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速择校

政策解读
导语introduction
北京市教委发布的《2024-2025学年度北京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概况》抛出重磅信号:2026届初二在校生达13.3万人,参考2025年95.5%的实际参考率(11.5万在校生→10.98万考生),2026年北京中考考生数将大概率突破12万,创下近年新高。与此同时,另一组数据同样引发关注:通过1+3项目、集团直升、中职自主招生等提前录取途径“上岸”的学生,2026年预计超3.3万人,占预估中考总人数的27.5%。一方面是学龄人口高峰带来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是政策导向下升学路径的多元化,提前规划、精准布局,成为破解普职分流焦虑的关键。
目录 contents
2026北京中考人数
北京中考人数增长数据分析
1、考生规模激增的三大核心原因
2、各区竞争差异:“福利区”与“竞争区”的鲜明分野
北京新中考普高招生结构
北京中考路径解析
1、普高提前录取:主流“抢跑”通道
(1)1+3项目:初二学生的“直通车”
(2)集团直升与0.5+3直升:名校资源的“内部通道”
2、中职提前录取:多元化发展的“补充路径”
(1)中职自主招生:1.8万名额的“精准匹配”
(2)登记入学:兜底保障的“安全网”
3、校额到校:优质高中的“普惠通道”
北京中考招生趋势:四大核心变化
1、普高扩招与统招缩招的“反向运动”
2、区域差异固化与跨区流动受限
3、政策导向:从“分数竞争”到“多元适配”
4、普职分流焦虑的“结构性缓解”
实操建议:不同阶段家庭的升学规划
1、初一家庭:夯实基础,摸清路径
2、初二家庭:精准定位,主动出击
3、初三家庭:双线并行,保底冲高
据北京市教委2025年3月发布的《2024-2025学年度北京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概况》显示:初二(2026届中考生)在校生人数为13.3万人。

①在校生人数≠实际参与中考人数,因为在校生人数中包含京籍和非京籍等考生,所以最后参与中考的人数一般会少于在校生人数。
②参考2025年中考数据:初三在校生11.5万人,实际参加中考人数为10.98万人;2025年初二在校生(即2026年中考生)人数约13.3万人,预计2026年参加中考人数会超过12万。
学龄人口自然增长:2026届考生对应2013-2014年出生高峰,叠加北京城市吸引力带来的人口聚集效应,使得初中在校生规模连续三年攀升。对比2023年9.8万中考考生、2025年10.98万考生,2026年12万+的规模增幅达9.2%,呈现“阶梯式上涨”态势。
非京籍考生资格放宽:根据北京市教育考试院2025年政策(摘要3),积分落户随迁子女、博士后子女、随军子女等7类非京籍考生可直接报考普高,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满足“三稳定”条件可报考中职。政策红利使得非京籍考生参考率持续提升,成为考生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升学意愿导向:2025年北京整体普高率达73.3%,东城、西城等核心区公办普高率超90%,较高的升学机会吸引更多学生选择留在北京参加中考,而非提前返乡或选择国际路线。
考生规模的增长并非均匀分布,各区升学难度呈现显著差异:
公办普高“福利区”:东城区(95.36%)、西城区(93.55%)、石景山区(91.72%)凭借充足的公办学位,近9成考生可直接升入本区公办普高,门头沟区甚至出现116.08%的超额录取率(摘要1),意味着本区考生“全员上岸”后仍有剩余名额吸纳外区学生。
中等竞争区域:海淀区(82.39%)、丰台区(70%-80%)等区域,考生基数大但招生计划同步增加,8成左右考生可通过公办或民办途径实现普高梦。
高竞争区域:朝阳区(70%)、大兴区(60.62%)等人口导入区,普高率相对偏低,尤其是公办普高资源紧张,成为2026年中考的“压力集中区”。

①2025年新中考招生结构有变,0.5+3直升招生6391人,相比去年扩招3452人,校额到校招生21966人,相比去年扩招3469人。统招虽然持续缩招,但从整体上看依然是主要升学途径。
②据目前的升学趋势来看,1+3项目、集团直升、校额到校会继续扩招。2026年通过中职自主招生、登记入学、1+3项目、集团直升提前上岸高中的学生预计会超过3.3万。
③升学途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普职分流的焦虑,这也需要家长提前做好功课,根据孩子的特点和学习情况,尽早规划布局。
2026年预计超3.3万学生通过提前途径升入高中,占普高招生计划的近40%(参考2025年8.5万普高招生规模),这些路径的扩招趋势与报考逻辑,值得每一位家长深入研究。

政策红利:2025年市级+区级实验校共招生8795人,2026年预计突破1万人,覆盖119所高中校,其中区级实验校扩招幅度最大(2025年扩招2781人)。
核心优势:初二结束后录取,无需参加中考,直接升入高中阶段贯通培养,适合成绩中等偏上、希望规避中考竞争的学生。
报考关键:市级项目面向城六区,区级项目面向本区,需关注学校特色(如理工、人文、艺术)与学生兴趣匹配度。
拓展阅读:北京1+3项目招生计划出炉:共招生8795人,免中考直升高中!
扩招态势:2025年集团直升计划6900余人(较2024年增3000人),0.5+3直升6391人(扩招3452人),2026年将持续扩容。
适用人群:集团内初中校学生(如人大附中集团、清华附中集团)优先,部分学校要求连续三年学籍+综合评价优异,适合长期规划名校路线的学生。
注意事项:录取后不再参与中考志愿填报,需提前确认高中校培养方案。
拓展阅读:北京海淀0.5+3项目选拔启动,12-1月签约,期中考成绩成为考核要点!
规模与时间:2025年83所中职校招生1.8万余人,2026年预计保持同等规模,报名集中在4-5月,考核方式为“笔试+面试+专业测试”。
专业选择:涵盖人工智能、大数据、非遗传承、餐饮管理等热门方向,适合动手能力强、有明确职业规划的学生。
关键提醒:录取后中考成绩仅记“合格/不合格”,不再参与统招,需谨慎决策。
政策定位:面向普高边缘生,由民办高中或部分公办高中拿出少量名额,通过登记方式录取,2025年成为众多家长的“保底选择”。
优势特点:不看中考分数,仅需符合升学资格,缓解普职分流焦虑,但需关注学校办学质量与学费标准。
虽然校额到校不属于提前录取,但作为扩招主力,其政策走向直接影响升学规划:
扩招趋势:2025年投放22025人(占普高计划26%),2026年占比将提升至30%,覆盖所有初中校,薄弱校名额占比更高。
核心价值:降低优质高中准入门槛,普通初中学生可凭借校排名优势(而非全市排名)录取,是“逆袭”的重要机会。
准备要点:需具备“同一学校连续三年学籍+京籍/特定非京籍资格”,初三需重点提升校排名,关注区级统考成绩。

2026年普高计划将扩招1万以上,以公办高中为主,但扩招名额主要投向校额到校、集团直升等渠道,统招占比将从2025年的59%进一步下降。这意味着“裸考”进优质高中的难度加大,提前规划多元路径成为必然。
东城、西城等核心区凭借高普高率成为“教育高地”,但学籍限制(如回户籍报考需提前申请)使得跨区流动难度增加。2025年数据显示,学籍与户籍不一致的考生仅能选择其一报考,且无法参与校额到校,进一步固化了区域升学格局。
北京市教委通过扩招提前录取渠道、扩大校额到校占比,正在引导升学逻辑从“唯分数论”向“人岗适配”转变。2025年中职自主招生中,“兴趣+特长”成为录取核心标准,普高提前项目也更看重综合素养,这要求家长从初一甚至小学阶段就关注孩子的个性化发展。
3.3万提前上岸名额中,约1.2万为普高提前录取(1+3+集团直升),2.1万为中职/贯通项目,这种结构使得不同层次学生都能找到适配路径。2025年数据显示,包含提前录取的整体普高率达73.3%,较纯统招普高率提升13个百分点,有效缓解了“一考定终身”的焦虑。

学业规划:重点提升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成绩,建立良好学习习惯,为后续分流决策预留空间。
路径调研:深入了解1+3项目、集团直升的报名条件(如连续学籍要求),关注目标高中的特色课程与招生偏好。
区域适配:若学籍所在地普高率较低(如大兴、朝阳),可评估回户籍所在地报考的可能性,提前了解两地政策差异。
参与1+3项目:关注市级、区级实验校招生简章(通常3-4月发布),准备综合素质评价材料(获奖证书、社会实践证明等),针对性参加学校开放日。
集团内争取直升:若就读于教育集团内初中,重点提升年级排名,积极参与集团内研学、竞赛活动,争取直升推荐资格。
中职意向调研:若孩子偏科严重或有明确职业兴趣,可实地考察中职校办学条件,了解自主招生专业要求,提前培养相关技能。
统招冲刺:针对校额到校目标,重点提升校排名;针对统招目标,强化弱势学科,关注一模、二模成绩与区排名对应关系。
提前批次布局:同步关注登记入学、中职自主招生信息,在统招志愿填报前锁定保底选项,避免落榜风险。
政策细节把控:仔细核对报考资格(尤其是非京籍考生的社保、居住证要求),确保材料齐全;回户籍报考的考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备案,避免错过关键节点。
综上就是关于北京中考人数的相关信息,对于家长而言,与其纠结于“人数激增”的焦虑,不如聚焦于“路径选择”的理性——政策的多元化导向已经为不同特质的学生打开了通道,家长们需要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神学路线,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北京中考的信息,可以直接来联系我们详细咨询了解。
推荐阅读>>>
2026北京中考人数或超12万?或有3.3万+学生提前"抢跑"上高中!
还有疑问?立即在线咨询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经授权后方可发布,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联系邮箱:2498144268@qq.com
1对1免费咨询
解决98%的申请入学问题
25年择校服务经验 · 5分钟内响应·无限次追问
答家长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关于北京小升初录取途径的问题,北京初中包含私立初中和公立初中,在北京小升初,如果已被前一种入学方
答不上幼儿园读天津小学是可以的,在天津读小学跟幼儿园并没有太大的关系,读没读幼儿园或者在哪读幼儿园都不影响天津的小一报名,...
答如果父母一方为天津集体户籍一方为外地户籍,孩子是不能落户天津的,在天津升学也是有限制的,想要让孩子在天津顺利中高考,需要...
答家长您好,外地的孩子是可以在北京上学的,但是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对于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外地户口孩子,您的家庭需要在北京有稳...
答初中生文化成绩差,并不代表学生没有高中上,初中生成绩差上高中除了公办高中外,还有私立高中选择,私立高中录取分数线普遍会低...
答就读私立学校补课需求不大,在学校老师能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查缺补漏,在私立学校就能解决家长报课外辅导的问题,孩子在学校学的...
1999-2025 北京育路互联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京ICP备10025267号-13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989号
免费咨询
张老师

关注微信公众号
招生政策随时看

关注小程序
学校简章学费随时查
报名咨询电话:400-005-1568
育路教育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