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教育网,权威招生服务平台
微信公众号
在职研究生微信公众号

政策解读

微信小程序
在职研究生微信小程序

快速择校

在职研究生招生院校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研究生复试公告: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25研究生复试工作办法已公布

来源:育路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时间:2025-01-24 23:40:00

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测评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24研究生复试工作办法已公布,具体内容请查看正文。

复试工作是硕士研究生招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生源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按照教育部《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教学〔2023〕2号)、《关于做好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的通知》(教学司〔2024〕1号)、上海市教育考试院《2024年上海市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指导意见》(沪教考院社考〔2024〕9号)、《2024年上海市硕士研究生调剂工作提示》有关文件和通知要求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章程》、《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关于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规定》(沪工程研〔2017〕16号)、《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办法》(沪工程研〔2019〕31 号)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工作管理办法》(沪工程研〔2019〕30 号)的相关文件精神,为加强管理,有章可循,保证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公开、公平、公正,使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办法》。

第一条 复试工作原则

(一)坚持复试的科学性。积极采用综合性、多元化的考查方式和方法,积极探索并遵循高层次专业人才选拔规律,使拔尖创新人才能够脱颖而出。

(二)全面考查,有所侧重。在德智体等各方面全面衡量的基础上,注重对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考核,注重对思想政治素质和身心健康状况等方面的考核。

(三)客观评价,成绩量化。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考核有量化结果。

(四)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复试过程做到政策公开、程序透明、操作公正、监督机制健全。

(五)以人为本、服务考生。提高服务意识,尊重考生的人格,维护考生的合法权益。

第二条 复试工作组织机构

(一)学校成立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复试工作的领导、复试工作办法的制定和公布、组织复试、复试过程监督等各项工作保证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

(二)各学院(中心)成立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小组和监督小组。工作小组由院(中心)主管领导任组长,实行组长负责制,负责本学院复试工作具体方案实施。监督小组一般由书记任组长,负责本学院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的监察。

(三)各学院按专业和复试人数可组成若干面试工作小组。每个面试工作小组一般由不少于5名研究生指导教师组成(其中艺术类学科面试的校外专家不少于专家总人数的50 %,工程类专业硕士面试要包括1 - 2名行业导师 ),负责实施对考生专业能力测试和面试考核。面试工作小组设组长1名,组长一般应由教授担任,对本组的面试工作负责。面试工作小组成员须现场独立评分,评分记录和考生作答情况要集中统一保管,任何人不得改动。复试全程要录音录像。面试工作小组的组成应由各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小组审定。

第三条 复试人选

学校实行差额复试,复试人数原则上不低于拟录取人数的120%左右,复试人数的计算包括第一志愿报考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考生和调剂考生。按照教育部规定的分数线(含单科及总分)要求,确定复试人选,一般提前三天以上通知参加复试的考生。

第四条 复试内容

复试内容包括专业课笔试、思想品德、综合面试和外语听力及口语测试等。主要考核、审查:

(一)专业素质和能力

大学阶段学习情况及成绩:对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掌握程度,利用所学理论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本学科发展动向的了解及在本专业领域发展的潜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外语听说能力。

(二)综合素质能力

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等,本学科(专业)以外的学习、科研、社会实践等或实际工作表现等方面的情况;事业心、责任心、纪律性、协作性和心理健康情况;人文素质;举止、表达和礼仪等。

(三)体检

学校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要求复试考生体检。

第五条 复试方式

(一)专业课笔试

所有专业复试必须进行专业课笔试。专业课笔试命题由各学院按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初试)自命题工作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专业课笔试试题及答案在启封前属国家级机密材料。专业课笔试时间不少于90分钟,满分100分。

(二)面试

思想品德、综合面试和外语听力及口语测试由各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小组组织安排,工作小组对每位考生的面试情况进行现场记录,并妥存备查;同一学科(专业)的各面试工作小组的面试方式、时间、试题难度和成绩评定标准原则上应统一。

(三)同等学力考生加试

同等学力考生复试除参加上述各项内容的复试外还须加试两门所报专业大学本科主干课程,考试形式一律采用笔试,每门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均为100分,且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试题难易程度应严格按本科教学大纲的要求掌握,加试科目的成绩不计入复试成绩,但如有1门及以上加试课程低于60分者,不予录取。

如果各位考生由于调剂院校或者专业不满意,(或没有达到院校复试分数线),未来还有以下几种出路可选择:

(1)直接就业。如果家庭条件允许,可以考虑直接就业。

工作2~3年之后可以考虑选择在职研究生,继续实现自己的梦想!

(2)继续考研。如果对考研有强烈的决心和热情,可以选择再次备考。总结之前的经验教训,重点攻克自己的弱点,再次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

(3)考公务员或教师编制、银行编制、医院编制、国企等。如果体制内工作感兴趣,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准备公务员考试或事业编考试。这些考试的准备内容与考研有相关性,可以减少复习压力。并且工作2~3年之后还可以选择在职研究生,来助力自己升职加薪!

(4)参加事业单位或企业招聘。如果不想立即投入到考研中,可以选择参加事业单位或企业的招聘考试。利用这段时间先积累工作经验,后期根据职业发展需求再考虑提升学历。

(5)创业。如果不想给别人打工,可以考虑创业。但创业需要充分的准备和家人的支持,需要谨慎考虑。

(6)出国留学。如果家庭条件允许,可以考虑出国留学。如果不想出国还想获得双证硕士,目前有一些中外合作或者国际院校,不用出国也可以在短时间拿到学历学位证书,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增加筹码。

总之,考研失败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重要的是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兴趣,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结束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

阅读全文

一站式择校服务!【免费领取】专业规划&择校方案

*学生姓名 :
*手机号码 :
*意向专业 :
 意向院校 :
*当前学历 :
免费领取 :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用户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评测
    相关文章推荐
    北京在职研究生政策变化分析:条件、材料细节需了解
    北京在职研究生政策变化分析:条件、材料细节需了解

    北京在职研究生政策变化大。非全日制研究生门槛提升,定向培养成主流,学历、工作年限要求提高。同等学力申硕宽进严出,申硕资格和考核难度升级。中外合作与国际硕士强化资...

    490评论2025-10-18 08:51:45
    西藏在职研究生证书类型与含金量,好就业的专业推荐
    西藏在职研究生证书类型与含金量,好就业的专业推荐

    西藏在职研究生证书类型有非全日制双证,用于考公、评职称等;同等学力单证,适合医护等评职称;中外合作办学证,外企、跨境文旅企业认可。好就业专业有护理、公共管理、旅...

    510评论2025-10-17 09:10:47
    临床医学在职研究生就业优势有哪些?对职场晋升有帮助吗
    临床医学在职研究生就业优势有哪些?对职场晋升有帮助吗

    临床医学在职研究生通过系统学习提升专业技能和学历,显著增强就业竞争力。就业优势体现在医疗行业的高需求岗位,如临床医师和研究员,就业率高且薪资待遇优厚。对职场晋升...

    740评论2025-10-16 10:37:35
    刑法学在职研究生报名时间及考试时间说明
    刑法学在职研究生报名时间及考试时间说明

    刑法学在职研究生报名时间全年滚动,春秋季为黄金期,热门院校或方向可能提前满额。申硕考试报名分四步,3月1日前需在信息平台注册,3月10-23日在中国教育考试网报...

    310评论2025-10-16 09:00:27
    医学在职研究生就业前景分析:晋升、评职称、转型助力
    医学在职研究生就业前景分析:晋升、评职称、转型助力

    医学在职研究生就业前景好,能助力晋升。临床岗位可突破科研短板,护理岗位助转型管理,公共卫生岗位可参与政策制定。评职称上,能缩短年限、满足科研指标,基层还有倾斜政...

    470评论2025-10-15 11:26:17
    重庆在职研究生入学难度与报考条件:2种报考途径解析
    重庆在职研究生入学难度与报考条件:2种报考途径解析

    重庆在职研究生入学难度与报考条件:同等学力申硕课程班大专可入学,申硕需本科获学位满3年,免试入学,申硕统考两门60分及格;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类本科毕业满3年或大...

    760评论2025-10-14 10:18:05

    免费咨询

    在线咨询 报考资格测评
    扫码关注
    在职研究生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官方微信公众号

    电话咨询
    联系电话
    010-51264100 15901414202
    微信咨询
    用手机号进行搜索添加微信好友
    15901414202

    张老师

    15901414201

    张老师

    15811207920

    育小路

    一对一免费咨询

    张老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