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二级建造师建筑工程辅导:混凝士基础与桩基施工技术要求

来源:考试大发布时间:2012-03-27

    查看:2012年二级建造师考试建筑工程重要考点

  2A312024熟悉混凝士基础与桩基施工技术要求 
  一、混凝土基础施工技术
  混凝土基础的主要形式有条形基础、单独基础、高层建筑筏形基础和箱形基础等。
  (一)单独基础浇筑
  可按台阶分层一次浇筑完毕,不允许留设施工缝。
  (二)条形基础浇筑
  根据基础深度宜分段分层连续浇筑混凝土,一般不留施工缝。
  (三)设备基础浇筑
  一般应分层浇筑,并保证上下层之间不留施工缝。
  (四)大体积混凝土工程
  1.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方案
  分层浇筑时,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上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可以选择全面分层、分段分层、斜面分层等。
  2.大体积混凝土的振捣
  (1)混凝土应采取振捣棒振捣。
  (2)在初凝前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增加混凝土密实度,使混凝土抗压强度提高,从而提高抗裂性。
  3.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
  (1)养护方法分为保温法和保湿法两种。
  (2)养护时间。浇筑完毕后,应在12h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1d。
  4.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控制
  (1)优先选用低水化热的矿渣水泥拌制混凝土,并适当使用缓凝减水剂。
  (2)在保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前提下,适当降低水灰比,减少水泥用量。
  (3)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控制混凝土内外的温差(当设计无要求时,控制在25℃以内)。
  (4)及时对混凝土覆盖保温、保湿。
  (5)可在基础内预埋冷却水管,通入循环水,强制降低混凝土水化热产生的温度。
  (6)在拌合混凝土时,还可掺入适量的微膨胀剂或膨胀水泥,使混凝土得到补偿收缩,减少混凝土的温度应力。
  (7)设置后浇缝。当大体积混凝土平面尺寸过大时,可以适当设置后浇缝,以减小外应力和温度应力;同时,也有利于散热,降低混凝土的内部温度。
  (8)大体积混凝土可采用二次抹面工艺,减少表面收缩裂缝。
  二、混凝土预制桩、灌注桩的技术
  (一)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技术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打(沉)桩施工方法通常有:锤击沉桩法、静力压桩法及振动法等,以锤击沉桩法和静力压桩法应用最为普遍。
  施工程序:浏览
  (二)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技术
  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按其成孔方法不同,可分为钻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和人工挖孔灌注桩等几类。

纠错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育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