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教育网,权威招生服务平台
微信公众号
在职研究生微信公众号

政策解读

微信小程序
在职研究生微信小程序

快速择校

在职研究生招生院校

鲁迅美术学院研究生复试公告:鲁迅美术学院2025研究生复试录取办法已公布

来源:育路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时间:2025-01-26 21:47:00

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测评

鲁迅美术学院2024研究生复试录取办法已公布,具体内容请查看正文。

复试工作是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考查考生的创新能力、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等,是硕士研究生录取的必要环节,复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根据生源情况,今年我校采取线下面试的方式进行复试。复试工作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做到过程透明、政策公平、程序公正、结果公开、管理规范、监督有效,维护考生合法权益。

为保证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顺利进行,按照《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教学〔2023〕2号)、《关于做好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的通知》(教学司〔2024〕1号)有关规定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复试组织与管理

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复试录取工作的领导,负责对参与复试工作的所有人员进行政策、业务、纪律等方面的培训,使其明确工作纪律、工作程序、评判规则和评判标准,明确责任,规范其工作行为。复试工作要充分发挥和规范导师作用,明确招生导师在复试工作中的权利、责任和纪律要求。

二、复试名单确定

1.报考我校的考生,初试成绩应符合《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含学术学位类、专业学位类)对A类考生的要求,业务课单科成绩均达到我校合格基本要求(业务课考试科目为理论科目的单科90分,其他业务课考试科目单科105分)。

2.根据招生计划数,按照初试总成绩由高分到低分排序,择优确定复试人员名单。原则上各专业研究方向实行差额复试,复试比例为1:1.2。 招生计划下达后会在我校官网发布各方向招生计划数。

3.高校学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退役,达到报考条件后,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4.工作单位和户籍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且定向就业单位为原单位的少数民族在职人员考生,可按规定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

三、资格考查

复试时要进一步确认复试人选的考生资格,严格核对考生的报考信息、学历证书、相关证明材料和有效身份证件等, 在资格考查中发现考生弄虚作假者,取消其复试资格。

复试的考生须按要求提供以下材料:

1.非应届生交验初试准考证、有效身份证件、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应届本科毕业生交验初试准考证、有效身份证件、每学期均注册的学生证,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

网上无法查询学籍学历的考生,须提供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出具的纸质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

考生持境外获得的学历证书报考,须通过(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

2.大学阶段成绩单(加盖毕业院校教务部门公章的原件,或将人事档案中的盖有毕业院校教务部门公章的成绩单复印,加盖档案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公章)。

同等学力考生须提交大学教务部门开具的相应专业本科的全部课程成绩单,以及参加省级以上重要展览的证明材料或获奖证书,报考艺术学专业的考生,须提交一篇在核心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第一作者)。

3.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考查表。有工作单位的考生,考查表须由本人人事档案所在单位政工部门提供,并加盖政工部门公章;无工作单位的往届毕业考生,考查表须由人事档案托管部门或户口所在街道社区政工部门提供,并加盖政工部门公章;应届毕业的考生,考查表须由所在学校政工部门(学校学生处或所在院系)提供,并加盖政工部门公章。

4.退役义务兵需提交《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

5.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的考生须提交户口本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所在单位的工作证明,《鲁迅美术学院定向委培协议书》。

6.提交毕业论文(应届考生毕业生论文未全部完成,提交现稿)、科研成果及证明、获奖证书、荣誉证书、发表的学术论文、创作(设计)作品图片或作品集等,供主考教师评定面试成绩时参考。

7.定向委培考生与非全日制考生须签订并提交《鲁迅美术学院定向委培协议书》。

考生所提供的材料必须真实,如弄虚作假,一经查实,一律取消录取资格。资格考查不合格者不予复试。

四、复试考核形式及复试时间

1.复试考核形式

我校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工作采取线下面试的方式进行。

2.资格考查时间、地点

各院系复试前,考生需携带资格考查中所要求的材料到相应报考院系进行资格考查,具体考查时间、地点待定,后续详见鲁迅美术学院官网(网址http://www.lumei.edu.cn)。

3.复试具体安排

复试时间:2024年4月1日—4月2日(暂定)

复试地点:各院系

复试信息公开渠道:各院系具体复试时间、地点请考生查询鲁迅美术学院官网

(网址:http://www.lumei.edu.cn),面试前三天公布,请考生及时关注。

如果各位考生由于调剂院校或者专业不满意,(或没有达到院校复试分数线),未来还有以下几种出路可选择:

(1)直接就业。如果家庭条件允许,可以考虑直接就业。

工作2~3年之后可以考虑选择在职研究生,继续实现自己的梦想!

(2)继续考研。如果对考研有强烈的决心和热情,可以选择再次备考。总结之前的经验教训,重点攻克自己的弱点,再次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

(3)考公务员或教师编制、银行编制、医院编制、国企等。如果体制内工作感兴趣,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准备公务员考试或事业编考试。这些考试的准备内容与考研有相关性,可以减少复习压力。并且工作2~3年之后还可以选择在职研究生,来助力自己升职加薪!

(4)参加事业单位或企业招聘。如果不想立即投入到考研中,可以选择参加事业单位或企业的招聘考试。利用这段时间先积累工作经验,后期根据职业发展需求再考虑提升学历。

(5)创业。如果不想给别人打工,可以考虑创业。但创业需要充分的准备和家人的支持,需要谨慎考虑。

(6)出国留学。如果家庭条件允许,可以考虑出国留学。如果不想出国还想获得双证硕士,目前有一些中外合作或者国际院校,不用出国也可以在短时间拿到学历学位证书,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增加筹码。

总之,考研失败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重要的是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兴趣,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结束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

阅读全文

一站式择校服务!【免费领取】专业规划&择校方案

*学生姓名 :
*手机号码 :
*意向专业 :
 意向院校 :
*当前学历 :
免费领取 :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用户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评测
    相关文章推荐
    2026年在职研究生报名入口在哪里?(附在职研究生报考注意事项)
    2026年在职研究生报名入口在哪里?(附在职研究生报考注意事项)

    在职研究生报名入口主要为研招网,2025年报名分预报名和正式报名阶段。预报名一般在9月下旬,正式报名在10月中下旬,需在规定时间登录研招网完成信息填报。报名时要...

    860评论2025-09-16 10:00:08
    适合在职人士考研的专业排名:8个就业市场热度高的专业
    适合在职人士考研的专业排名:8个就业市场热度高的专业

    适合在职人士考研的专业排名:临床医学是基层医疗晋升刚需;经济法学契合数字经济法律需求;公共管理利于体制内晋升;软件工程是数字化转型关键;应用心理学满足社会心理服...

    560评论2025-09-16 09:25:16
    广西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报考流程、报考攻略一览
    广西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报考流程、报考攻略一览

    广西在职研究生有同等学力申硕和非全日制研究生两种报考方式。广西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同等学力申硕课程班大专及以上可报,医学类部分专业有特殊要求,申硕需学士学位满3年...

    860评论2025-09-15 15:11:07
    2026年北京在职研究生报名入口详解:不同方式入口全汇总
    2026年北京在职研究生报名入口详解:不同方式入口全汇总

    北京在职研究生报名入口详解,全面汇总不同报考方式的官方入口信息。涵盖非全日制研究生、同等学力申硕、中外合作办学等多种途径,详细解析每种方式的报名步骤、操作流程及...

    730评论2025-09-09 09:40:11
    在职研究生就业率高的专业推荐,附高薪方向解读
    在职研究生就业率高的专业推荐,附高薪方向解读

    在职研究生就业率高的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跨行业就业强;人工智能“AI+行业”复合型人才受青睐;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技术壁垒高、政策红利足;MBA是晋升管理层跳...

    900评论2025-09-09 09:21:01
    在职研究生深造关键信息汇总:报考条件、学制调整与博士路径
    在职研究生深造关键信息汇总:报考条件、学制调整与博士路径

    在职研究生深造关键信息汇总涵盖三大核心内容:教师在职研究生的三类报考条件(非全日制研究生、同等学力申硕、中外合作办学,各有学历、年限及入学方式要求)、高校延长在...

    440评论2025-09-08 10:30:57

    免费咨询

    在线咨询 报考资格测评
    扫码关注
    在职研究生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官方微信公众号

    电话咨询
    联系电话
    010-51264100 15901414202
    微信咨询
    用手机号进行搜索添加微信好友
    15901414202

    张老师

    15901414201

    张老师

    15811207920

    育小路

    一对一免费咨询

    张老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