业排名:8个就业市场热度高的专业
    适合在职人士考研的专业排名:8个就业市场热度高的专业

    适合在职人士考研的专业排名:临床医学是基层医疗晋升刚需;经济法学契合数字经济法律需求;公共管理利于体制内晋升;软件工程是数字化转型关键;应用心理学满足社会心理服...

    560评论2025-09-16 09:25:16
    广西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报考流程、报考攻略一览
    广西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报考流程、报考攻略一览

    广西在职研究生有同等学力申硕和非全日制研究生两种报考方式。广西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同等学力申硕课程班大专及以上可报,医学类部分专业有特殊要求,申硕需学士学位满3年...

    860评论2025-09-15 15:11:07
    2026年北京在职研究生报名入口详解:不同方式入口全汇总
    2026年北京在职研究生报名入口详解:不同方式入口全汇总

    北京在职研究生报名入口详解,全面汇总不同报考方式的官方入口信息。涵盖非全日制研究生、同等学力申硕、中外合作办学等多种途径,详细解析每种方式的报名步骤、操作流程及...

    730评论2025-09-09 09:40:11
    在职研究生就业率高的专业推荐,附高薪方向解读
    在职研究生就业率高的专业推荐,附高薪方向解读

    在职研究生就业率高的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跨行业就业强;人工智能“AI+行业”复合型人才受青睐;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技术壁垒高、政策红利足;MBA是晋升管理层跳...

    900评论2025-09-09 09:21:01
    在职研究生深造关键信息汇总:报考条件、学制调整与博士路径
    在职研究生深造关键信息汇总:报考条件、学制调整与博士路径

    在职研究生深造关键信息汇总涵盖三大核心内容:教师在职研究生的三类报考条件(非全日制研究生、同等学力申硕、中外合作办学,各有学历、年限及入学方式要求)、高校延长在...

    440评论2025-09-08 10:30:57

    免费咨询

    在线咨询 报考资格测评
    扫码关注
    在职研究生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官方微信公众号

    电话咨询
    联系电话
    010-51264100 15901414202
    微信咨询
    用手机号进行搜索添加微信好友
    15901414202

    张老师

    15901414201

    张老师

    15811207920

    育小路

    一对一免费咨询

    张老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