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速择校

政策解读
010-51268841
400-805-3685
导语introduction
在孩子的成长轨迹中,教育是重要的一环,高品质的教育,能给孩子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中考是中国教育的第一道门槛,孩子成绩差,没有跨过去,有经济条件的家庭,就要给孩子规划其他出路,比如近年来比较热门的国际高中、出国留学等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当然这两个选择也非常”烧钱“!

如果家长想要孩子初中毕业后快速拿到具有含金量的大学文凭,降低教育成本,则可以考虑一些特殊的教育路线,比如:新加坡2+2高本连读项目。
新加坡2+2高本连读项目由国内知名院校与新加坡高校合作开展。下面以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集团和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国际课程中心为例,给大家详细介绍这个项目:
本项目采用中外联合培养的办学模式,由北京留服在线负责项目引进与管理,提 供海外升学服务等。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集团为本项目的教学方,负责提供优质教师团队和教学设施设备,为学生提供一流的教学服务。学生将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学 习和生活1-3年,然后直升新加坡、英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家知名大学就读本科。
本项目的名校申请团队也可助力学生申请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澳门、英美澳加马等国家和地区世界排名前100院校的硕士,如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哈佛大学、南洋 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大学、墨尔本大学、悉尼大学、多伦多大学、马来亚大学等,最快1年可毕业,获得硕士学位证。同时,学生也可申请国内院校的硕士, 如清华大学的2+0硕士、北京大学的2+0硕士等。
学费: 19.80万/年
入学要求:初中毕业、高中在读或同等学力者均可以报名,不限户籍。所有报名者只需要通过入学选拔即可获得录取通知。
点击查看项目更多信息: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课程中心新加坡2+2高本连读项目招生简章
该项目是由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自招自办自管,官方办学项目,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战略合作伙伴。所对接海外院校均受到中国教育部认可,所获国外学历中国教育部认证。
培养模式:
2+2免雅思直录QS世界大学排名179位 澳洲纽卡斯尔大学(新加坡校区)
2+1.5免雅思直录QS世界大学排名239位 梅西大学(新加坡校区)
学费:12.8万/年
招生对象:初三应往届毕业⽣或⾼⼀在读学⽣;
入学要求:来校参加学校统一面试+笔试(英语)
点击查看项目更多信息:电子科技大学国际课程中心新加坡高本连读项目招生简章
1、它大大缩短了获取本科文凭的时间,从原本的八年减少到了四年,这对于渴望早日踏入职场或者有其他规划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2、新加坡的教育资源丰富,教育质量高。新加坡的高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国际化教学模式,学生能够接触到前沿的知识和技术,拓宽国际视野。而且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融合的国家,在那里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与合作,这对他们未来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但是,家长和孩子在选择这类特殊升学项目时也需要谨慎考虑。一方面要考虑家庭的经济状况,因为国际教育往往伴随着较高的费用;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孩子的英语水平,毕竟在国外学习需要具备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同时,要确保所选择的项目是正规可靠的,了解合作高校的资质、教学质量以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等信息。
总之,无论是选择国内的传统升学路径还是国外的特殊升学项目,都只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种方式。重要的是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包括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做出最适合的选择,让他们能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不断成长和发展,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经授权后方可发布,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联系邮箱:2498144268@qq.com
答国际学校面试核心不是“考标准答案”,而是看孩子的真实状态、家庭与学校教育理念的契合度,本文从学生面试和家长面试两个核心场...
答IB、AP和Alevel三门国际课程,哪门更难?需结合课程体系设计、考核方式及学生能力适配性综合分析。从整体难度框架看,...
答同学们好呀!国际学校ib生的出路有很多,因为IB文凭是全球认可度最高的国际课程证书之一,能为大家打开的出路远比想象中多元...
答就英语成绩好点,其他科目一般可以上国际学校吗?答案是肯定的。国际学校的录取标准通常更注重综合素养,而非单一学科成绩。而且...
答家长您好!很多在择校阶段的家庭都会困惑“国际学校和普通学校该怎么驯,其实只要理清国际学校和普通学校的区别,就能结合孩子的...
答家庭收入不足百万可以上国际学校吗?可以,通过选择中低学费项目、小语种课程或公立国际部,并合理控制杂费支出,普通家庭完全能...
免费咨询
张老师

关注微信公众号
招生政策随时看

关注小程序
学校简章学费随时查
报名咨询电话:400-005-1568
育路教育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