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

来源:医学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2-08-23

  证候 皮肤脓疱疮、疖肿、疮疡、丹毒等;或口粘口苦,口干不欲饮,脘闷纳差等;或小便频数不爽、量少、有灼热或刺痛感、色黄赤混浊、小腹坠胀不适,或有腰痛、恶寒发热、口苦便秘。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分析 湿热为肾病患儿最常见的兼夹证,可出现于病程各阶段,尤多见于足量长期用激素或大量用温阳药之后。临证应区分上、中、下三焦湿热之不同。上焦湿热以皮肤疮毒为特征;中焦湿热以口粘口苦、脘闷纳差、苔黄腻为主症;下焦湿热则以小便频数不爽、量少、尿痛,小腹坠胀不适等为特点。此外,下焦湿热之轻症可无明显症状,但尿有白细胞、脓细胞增多,尿细菌培养阳性。

  治法 上焦湿热:清热解毒。中焦湿热:清热解毒,化浊利湿。下焦湿热:清热利湿。

  方药 上焦湿热:五味消毒饮加减。

  常用药:金银花、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清热解毒,黄芩、黄连、半枝莲燥湿清热。

  中焦湿热:甘露消毒丹加减。

  常用药:黄芩、茵陈、滑石清热利湿,泻火解毒;藿香、厚朴、白蔻仁行气畅中利湿;薏苡仁、猪苓、车前子利湿等。

  下焦湿热:八正散加减。

  常用药:通草、车前子、萹蓄、滑石清热利湿通淋,栀子、大黄清热泻火,连翘、黄柏、金钱草、半枝莲清热解毒利湿。

纠错

我要收藏】 【进入社区

育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