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教育网,权威招生服务平台
微信公众号
在职研究生微信公众号

政策解读

微信小程序
在职研究生微信小程序

快速择校

在职研究生招生院校

解读:访问学者的明天不应该是EMBA的今天

来源:凌凡 时间:2015-01-04 11:41:37

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测评

  2014年底,一些美国大学要求访问学者需要提交一份语言成绩,在签证时也要提交一份语言能力的证明材料,申请难度明显增加。本文是对此问题的相关解读,供大家参考。

  隆冬时节北京正午的气温也在冰度以下,在位于中关村的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内气温却已逼近25度,大约400平方米的大厅内,来办理海外学历认证、海归落户等业务的人群摩肩接踵、满头大汗地排着队,恍如“春运”提前到来……

  多元化教育结构中,“本硕”留学已成为普及教育的“新常态”

  最近几年,留学海外几乎已成为城市中产阶层以上子女教育的“新常态”—在留学服务认证大厅内,一位前来办理海外学历认证的海归“小鲜肉”告诉笔者:“回国一个月,感觉如果没有实际工作经验,仅仅拥有个海外学位,与前几年拿个国内二本院校的学位没什么区别,自己拿着英国的学位,刚才瞄了一眼在前面提着“7.11”便当排队的那位拿着美国TOP级名校成绩单的老兄,觉得还没开始应聘就已"鸭梨山大"!”

  的确,在国内一线城市的科研院所、职场中,当留学海外成为“新常态”,几乎成为“标配”的时代,那一纸海外文凭的竞争力此前还从未显得如此单薄……

  如果有人认为只有初级职场的新新人类才会遇到这样的“学历通胀”的烦恼,那么,他(她)一定是一位刚刚结束高考的、不谙世事的文科大一新生—

  实际情况是:从被誉为国之“智库”的学术机构,到跨国公司,以及大型国企,即使对那些已经工作了一、二十年的老资格员工,在评级、职称、升职等方面的要求也促生了,所谓职场“老人儿”再深造。

  政商界再深造四步曲: EMBA的听课、聚餐、聊天、交朋友

  因此,对于那些业务繁忙,无暇顾及学习的政商界管理人员EMBA成为了他们的—“听课、聚餐、聊天、交朋友”成为了他们EMBA标准的“四步曲”。几十万的费用,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一纸文凭,以及更重要的“同学朋友圈”,从工商业务的实用主义角度来看,这样的收益当然是有一定价值的;至于在学术领域的增益有多少则只有学员自己知道了,同时,在宏观经济通缩和反腐的当下,EMBA的市场也一缩再缩。

  那么学术群体的情况如何呢?目的旨在促进中外学术、技术直接交流的访问学者方式成为学术、专业技术人员等群体的;虽然访问学者不属于学历学位教育,但是由于作为访问学者可以与各领域内全球最前沿、知名的教授、实验室面对面工作/交流,访问学者的含金量和口碑在学术的学术界一直享有不错的声誉。

  从赴美访问学者需要语言成绩,到一小部分“边缘化”访问学者

  时间进入2014年12月,一些美国大学陆续传来消息:赴美访学前,在申请2019表时,需要提交一份语言成绩,在签证时也要提交一份语言能力的证明材料。

  那么问题来了:作为访问学者群体的主力人群,学者、技术人员、医师、律师群体在申请美国大学访问学者时提交的全部材料均为英文,有些大学还需要用英语与申请人进行面试沟通,加之访学申请人一般都是硕士学位“起”、很多还具有教授、副教授、医师、副主任医师职称,难道这些不足以证明申请人的英语水平吗?

  访问学者“游学化”、“长尾化”误导、并损害访问学者主流群体声誉

  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了解美国院校为什么突然对访问学者提出语成绩要求?答案很简单,现在访问学者申请群体已经从高校、科研、技术等专业人员向普通职场发展,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访学目的各有不同,在某些人眼里,申请访问学者的目的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学术、技术交流”,似乎那样太OUT了。

  那些所谓持“访问学者目的"长尾化"”的边缘人群希望什么呢?

  当然,这些“边缘”访问学者群体到目前为止,是访问学者申请群体中的一小部分,绝大部分的访学申请人都有着严谨的访学目的,即使是所谓职场的自费访学申请者所申请的院校、导师、专业项目也与自身专业、工作履历有着高度契合。

  但是,必须指出,那些抱着“游学心态”去访学的非专业申请者、加上部分非专业申请机构的不负责任的宣传,的确在某种程度上损害了国内访问学者申请者群体的声誉:

  某些宣称访问学者仅仅 = 无需语言成绩 + 轻松校园游 + 闪光的访学履历、仅仅做了两三个月访学申请,就宣称已经“积累了”相当于行业全部3年总量的5千多案例的所谓机构……

  可以想象,在这类宣传招募来的人群与以往的访学申请人群有多么的“截然不同”!

  所以,美国大学开始要求访学申请人提供语言成绩仅仅是一个开始,后续如果任由访学群体日益不加甄别的“扩容”、“复杂化”,其他更多硬性要求的提出,应该离我们也不远了。

  目前,访问学者非专业指向的“扩容”、“游学化”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损害了国内访学申请人的声誉 —

  一些美国院校发现某些个别新来报道的访问学者居然不知道此前提交的申请材料中提到的自己做过的项目;

  某些个别访问学者英语在ABC的字母级水平,拿着“快译通”也说不清楚;

  更有甚者,报到次日就是“人间蒸发”之时,一年以后才重新现身……

  当然,访学期间携带子女配偶是允许和被鼓励的;

  当然,访学期间,假期中自驾游览,参观访问也是被允许和鼓励的;

  当然,访学期间,陪伴你的未成年子女在美就读公立学校是免费的;

  但是,访问学者不仅仅意味着这些“收益”,也需要有明确的访学计划、以及一个基本的访学交流过程。

  希望“访问学者”的明天不应该是“EMBA”的今天。

结束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

阅读全文

一站式择校服务!【免费领取】专业规划&择校方案

*学生姓名 :
*手机号码 :
*意向专业 :
 意向院校 :
*当前学历 :
免费领取 :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用户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评测
    相关文章推荐

    免费咨询

    在线咨询 报考资格测评
    扫码关注
    在职研究生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官方微信公众号

    电话咨询
    联系电话
    010-51264100 15901414202
    微信咨询
    用手机号进行搜索添加微信好友
    15901414202

    张老师

    15901414201

    张老师

    15811207920

    育小路

    一对一免费咨询

    张老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