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教育网,权威招生服务平台
微信公众号
在职研究生微信公众号

政策解读

微信小程序
在职研究生微信小程序

快速择校

在职研究生招生院校

北京大学经济学在职研究生最新招生简章

来源:在职研究生报名网 时间:2012-12-11 08:42:55

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测评

  北京大学经济学在职研究生 学制两年,学费35000元,采取每周上课一天的授课方式,获得大专以上学历者,均可报名参加进修班学习,本科有学位者可以申请硕士学位。 (联系招生办老师:010-51264100  陈老师)

  一、课程特色

  国内最高学府,一流的专业,一流的师资

  可以听取北大的相关讲座,享受北大浓厚的学习氛围及资源

  大学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三年,可申请北大经济学硕士学位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颁发加盖北京大学钢印的《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证书》

  二、招生对象

  1.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在教学、科研、专门技术、管理等方面做出成绩的在职人员。

  2.具有大学本科或大专毕业学历的人员,且毕业后工作三年以上。

  三、报名方式

  限额招生,额满为止,符合条件者免试入学

  1.报名参加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的人员,可到我院(系)索取招生简章,咨询有关问题,进行报名登记。

  2.报名费:150元。

  四、资格审核

  1. 我院(系)将报名参加学习人员按招生条件进行资格审查。报名人员须提交的资料:

  ①单位介绍信

  ②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③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④相关工作业绩及科研成果证明材料

  ⑤彩色照片6张,1寸4张,2寸2张

  2. 我院(系)将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参考工作业绩和有关科研成果,择优录取。

  3. 将初步录取名单报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审查批准后,发放录取通知书。

  五、课程设置

  必修课(10门,共30学分):

  (1) 宏观经济学      (6) 市场经济理论

  (2) 微观经济学      (7) 国际金融

  (3) 现代营销管理     (8) 财政学

  (4) 财务管理       (9)货币银行学

  (5) 经济体制比较研究   (10)发展经济学

  六、培养方式

  1.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中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发讲授提纲和教材,规定必读与参考书,每半年时间讲授3-4门专业课,利用业余时间上课(周六、周日) ,每月上课一次。

  2. 考试方式为:研究生院在统一规定时间(一般为每年的四月和十月的第四周)组织6门题库式闭卷笔试(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学、财政学、市场经济理论);学院组织四门考试(财务管理、现代营销管理、经济体制比较研究、发展经济学)

  七、学制与收费标准

  1. 学制两年,课程学习为一年半。

  2. 学费为35000元,书费、资料费1000元。学员注册缴费后如中途退学不再退费,学费只含上课费和正常组织的考试费,不包括进入论文阶段费用。

  八、申硕办法

  申请条件:

  1.大学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三年。

  2.通过全国同等学力经济学申请硕士学位的外语(英语、俄语、日语、德语、法语)和经济综合课程(涵盖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财政学、市场经济理论、货币银行学知识)考试。

  3.学位课程考试成绩在70分以上。

  具备以上条件的学员可以向学校申请硕士论文答辩,论文答辩通过后,按照规定程序授予北大经济学硕士学位,我院(系)将为学员安排教师进行学位论文的指导,费用自理。

  申请学位国家联考:学员入学后考完所有校内必修课程,且每门都达到70分以上即可参加国家每年组织的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的外语与综合课程考试,通常每年3月份报名,5、6月份考试(取得学士学位满3年才能参加联考)。

  九、教务管理

  1.班主任及时与学员沟通,随时解决学员的临时问题。

  2.协助学员成立班委会,组织同学们的课内学习、联谊、比赛、休闲等活动,增进同学感情。

  3.建立完整的班级制度,对学员学习进行监督管理。

  4.成立学习小组,为学员营造学习交流的气氛。

  十、师资力量

  宋国兴  主讲:微观经济学    北京大学教授

  黄俊立 主讲:宏观经济学    北京大学博士副教授

  居维刚  主讲:财务管理      北京大学副教授

  李顺荣  主讲:经济体制比较研究  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教授

  孙蚌珠  主讲:发展经济学     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教授

  邱尊社  主讲:国际金融      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教授

  王在全  主讲:货币银行学     北京大学副教授经济学博士

  赵 顺  主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北京大学副教授

  聂志红  主讲:财政学         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副教授

  白雪秋  主讲:营销管理        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副教授

  十一、历届学员单位

  国资委 中国招标投资标协会 北京市民政局 国家开发投资公司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 中央警卫局  北方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方正科技 中国成套设备进出口总公司 百盛 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 SMC(北京)制造有限公司  慧聪国际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  ABB(中国)有限公司 商务部办公厅 艾尼克斯电子(北京)有限公司  交通银行  华夏银行  民生银行 浦发银行 中信银行 微软 清华大学校友总会 伊利集团 西门子 山西古冶集团 广东省揭阳市行政管理执法局 重庆邮电大学 中化国际 信息产业部 路桥集团 财政部信息中心 中意人寿保险中国人寿保险 北京海淀区委

  联系方式:

  报名地点:北京大学校内 (现场报名需提前预约)

  联系电话:010-51264100

  联系老师:陈老师

 

结束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

阅读全文

一站式择校服务!【免费领取】专业规划&择校方案

*学生姓名 :
*手机号码 :
*意向专业 :
 意向院校 :
*当前学历 :
免费领取 :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用户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评测
    相关文章推荐
    黑龙江在职考研预报名怎么报?2026年网上报名流程及信息填写指南
    黑龙江在职考研预报名怎么报?2026年网上报名流程及信息填写指南

    黑龙江在职考研预报名是报考的关键环节,本文详细解析网上报名全流程,包括账号注册、信息录入、志愿选择和提交确认等步骤。重点指导个人信息、学历背景、报考专业等内容的...

    600评论2025-09-21 11:35:32
    山东在职考研预报名是必须的吗?2026年预报名时间安排及注意事项
    山东在职考研预报名是必须的吗?2026年预报名时间安排及注意事项

    山东在职考研预报名是考生报考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了解其是否必须以及相关安排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解析预报名的作用、具体时间节点和实用注意事项,帮助考生高效规划报考流...

    790评论2025-09-21 11:26:20
    2026安徽在职考研预报名注意事项,这些点影响报名效率
    2026安徽在职考研预报名注意事项,这些点影响报名效率

    安徽在职考研预报名是考生报考过程中的关键步骤,掌握注意事项能显著提升报名效率。本文深入解析预报名阶段的核心要点,包括个人信息准确填写、报考材料齐全准备、时间节点...

    720评论2025-09-21 11:15:51
    浙江在职研究生预报名是必须的吗?2026年预报名与正式报名有何区别?
    浙江在职研究生预报名是必须的吗?2026年预报名与正式报名有何区别?

    浙江在职研究生预报名是否必须?本文将解析预报名与正式报名的核心区别,帮助在职人员高效规划报考。预报名通常为非强制性环节,但提前了解其流程和时间节点至关重要,可避...

    1150评论2025-09-21 11:05:34
    福建省在职考研预报名需要的材料:2026年需准备身份证、学历证明和工作证明吗?
    福建省在职考研预报名需要的材料:2026年需准备身份证、学历证明和工作证明吗?

    福建省在职考研预报名需要准备身份证、学历证明和工作证明等必备材料。这些文件用于核实考生身份真实性和教育背景,工作证明则证实相关工作经验,确保报名资格符合要求。材...

    240评论2025-09-21 10:36:19
    江苏省在职人考研预报名怎么报?需注意这些流程避免错过时间
    江苏省在职人考研预报名怎么报?需注意这些流程避免错过时间

    江苏省在职人考研预报名是报考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涉及在线系统注册、个人信息填写、报考专业选择及材料上传等步骤。考生需密切关注官方发布的预报名时间窗口,避免因错过而...

    370评论2025-09-21 10:21:25

    免费咨询

    在线咨询 报考资格测评
    扫码关注
    在职研究生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官方微信公众号

    电话咨询
    联系电话
    010-51264100 15901414202
    微信咨询
    用手机号进行搜索添加微信好友
    15901414202

    张老师

    15901414201

    张老师

    15811207920

    育小路

    一对一免费咨询

    张老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