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
快速择校
导语introduction
在职研究生学习过程中,论文答辩是关键一环,它不仅是对学生学术成果的检验,更是迈向硕士学位的重要关卡。对于报考东华理工大学在职研究生而言,了解论文答辩流程及注意事项,有助于有条不紊地准备,顺利通过答辩。接下来,将详细介绍东华理工大学在职研究生论文答辩的相关内容。
资格审查:专业(领域)所在学院和研究生院会对答辩申请人逐个进行资格审查。申请人需满足多项条件,首先政治思想表现要好;其次要通过课程考试,达到毕业的最低学分要求;再者需完成各培养环节,例如翻译外文文献一篇、撰写文献综述一篇、提交经专家论证的开题报告一份、听10次以上(含)学术报告、中期考核合格以上以及提交教学或科研实践考核表一份。只有符合这些条件,才有资格进入后续答辩环节。
论文评审:东华理工大学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设计)全部实行“外送盲审”。论文由专业(领域)所在学院收集后,按要求汇总报送至研究生院学籍管理与培养科。评审工作由研究生院组织,论文评阅人为两名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校外专家。上半年毕业的研究生需在3月31日之前,下半年毕业的研究生需在10月15日之前,把签有审核意见的“研究生论文送审、答辩申请表”一份,隐去研究生姓名的“研究生论文评阅意见表”一式两份及送阅的论文一式两份交到各专业(领域)所在学院办理相关手续。论文评阅人的单位在答辩前不得向研究生公开,以确保评审的公正性。对毕业论文(设计)评阅结果的处理,按照《东华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盲审管理办法(修订)》执行。若盲审结果为“Ⅰ类”(AA、AB、BB),允许答辩;“Ⅱ类”(AC、BC、CC),允许修改后答辩;“Ⅲ类”(AD、BD、CD),允许修改后集中答辩;“Ⅳ类”(AE、BE),不允许答辩,可复议;“Ⅴ类”(DD),延期半年送审;“Ⅵ类”(CE、DE、EE),则需重新撰写。
答辩委员会组建:在论文(设计)答辩前,指导老师向学院学术委员会推荐8名答辩委员会委员候选人,专业(领域)所在学院学术委员会在这8名委员候选人中圈定5人组成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另设秘书1人,由指导教师推荐、专业(领域)所在学院学术委员会确定,且指导老师不得参加答辩委员会。
材料准备与海报张贴:答辩委员会秘书到专业(领域)所在学院领取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申请人的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申请表、毕业论文(设计)学术评议书和评分表,并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申请人准备答辩和张贴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海报。论文(设计)答辩申请者至少应提前七天将毕业论文(设计)送达答辩委员会的每位委员、至少应提前五天在专业(领域)所在学院规定的地点张贴海报。海报内容应涵盖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答辩委员会主席和委员的姓名、职称及工作单位、答辩委员会秘书的姓名及职称、指导教师的姓名及职称、答辩人的姓名以及答辩的时间及地点。
开场介绍:答辩由专业(领域)所在学院具体组织并实施,以公开的方式进行。首先由答辩委员会秘书介绍答辩委员会主席及成员;接着答辩委员会主席介绍论文(设计)评阅情况;随后指导教师介绍答辩研究生的基本情况。
论文陈述:学位论文申请人报告论文(设计)主要内容,时间一般控制在30-40分钟。在此过程中,申请人需清晰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方法、主要内容和结论等,让答辩委员会成员对论文有全面了解。
提问与答辩环节:答辩委员会成员就论文内容向申请人提问,问题涵盖论文的创新性、合理性、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等方面。申请人针对问题进行答辩,回答应简洁明了、有理有据,展现出对论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提问与答辩环节时间不定,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休会与投票表决:提问与答辩结束后,进入休会阶段。主席宣读评阅意见,答辩委员会进行讨论,讨论内容包括论文的学术水平、答辩表现等。随后用无记名投票法进行表决,决定申请人是否通过答辩。
复会与宣布结果:复会后,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投票结果。若申请人通过答辩,后续需根据答辩委员会提出的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完善;若未通过,则需根据具体情况,如是否有重新答辩的机会等,进行相应处理。最后,研究生可进行发言,表达对答辩过程的感受及对指导教师、答辩委员会的感谢等。
材料整理与提交: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结束后,答辩委员会秘书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申请人按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材料目录的内容将论文(设计)答辩有关的材料原件和复印件分别装订成册(复印件一式两份),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申请人将原件和复印件交专业(领域)所在学院,学院汇总后交研究生院。同时,毕业论文(设计)答辩人需将毕业论文(设计)纸质稿(一式三份)和电子稿交专业(领域)所在学院,由学院统一交至研究生院。
论文修改与完善:通过答辩的学生,需根据答辩委员会提出的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完善,确保论文质量达到学校要求。修改后的论文需再次提交导师审核,通过后方可最终定稿。未通过答辩的学生,若有重新答辩的机会,则需认真分析未通过原因,对论文进行大幅修改,并在规定时间内重新申请答辩。
整体时间把控:东华理工大学对在职研究生论文答辩有明确的时间节点要求。各学院一般会规定在特定时间前完成硕士答辩,如2021年下半年要求各学院在12月2日(周四)前完成硕士答辩。考生需密切关注学院通知,合理安排论文撰写、送审及答辩准备时间,避免因时间延误导致无法按时毕业。
答辩当天时间管理:在答辩当天,考生要提前到达答辩地点,熟悉环境,做好心理准备。论文陈述环节要严格控制时间,既不能过于简短导致内容阐述不清晰,也不能超时影响后续提问环节。回答问题时,要快速思考,简洁作答,避免冗长拖沓。
送审材料:送审材料务必按照学校要求准备齐全,且保证质量。论文格式需符合《东华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格式规范标准》,内容完整、逻辑清晰、语言通顺。相关申请表、评阅意见表等要如实填写,签字盖章等手续完备。
答辩材料:除了准备好毕业论文纸质版和电子版外,还需准备好可能用到的辅助材料,如研究过程中的数据图表、参考文献等。同时,按照要求提前准备好答辩海报,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根据意见修改材料:无论是盲审专家还是答辩委员会提出的修改意见,考生都要认真对待,逐一修改。在修改过程中,要与导师保持沟通,确保修改方向正确。
陈述清晰流畅:在论文陈述时,要脱稿进行,语言表达清晰流畅,避免出现卡顿、重复等情况。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突出论文重点内容,如研究的核心问题、主要创新点等。
礼貌应对提问:答辩委员会成员提问时,要认真倾听,确保理解问题后再作答。回答问题要有礼貌,尊重提问者,即使对问题有不同看法,也应委婉表达。对于不懂的问题,不要不懂装懂,可如实说明情况,并表示后续会进一步学习研究。
着装仪态得体:答辩时着装要得体大方,以正式着装为宜,展现出对答辩的重视和自身的专业素养。仪态方面,要保持良好的坐姿、站姿,眼神自信,与答辩委员会成员有适当的眼神交流。
东华理工大学在职研究生论文答辩有着严谨的流程和诸多需要注意的事项。考生需提前做好充分准备,从资格审查到答辩结束后的材料提交,每个环节都认真对待,注重时间安排、材料准备和答辩表现等方面,以提高通过答辩的成功率,顺利完成学业,获得硕士学位。
推荐阅读:
22
2025.08
东华理工大学在职研究生主要以同等学力申硕方式招生,学制为2年,各专业学费多为3万元,涵盖地质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多个专业,为在职人员提供丰富选择。...
11
2025.08
东华理工大学在职研究生以同等学力申硕为主,报名分入学和申硕两阶段。入学可在院校官网或指定平台提交资料,全年可报,春秋季集中审核;申硕全国统考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每年3月报名。想清楚“东华理工大学在职研究生在哪里报名”,需区分环节,备好材料,通过网络完成报名。...
21
2025.07
东华理工大学在职研双证专业即非全日制研究生,包含工商管理、教育管理、学科教学(生物、数学、英语)等,毕业后可获学历证(标注“非全日制”)和学位证。同等学力申硕为单证,非全日制适合想同时提升学历和学位的在职人士,考试科目因专业而异,管理类考199管理类综合能力等。...
17
2025.07
东华理工大学同等学力申硕含金量体现在权威的学位认证、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以及显著的职业发展助力上。其硕士学位获国家认可,与全日制学位具备同等效力;依托学校在核技术、地质工程等优势学科的深厚积淀,课程紧密贴合行业需求;无论是考公、求职还是晋升,都能为学员提供实打实的竞争优势,助力职场进阶。...
14
2025.07
东华理工大学在职研究生通过同等学力申硕招生,可免试入学。入学需拥护宪法、品行端正;大学本科学历获学士学位且工作三年以上,或有硕士/博士学位(境外学位需认证);有专业基础、在教学等方面有成绩。大专或本科无学位可学课程但不能申硕,入学全年可报,申硕3月报名、5月考试。...
23
2025.05
本文探讨东华理工大学在职研究生报考难度与通过率。分析不同招生专业、报考方式对难度和通过率的影响,指出非全日制研究生难度高、通过率低,同等学力申硕相对容易。同时阐述考生自身基础、学校资源等因素的作用,并给出备考建议,为考生报考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