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
快速择校
EMBA人数的控制,是所有学校最为关键的玄妙,能收的人越多,还能平衡住口碑,说明整体竞争力越强。所以别光迷信什么通过率,五道口能收70,清华能收500还是因为教育部的限制,难道不说明问题。先来说近期MBA/EMBA招生的几个事。
事件1:
清华五道口MBA,今年收70人左右,学费差不多60万。清华香港中文金融MBA,学费36万,北京收70人。
前者对英语要求高,后者要求有相关金融背景。尤其前者,一些人觉得比清北人MBA还好,每年有不少同学放弃清北去五道口,认为这的学员素质和师资力量更强。
这两个项目是相对平衡的,因为的确没这么多人想报,千八百人而已,其中还有很多完全不靠谱的。项目收70人,意味着真正高手的学员只能收到30-40。为了平衡项目成本要收更多一些学员,如果收100人,恐怕就要脱离宣传的太多,口碑丧失,收200人,只能被迫调剂了。每个学校在保证不倒闭的情况下,都在学员质量和学员数量上找到平衡点。
事件2:
长江商学院MBA,人收不满,公开收人调剂了。对外经贸MBA(曾经的京城No.4),人收不满,让考自己学校mpacc的调剂了。人大的EMBA,招不满人,让MBA够分的去调剂了。清华,北大的EMBA,120的分数线,好歹是招够了人。
这就存在供需失衡的问题,这么多学校被迫调剂,招不到人,意味着清北人MBA的供需也同样失衡,就算是EMBA项目,也面临着花大钱办小事的囧态。这就是残酷的现状。
EMBA超过30万学费,群体范围极速下降。低于20万,努努劲都上车了。什么事业不顺,感情不调的,人生坎坷的群体都以为自己能考上清北人MBA改变命运了,因为10几万在当北京已经不是什么钱了。房子卖的最多的,不是千万豪宅,不是一两百万的远郊,同样还是中间不上不下的价格段。
相关推荐: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