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市政工程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思路(2)
来源:考试吧发布时间:2012-12-13
例五:
盖梁施工脚手架与承重支架( )设置。
A.可以分隔
B.适宜分隔
C.应该分隔
D.必须分隔
解这类单选题就要牢记最符合题意的要求。从字面上看,四个选项中都有分隔两个
字,剩下的就是选哪个修饰词的问题,从A到D修饰词所表达的要求越来越严,一般来说,应该选要求最严的修饰词,因此,我们选D。从实际意义上看,这道单选题正好击中了施工中的常犯错误——在盖梁施工中,将脚手架和承重支架连在一起,导致承重支架失稳而殃及脚手架上施工人员的事故发生。因此,我们必须选D。本题正确选项是D。
例六:
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时,承重部位的支架和模板,必要时,应在立模后预压,消除( )和基础的沉陷。
A.非弹性变形
B.弹性变形
C.塑性变形
D.支架空隙
解这类单选题也要牢记最符合题意的要求。预压是不可能消除弹性变形的,因此,B选项是不可能符合题意的。剩下的三个选项都可能符合题意,谁是最符合题意的呢?显然是A。因为,非弹性变形包含了塑性变形和支架空隙。本题的正确选项是A。
例七:
某市政工程网络计划图如下(单位为月),该工程的总工期是( )。

A.10
B.9
C.8
D.6
某市政工程网络计划图如下(单位为月),该工程的关键路线是( )。

A. 1—2—5—6
B. 1—2—3—4—5—6
C.1—3—4—5
D.1—3—4—5—6
从这两道例题我们可以看出,同样一张网络图,可以从两个角度出单选题的选项;而两道题都必须经过计算,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计算的方法必须在平时复习时牢固掌握。两题答案之间的必然联系是:总工期最长的线路必然是关键路线。因此,总工期是A,关键路线是B。
例八:
背景材料:
某桥梁工程,采用沉桩基础,在基础平面内,顺桥向布置5行桩,横桥向布置29排桩。桩长为15m,为施工、运输方便,将桩分为两段预制,其下段长为8m、上段长为7m,桩采用法兰盘等强度连接。
根据上述背景作答下列选择题:
1.在《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中规定:在一个墩、台桩基中,同一水平面内的桩接头数不得超过桩基总数的l/4,但采用( )可不受此限制。
A.法兰盘按等强度设计的接头 B.硫磺胶泥接头
C.焊接接头D.环氧树脂粘接接头
2.根据规范要求和背景资料中提供的数据,本桥梁沉桩基础同一水平面内的桩接头数最多不得超过( )。
A.35
B.36
C.37
D.38
3.背景资料中预制桩的分段方法( )规范要求。
A.不符合
B.基本符合
c.完全符合
D.不知能否满足
这是一种新的题型,有人将其称为客观题主观化,其用意在于更好地考察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这类单选题,既要审题干,又要审背景材料,将隐藏的已知条件都找出来,用上去,才能选出正确选项。本例题的第一小题有两个作用:一是考察考生对规范的掌握程度,二是给出一个已知条件。本例题的第二小题是个计算题,需要用到背景材料和第一小题给出的已知条件,其作用是考察考生运用规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例题的第三小题是个判断题,让考生应用第一小题给出的规范要求,判断背景资料中预制桩的分段方法是否符合规范要求,以进一步考查考生对规范的理解程度。
第一小题的正解是A,同时提供了解第二小题的已知条件:在一个墩、台桩基中,同一水平面内的桩接头数不得超过桩基总数的1/4;背景材料中提供了在一个墩、台桩基中,同一水平面内的桩基总数:在基础平面内,顺桥向布置5行桩,横桥向布置29排桩;所以本桥梁沉桩基础同一水平面内的桩接头数最多不得超过:5 ×29÷4-36;第二小题的正解是B。第三小题若根据背景材料的数据判断,预制桩的分段方法将造成同一水平面内的桩接头数超过桩基总数的1/4,达到100%,似乎不符合规范规定;但规范又规定:采用法兰盘按等强度设计的接头可不受此限制,而背景材料中说桩采用法兰盘等强度连接,因此,本桥预制桩的分段方法并不违背规范规定,第三小题的正解是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