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
快速择校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始于2003年获批的环境科学二级学科硕士点, 2010年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获批环境气象二级学科博士及硕士学位授予权,2018年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9年获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9年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5年获批江苏省品牌专业立项建设,2011年、2014年、2018年连续三期入选江苏省优势学科立项建设。本学科重点打造大气环境研究方向,强化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的交叉渗透,深度国际化提升学科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坚持观测实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产业应用相结合,开展重大环境问题的关键性、前瞻性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使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成为国内领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学科。
本学科目前建有全国示范性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与国电环保研究院联合)、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科技厅立项的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大气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大气污染控制联合实验室)、国家一流专业平台(环境科学)、江苏省优势学科平台(环境科学与工程)、江苏省工程技术中心(江苏省环境净化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重要的省级科研和人才培养平台。在大气环境化学与污染控制等领域形成了显著的学科优势与专业特色。
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学风严谨,品行端正,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
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技能,并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能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具备独立开展研究和从事环境保护工作的能力;具备独立承担高等院校教学工作能力;学位论文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选题针对具体的环境问题。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及较强的听、说、写、译能力。
身心健康,毕业后能独立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门及其他相关业务部门从事教学、科研、业务以及管理工作。
三、研究方向
1. 大气环境与污染控制
2. 环境化学
3. 水环境污染控制
4. 环境材料
5. 环境生态工程
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费用部分:
1.第一阶段研修学费:25000元;(缴费流程:1.学员报名,提交报名资料,对接老师提交学校;2.学校核实,发放录取通知书、入学须知和缴费流程;3.学校官网缴费;4.教学点保存缴费截图)
2.教学点费用:500元报名费,12800元增值服务费;
3.第二阶段论文费用:20000元
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修满规定学分、提前完成学习计划、论文水平特别优秀者,可以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毕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超过5年,延长学习年限期间经费由导师的课题承担。
(一)学分要求
环境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要求总学分不少于26学分,其中学位课16学分,非学位课不少于10学分。
(二)课程设置(见附表1)
1. 学位课( 16 学分)
A——公共基础课( 7 学分)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研究生可申请免修公共英语课程:
① 参加“全国外语水平考试”(WSK)并达到合格标准(PETS-5);
② 参加雅思(学术类)、托福考试,成绩达到以下标准:雅思6.5分,托福(IBT)95分;
③ 曾在教育部指定出国留学培训部参加相关语种培训并获得结业证书(英语为高级班)。
B——专业基础课( 9 学分)
2. 非学位课(不少于 10 学分)
C——限选课( 2 学分)
D——专业选修课( 不少于 6 学分)
E——实践环节( 2 学分)
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学术报告和实践活动。
(1)学术报告,属于必修环节,1学分。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原则上应至少举行一次公开性的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此外还应参加不少于10次(期中两次为跨二级学科)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专家讲座、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并且在《学术活动记录》上做好相应记录。考核合格者方能进行论文答辩。
(2)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属于必修环节,1学分。可以包含教学实践、生产实践、社会调查、课外学术活动等。
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例如专业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本科生实习、实验、课程设计,协助导师指导毕业设计等。
生产实践,尤其适用于没有或缺乏本专业生产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可安排到生产部门去学习和实践。
社会调查一般是指带着课题进行某一方面的广泛的调查研究,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提交有关部门或单位。
实践环节须报研究生实习计划安排,并报学院审核。学生实践活动结束后,应写出相应的实践总结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社会调查报告、实习鉴定等,经导师签字认可后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由学院组织人员对实践环节效果进行考核,学生必须达到合格才可获得相应学分。
实践环节可根据具体情况,与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和助管的工作结合起来,选择其中的一项或二项予以实施。
硕士研究生入学后根据培养方案的规定,在导师的指导下网上制定个人的课程学习计划,并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和个人学生计划,在研究生部及所在学院规定时间内,完成选课。
对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课程学习一般在一年内完成,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两学年。
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研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
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已获得学士学位并在获得学士学位后工作三年以上,或虽无学士学位但已获得硕士或博 士学位者可以提交申请。已获得的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为国(境)外学位的,其所获的国 (境)外学位需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在申请学位的专业或相近专业做出一定的成 绩,学术水平或专门技术水平已达到所申请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标准,可向有关学位授予单位申请硕士学位。
八、论文环节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分析和综合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
学位论文环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选题和开题
研究生课程学习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等工作,把握本研究领域国内外现状和发展动态,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可行性。
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课题研究目标、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开题报告须在硕士点内进行可行性论证,经认可后才能进行课题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因特殊原因需延期开题者,应提前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延期的期限最长不超过2个月。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再改变,如论文选题有重大变化,需重做开题报告。
2. 中期考核
对二年级硕士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时间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末。中期考核主要包括对学生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学习成绩以及学位论文工作进展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中期考核不通过者,可延期6个月再申请第二次考核,第二次考核仍未通过者,应作退学处理。
3. 学位论文的写作和要求
按学校学位论文写作要求执行。
4. 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和答辩
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中期考核合格,并完成实践活动,获得规定的学分后,方能申请论文预答辩。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在每年的3月底前完成。预答辩通过者方可申请正式答辩。
5. 申请学位
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修订)》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
附表1: 环境科学与工程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组别 |
课程 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授课方式 |
考核方式 |
备注 |
A |
s999035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2 |
2 |
1 |
课堂讲授 |
考试 |
7学分 |
s999036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6 |
1 |
2 |
课堂讲授 |
考试 |
||
s999038 |
硕士生公共英语 |
32 |
2 |
1 |
课堂讲授 |
考试 |
||
s999039 |
硕士生学术英语 |
32 |
2 |
1 |
课堂讲授 |
考试 |
||
B |
z004001 |
高等环境化学▲★ |
32 |
2 |
1 |
课堂讲授+讨论 |
考试 |
9学分 |
s004170 |
现代环境生物技术▲ |
32 |
2 |
1 |
课堂讲授+讨论 |
考查 |
||
s004171 |
水处理与资源化理论与技术▲★ |
32 |
2 |
1 |
课堂讲授+讨论 |
考查 |
||
s004163 |
大气污染控制及资源化▲★ |
32 |
2 |
1 |
课堂讲授+讨论 |
考查 |
||
s004172 |
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前沿▲ |
16 |
1 |
1 |
课堂讲授+讨论 |
考查 |
||
C |
s999040 |
科技人文素养 |
16 |
1 |
1 |
课堂讲授 |
考查 |
2学分 |
s004173 |
学科前沿▲ |
16 |
1 |
2 |
课堂讲授 |
考查 |
||
D |
s999041 |
研究生创新创业课程 |
16 |
1 |
2 |
课堂讲授 |
考查 |
不少于 6学分 |
s004179 |
区域空气质量模型 |
48 |
3 |
1 |
课堂讲授 |
考查 |
||
z004074 |
低影响开发技术 |
32 |
2 |
2 |
课堂讲授+讨论 |
考查 |
||
s004174 |
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工程▲ |
32 |
2 |
2 |
课堂讲授+讨论 |
考查 |
||
s004175 |
环境生态学■▲() |
32 |
2 |
2 |
课堂讲授+讨论 |
考查 |
||
s004176 |
大气污染化学和物理▲ |
32 |
2 |
2 |
课堂讲授+讨论 |
考查 |
||
s004177 |
环境毒理与健康风险▲ |
32 |
2 |
2 |
课堂讲授+讨论 |
考查 |
||
s004166 |
环境气象学(Ⅱ)( )■ |
32 |
2 |
2 |
课堂讲授+讨论 |
考查 |
||
s004081 |
大气气溶胶 |
32 |
2 |
2 |
课堂讲授+讨论 |
考查 |
||
s004180 |
环境数据分析、可视化与应用 |
48 |
3 |
2 |
课堂讲授+讨论 |
考查 |
||
s004144 |
环境微生物学(Ⅱ) |
32 |
2 |
2 |
课堂讲授+讨论 |
考查 |
||
E |
s004158 |
学术报告 |
16 |
1 |
2 |
讲座 |
考查 |
2学分 |
s004159 |
实践活动 |
16 |
1 |
2 |
实践教学 |
考查 |
2、A、B类课程为学位课;C、D、E类课程为非学位课;
3、课程类型标识:▲核心课程,★专业示范课程,■学科交叉课程。
附表2: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环节内容及要求
环节名称 |
安排及要求 |
时间节点 |
1.制订个人培养计划 |
根据培养方案,结合实际情况,在导师指导下进行。 |
入学1周内完成 |
2.课程学习环节 |
根据表1所示的课程设置安排。 |
|
3.开题报告 |
撰写论文开题报告,并组织开题答辩。 |
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 |
4.学术活动 |
在学期间应参加8次以上(其中2次为跨二级学科)的学术活动。 |
|
5.实践活动 |
包括助研、助教、助管、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不少于2周时间,完成实践报告,培养单位评估合格为通过。 |
|
6.中期考核 |
各培养单位组织考核小组对研究生论文工作进展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未通过考核者启动预警机制,第二次仍未通过中期考核、不宜继续培养者,作退学处理。 |
第四学期结束前 |
7.论文答辩 |
通过学院答辩资格审核后,按照学校关于学位论文评审与答辩的有关规定进行学位论文评审和答辩。 |
开题报告完成时间与预答辩时间至少间隔1年 |
学费: 3.0万
学制: 2年
方式: 网络班
学费: 3.3万
学制: 2年
方式: 网络班
学费: 3.5万
学制: 2年
方式: 网络班
学费: 2.8万
学制: 2年
方式: 网络班
学费: 3.6万
学制: 2年
方式: 网络班
学费: 2.2万
学制: 2年
方式: 网络班
2025-09-06 10:21:52
2025-09-06 08:20:29
2025-09-05 16:24:32
2025-09-05 14:53:24
2025-09-05 14:52:36
2025-09-05 12:12:38
2025-09-05 12:11:33
2025-09-05 11:5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