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基础辅导:五行学说

来源:考试吧发布时间:2013-12-18

  概说:简介五行学说的概念及其主要观点。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重点)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若从其方法论的角度来看,五行已超越了其物质性的概念,衍化为归纳宇宙万物并阐释其相互关系的五种基本属性)

  二、五行概念的源流(略讲)

  (一)五行最初的涵义与“五材”有关

  (二)五行一词,最早见于《尚书》

  《尚书••周书•洪范》从哲学高度对五行的特性作了抽象概括。

  (三)古人运用抽象出来的五行特性,采用取象比类和推演络绎的方法,将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分归为五类,并以五行“相生”、“相克”等关系来解释各种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由此形成了五行学说。

  三、五行特性(重点)

  (一)概念

  五行的特性,是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对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直观观察和朴素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抽象而逐渐形成的理性概念,是用以识别各种事物的五行属性的基本依据。

  (二)具体内容

  1.“木曰曲直”:引申为生长、升发、条达、舒畅。

  2.“火曰炎上”:引申为温热、上升、光明。

  3.“土爰稼穑”:引申为生化、承载、受纳。

  4.“金曰从革”:引申为沉降、肃杀、收敛。

  5.“水曰润下”:引申为滋润、下行、寒凉、闭藏。

  四、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

  (一)归类的依据:五行各自的特性。

  (二)归类的方法:取象比类法和推演络绎法。

  (三)归类举例:教材50页“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讲解如何理解“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的内容;解释表中“五音”、“五化”、“五声”、“变动”等词语的涵义)。

  (四)归类的意义: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以及人体的脏腑组织器官和生理、病理现象,作了广泛的联系,并分别归属于五行之中,从而构建了联系人体内外环境的五行结构系统,表达了人体自身的整体性,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统一性的整体观念。

  五、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重点)

  概说

  (一)五行相生与相克

  1.五行相生

  (1)含义:五行相生,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

  (2)次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3)母子关系:在五行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存在着“生我”、“我生”两个方面的关系,《难经》将其比喻为“母”和“子”的关系。“生我”者,为我之“母”;“我生”者,为我之“子” (举例)。

  2.五行相克

  (1)含义:五行相克,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

  (2)次序: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3)“所不胜”、“所胜”关系:在五行相克(又称“相胜”)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存在着“克我”、“我克”两个方面的关系,《内经》称之为“所不胜”与“所胜”关系。“克我”者,为我“所不胜”;“我克”者,为我“所胜” (举例)。

  (二)五行制化与胜复(难点)

  1.五行制化

  (1)含义: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之间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维持平衡协调,推动事物间稳定有序的变化与发展。

  (2)规律:生中有克,克中有生(即在相生中有克制,在克制中求发展)。具体地说,即木生火,火生土,而木又克土;火生土,土生金,而火又克金;土生金,金生水,而土又克水;金生水,水生木,而金又克木;水生木,木生火,而水又克火。如此循环往复。

  (3)意义:通过生克关系的有机结合,维持事物间的平衡协调,促进其稳定有序的变化与发展。

纠错

我要收藏】 【进入社区

育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