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专门人才的重任。随着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并行发展,但长期以来,非全日制研究生在社会认知、管理规范等方面存在壁垒。2016 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教研厅〔2016〕2 号),明确对两类研究生实施统一管理,从政策层面打破偏见,为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发展注入新动能。
此次政策的核心在于通过制度设计,实现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的 “同等对待”。从定义上明确:全日制研究生为全脱产在校学习,非全日制研究生则在从事职业或社会实践的同时,以非脱产、灵活时间安排完成学习。二者均需通过国家统一的研究生入学考试或其他认可方式录取,准入标准完全一致,打破了 “非全日制门槛低” 的固有认知。
在招生计划上,自 2017 年起,教育部按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两类分别编制并下达全国招生计划,培养单位可在计划内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能力自主安排招生规模,让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有了明确的政策依据,告别 “边缘化” 处境。
考试招生方面,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取消后,相关工作纳入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两类研究生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培养单位需在招生简章中公开学习方式、修业年限、收费标准等信息,考生可根据个人规划自由选择,彻底消除了 “非全日制考试易、含金量低” 的偏见。
培养质量是消除歧视的关键。政策要求各培养单位针对两类研究生制定统一的培养方案,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被纳入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范围,学位论文也将纳入抽检范围,与全日制研究生接受同等严格的学术监督。
这意味着,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实践要求、论文答辩等环节均需达到与全日制相同的学术水准,确保毕业时具备同等的专业能力和学术素养。
在学历学位管理上,两类研究生毕业时,所在高校或教育机构均按规定发放注明学习方式的毕业证书;达到学位标准者,均可申请相应学位证书。政策明确,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从制度层面否定了 “非全日制学历不被认可” 的偏见,让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就业、晋升、考公等场景中获得与全日制研究生同等的机会。
这一政策的实施,对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多重意义:
推进依法行政和依法办学,完善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防范行政管理风险,促进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拓展终身学习路径,满足社会多元化学习需求,助力学习型社会建设;
方便培养单位科学制定招生计划和培养方案,帮助考生精准选择学习方式,也便于用人单位客观评价人才,加强社会对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监督。
政策采取 “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 原则:2016 年 11 月 30 日前录取的研究生按原有规定执行;2016 年 12 月 1 日后录取的研究生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如今,随着政策的深入推进,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社会认可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开始正视非全日制学历,更看重人才的实际能力而非学习形式。
可以说,此次统一管理政策为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发展扫清了障碍,让其摆脱 “歧视” 标签,与全日制研究生共同构成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为国家现代化建设输送更多多元化人才。
推荐阅读: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
甘肃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简章更新啦!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满3年、专科满5年可报,其他专业一般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热门院校中,兰州大学MBA/MPA学费15.6万-4...
云南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简章介绍云南大学、云南财经等院校特色专业(MTA/MEM/教育管理),说明管理类/非管理类报考条件与定向就业要求,强调B区分数线优势与低学...
围绕湖南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简章,从招生政策、报名流程、专业解析、报考条件、考试录娶学习规划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为有意报考者提供全面指南。
2026年非全日制研究生预报名时间即将开启。多数省份允许在职人参与,早报名可优先选择离家近的考位,避免后期只能去异地考试。预报名成功后无需在正式报名时重复操作,...
上海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简章,介绍复旦、上海交大等院校简章,分析金融硕士、MEM等热门专业职场适配性,详解报考条件与流程,梳理简章中扩招、弹性学制等创新点,提供按...
陕西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简章介绍了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主要招生院校及特色,解析了工商管理、工程管理等热门专业的课程设置,详解报考条件与流程,分析简章中的关...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