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双证在职研究生复试面试会有考生遇到这样的问题,例如:考前准备的非常充分,但是,一到考场瞬间“失忆”,还有为了让自己脱颖而出,在集体面试时,枪话急于表现等等情况,导致面试失利,那么,如何规避这样问题呢?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
一、充分准备,瞬间遗忘
【例】教室501正在进行研究生考试的面试环节。某考生在教室外踱来踱去,双手发凉,掌心都是汗水,嘴里不停地背诵着中文和英文的自我介绍。这是他第二次考研了,上次就是败在面试这一环节,因为当时太想好好表现自己,把自己能想到的老师可能会提问的问题都一一做了准备,还把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都背下来了。
但是真正面对五六位老师的时候,竟然大脑一片空白,之前准备好的发言全部忘了,连自己的学校都差点说错。在导师提问环节中,他回答得也是磕磕绊绊,一些知识点甚至完全想不起来了。所以,为了让自己不再“忘词”,他还在拼命地背诵着自我介绍。
▶支招
有效消除紧张心理,从根本上来说一是要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保持一颗平常心走进考场。在面试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是必须的,除了看课本知识外,也推荐同学们多找些近期的权威文献看看,了解一下本专业的发展方向,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及主要观点。“艺高人胆大”,熟悉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实战中也不会因为听到陌生的词汇而紧张。
在面试时,老师能看出不少同学都是比较紧张的,但是有很多同学都会掩饰,掩饰得也很有艺术。首先进入考场时一定要挺胸抬头,保持微笑。印象很重要,不能在还没开口之前就输了。
在回答老师提问时,分几点回答,做到逻辑清晰,言简意赅。同时尽量将自己的声音放大,这样既能缓解紧张,又能专心于自己的回答,更不会忘了自己之前说过的话。当然,如果自己实在太紧张,不妨让紧张自由地挥洒出来,直接说出来,或者向老师们申请一分钟的冷静时间,进行深呼吸、用力抓紧拳头再松开等放松运动。
二、群面抢话,急于表现
【例】一场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后,大多数小组成员对某考生的印象都不好。不能否认他对专业学习得很好,对大家讨论的话题很有自己的见解,但是他却经常打断其他同学的发言,往往是其他同学还没有讲完自己的观点,他就给那个同学进行总结了。一旦有同学的见解与他不同便与其进行辩论,还引用各种理论、模型说服大家,不经意间造成了“一言堂”,甚至还有些咄咄逼人。小组一共有7名成员,最后竟然变成了他和另外6个同学的辩论赛。小组讨论一共40分钟,过了半小时大家竟然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
▶支招
每个人心里都希望可以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扬,人的成长总是离不开激励。每个人都渴望去展现自我,人的情感功能系统还有一个先天存在的机能,这就是需要他人关注自己、亲近自己和重视自己。然而放在小组讨论中,每个人最直接的印象就是别人的风度、教养和见识。这三者是通过个人发言的时机、发言的内容、何时停止、遭到反驳时的态度、倾听他人谈话时的态度等表现出来的。因此,就算在这样高压的环境下,也要学会去控制我们自己的表现欲。
考生们在面试中至少要做到:进行有效的发言;善于提出新的见解和方案;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支持或肯定别人的意见,在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基础上根据别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观点;是否善于消除紧张气氛,说服别人,调解争议,创造一个使不大开口的人也想发言的气氛,把众人的意见引向一致;倾听别人意见,不要侵犯他人发言权。
另外还要提醒一些考生,除了控制自己的表现欲外,也不要对老师和其他同学咄咄逼问,钻牛角尖地追问到底。也许你认为这会显出你比较好学,有很强的求知欲,但在别人眼里,你可能就是一个不成熟的典范了。
三、迎合考官,不慎落马
【例】某考生考的是中国文学的硕士,在面试时一位研究古代文学的老师让她谈谈对古代乐府诗的认识,但是他其实并不喜欢古代文学,对这一块的了解也不够深入,但是一想如果自己坦诚说出自己对这一块的了解不够彻底可能会得不到高分,再想想这个老师是研究古代文学的,只要夸夸乐府诗歌就行了,于是硬着头皮回答了,回答中还说自己对乐府诗歌很感兴趣。
本以为回答完这个问题就没有了,没想到那个老师对她的回答产生了兴趣,竟然让她背诵一首乐府诗,并分析下这首诗的亮点。这下傻眼了,因为她从来没能完整地背诵过一首乐府诗。
▶支招
同学们在回答老师的提问时,不要揣摩老师的意图而去刻意迎合老师的心理,你怎么想就怎么说,不要去想什么标准答案,回答的过程有时比答案本身更重要,但也不要刻意标新立异。当然这并不是说要你跟老师唱反调,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首先,了解你报考老师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是必要的,但是要自己吸收消化了,形成自己的知识内容,建立自己的观点,而不是等到老师提问时以背诵式的回答或曲意迎合。
面试形式各种各样,面试的问题也是五花八门。一些老师的问题可能会比较偏向专业的,一些老师可能会喜欢问你的毕业论文,还有一些老师对当下热门的政治、社会、经济等问题感兴趣。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
上海双证在职研究生落户政策,非全日制要满足“三地一致”,硕士学历积分100分。外地高校沪上办学要在认可名单内且学信网可查等。中外合作办学需留服认证。社保方面,积...
双证在职研究生考试科目因专业不同分为考两门、三门、四门。考两门的多为管理类专业,考三门的含教育学、医学等,考四门的多为工学、经济学等。具体科目需结合报考专业确定...
双证在职研究生是指在职人员通过非全日制等方式读研,毕业后可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学历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学历证书体现研究生学历,学位证书为硕士学位,是学历与学位双证...
北京双证在职研究生落户政策,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可积26分,需满足学历学位可核验、培养过程合规条件。非全日制、中外合作办学、可认证国际硕士三种途径各有申请条件、...
双证在职研究生中,需统考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如管理类专硕)参考国家线,2021-2025年管理类专硕A区国家线多在165-170分左右,B区稍低;中外合作办学双证...
规培期间能报考双证在职研究生,医学类需满足“规培专业与报考专业一致/相近”,部分院校需规培考核达标;报考流程与普通非全日制一致,但需额外提交“同意报考函”“规培...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