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教育网,权威招生服务平台
微信公众号
在职研究生微信公众号

政策解读

微信小程序
在职研究生微信小程序

快速择校

在职研究生招生院校

2017山东大学在职研究生同等学力专业目录:文史哲研究院

来源:山东大学研究生院 时间:2017-02-15 11:36:05

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测评

  2017山东大学在职研究生同等学力专业目录:文史哲研究院

  2012年1月,为把山东大学建设成为世界儒学中心,使儒学率先成为世界一流学科,进而带动相关学科快速发展,山东大学将原儒学高等研究院、儒学研究中心、文史哲研究院和《文史哲》编辑部整合成新的儒学高等研究院,文史哲研究院名称保留,《文史哲》编辑部相对独立。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不仅是一个独立的科研实体,更是一个开放性的公共科研平台。作为公共科研平台,儒学院将次第对全校、全国、全世界开放,对所有古典学术研究者开放,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将儒学院打造成为海内外古典学术研究特别是儒学研究的权威机构之一。目前儒学院设有中国哲学研究所、中国史学研究所、中国文学研究所、经学小学研究所、古典文献研究所、民俗研究所、许嘉璐办公室。现任院长许嘉璐,常务副院长徐向红、王学典,党委书记巴金文,副院长颜炳罡、杜泽逊、黄玉顺。

  原文史哲研究院成立于2002年,是由原文史哲研究所(1983年成立)、古籍整理研究所(1983年成立)、民俗研究所(1985年成立)合并而成。原儒学研究中心成立于2005年。原儒学高等研究院成立于2010年。《文史哲》则创刊于1951年。作为儒学院的源头和组成部分,上述机构有着共同的人文学术传承和深厚的学术根基。曾在本院前身机构担任行政及科研职务的知名学者有华岗、吴富恒、杨向奎、萧涤非、王仲荦、关德栋、蒋维崧、王绍曾、庞朴、葛懋春、丁冠之、董治安等。目前仍在从事科研工作的知名学者有吉常宏、徐经泽、龚克昌、张忠纲、孟祥才、刘晓东、冯浩菲等。

  研究院跨中文、历史、哲学、社会学4个一级学科和10个二级学科,现设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民间文学2个独立博士点,与其他院部共建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门史、中国近现代史、外国哲学、中国哲学、科学技术哲学、社会学10个博士点,共建哲学、文学、史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有中国哲学、科学技术哲学、民俗学、中国民间文学、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门史、中国近现代史11个硕士点。中国古典文献学先后被批准为山东省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民俗学研究所被批准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并成为文化部中国节日文化研究基地。院图书资料室现有藏书12万余册。线装古籍3万余册,多为明清刻本。其中明成化十年内府刻《改并五音类聚四声篇》为明“文渊阁”故物,《大正新修大藏经》有戴季陶手批,皆属珍贵典籍。

  研究院拥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52人,其中教授23人,副教授14人,讲师7人,管理人员8人,图书资料人员1人。另有美国籍教师1人,日本籍教师1人。现有博士生导师1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92%以上。王学典教授、郑杰文教授被聘为山东省文史研究馆员,马来平教授被聘为山东省政府参事。杜泽逊教授2012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杜泽逊、张士闪、刘培、沈顺福入选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黄玉顺、刘宗迪系齐鲁青年学者。王学典、刘培入选齐鲁文化名家。已培养博士研究生200余名,硕士研究生400余名,有1名博士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有1名博士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250余人,在研博士后40余人。

  研究院是一个从事以传统国学为特色、以儒学研究为重点的学术研究和培养高水平研究生的综合性人文科研机构,在以古文、古史、古哲为标志的中国传统学术领域精心耕耘,取得一批具有时代高度的标志性成果,已成为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和山东大学“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设的主体力量。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民俗学、汉语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科技哲学等学科以深厚的功力和创新精神饮誉学界,先后承担国家、教育部及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50余项,取得了显著的学术科研成就,形成了独特的研究特色,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其中,史学理论、文献学、民俗学、先秦两汉文学、近代汉语、杜甫研究居海内外领先地位。

  研究院非常重视对外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工作成效突出,先后与法国、美国、德国、日本、韩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高等学校或研究机构建立了实质性、长效性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赴境外进行学术交流的本院教师90余人次,赴境外进行学术交流的硕士、博士研究生 40余人次,已主办国际学术研讨会20余次,院聘请10余名国内外知名学者为研究院名誉教授、讲座教授、流动岗位特聘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职博士生导师。

  原儒学高等研究院为山东省人民政府与山东大学合作共建,旨在适应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时代需要,发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承担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融合的历史使命,发挥山东大学地处齐鲁之邦、孔子故乡、儒学发源地的区域优势,推动儒学的研究、普及与传播。

专业代码及名称

研 究 方 向

总学分

全国统考科目

应试语种

应试语种

010102

中国哲学

01儒家哲学

02先秦诸子与宋明理学

03中国近现代儒学

04中国佛教哲学

05中西比较哲学

06中西伦理思想比较研究

35

英语

哲学

030304

民俗学

01理论民俗学

02中国民俗史

03区域民俗研究

04民间文献研究

05艺术民俗学

06民间信仰研究

33

英语

社会学

050101

文艺学

01文艺美学

02审美文化学

03中国古代文论

30

英语

中国语言文学

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

01汉语史

31

英语

中国语言文学

050104

中国古典文献学

01文史文献研究

02目录版本校勘学

03中国学术史

04中国书籍史

05经学文献研究

34

英语

中国语言文学

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

01先秦两汉文学

02唐宋文学

31

英语

中国语言文学

060201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01史学理论

02中国学术史

03二十世纪中国史学

04中国现当代思想文化运动研究

32

英语

历史学

  注:请按01哲学,0101哲学;03法学,0303社会学;05文学,0501中国语言文学;06历史学,0602中国史,继续选择二级学科专业。

结束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

阅读全文

一站式择校服务!【免费领取】专业规划&择校方案

*学生姓名 :
*手机号码 :
*意向专业 :
 意向院校 :
*当前学历 :
免费领取 :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用户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评测
    相关文章推荐
    福建省在职考研预报名需要的材料:2026年需准备身份证、学历证明和工作证明吗?
    福建省在职考研预报名需要的材料:2026年需准备身份证、学历证明和工作证明吗?

    福建省在职考研预报名需要准备身份证、学历证明和工作证明等必备材料。这些文件用于核实考生身份真实性和教育背景,工作证明则证实相关工作经验,确保报名资格符合要求。材...

    240评论2025-09-21 10:36:19
    江苏省在职人考研预报名怎么报?需注意这些流程避免错过时间
    江苏省在职人考研预报名怎么报?需注意这些流程避免错过时间

    江苏省在职人考研预报名是报考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涉及在线系统注册、个人信息填写、报考专业选择及材料上传等步骤。考生需密切关注官方发布的预报名时间窗口,避免因错过而...

    370评论2025-09-21 10:21:25
    上海在职人考研预报名吗?2026年预报名报名10月启动
    上海在职人考研预报名吗?2026年预报名报名10月启动

    上海市在职研究生考研报名信息是职场人士关注的焦点。本文围绕核心疑问\上海市在职人考研预报名吗\,深入解析预报名阶段的存在性、时间安排及注意事项,同时详细阐述正式...

    620评论2025-09-21 10:17:09
    山西在职考研预报名需要的材料:2026年必备清单,身份证学生证等不能少
    山西在职考研预报名需要的材料:2026年必备清单,身份证学生证等不能少

    山西在职考研预报名需要准备完整的必备材料清单,包括身份证、学生证等核心证件,这些材料是审核过程的关键基矗任何缺失都可能导致报名延误或失败,影响考生升学计划。本文...

    810评论2025-09-20 11:22:26
    内蒙古在职考研要预报名吗?2025考研预报名时间为10月9日至12日
    内蒙古在职考研要预报名吗?2025考研预报名时间为10月9日至12日

    内蒙古在职考研要预报名吗?预报名是考研过程中的关键步骤,时间安排在10月9日至12日。考生需及时登录官方平台完成信息填报,避免错过机会。预报名流程包括注册账号、...

    1030评论2025-09-20 11:10:40
    天津在职人考研预报名怎么报?2026考研预报名时间9月24日开始及流程
    天津在职人考研预报名怎么报?2026考研预报名时间9月24日开始及流程

    天津在职人员考研预报名即将启动,了解详细时间和操作流程对成功报考至关重要。预报名时间预计在9月下旬开始,考生需通过指定教育平台完成注册、信息填写、资格审核和缴费...

    680评论2025-09-20 10:37:51

    免费咨询

    在线咨询 报考资格测评
    扫码关注
    在职研究生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官方微信公众号

    电话咨询
    联系电话
    010-51264100 15901414202
    微信咨询
    用手机号进行搜索添加微信好友
    15901414202

    张老师

    15901414201

    张老师

    15811207920

    育小路

    一对一免费咨询

    张老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