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抗震的构造要求教材解读

来源:育路教育网发布时间:2012-08-02

     查看汇总:2012年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教材解读与命题考点

    1A410000建筑工程技术

    1A411000建筑结构与构造

    命题考点三 结构抗震的构造要求

    「教材解读」

    一、地震的震级及烈度

    我国发生的绝大多数地震属于浅源地震,一般深度为5~40km,浅源地震造成的危害最大。世界上多数国家采用的是12个等级划分的烈度表。一般来说,M<2的地震,人是感觉不到的,称为无感地震或微震;M=2~5的地震称为有感地震;M>5的地震,对建筑物引起不同程度的破坏,统称为破坏性地震;M>7的地震为强烈地震或大震;M>8的地震称为特大地震。一般地说,距震中愈远,地震影响愈小,烈度就愈小;反之,距震中愈近,烈度就愈高。此外,地震烈度还与地震大小、震源深浅、地震传播介质、表土性质、建筑物的动力特性、施工质量等许多因素有关。

    二、抗震设防

    1.抗震设防的基本思想

    现行抗震设计规范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7、8、9度地区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隔震、消能减震设计。抗震设防是以现有的科技水平和经济条件为前提的。我国抗震设防规范的基本思想和原则是以“三个水准”为抗震设防目标。简单地说就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三个水准”的抗震设防目标是: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物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预估的罕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不会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2.建筑抗震设防分类

    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3.抗震结构的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是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所形成的基本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

    三、抗震构造措施

    (1)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

    多层砌体房屋是我国目前的主要结构类型之一。采取如下措施。

    1)设置钢筋混凝土构件柱,减少墙身的破坏,并改善其抗震性能,提高延性。

    2)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并与构造柱连接起来,增强了房屋的整体性,改善了房屋的抗震性能,提高了房屋的抗震能力。

    3)加强墙体的连接,楼板和梁应有足够的支承长度和可靠连接。

    4)加强楼梯间的整体性等。

    (2)框架结构构造措施。

    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是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较常用的结构形式。

    (3)设置必要的防震缝。

    「命题考点」

    构造地震;震源;震源深度;浅源地震;12个等级;抗震设防;科技水平和经济条件;概念设计要考虑的因素;抗震构造措施。

    「分析预测」

    (1)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分析判断其地震烈度范围。

    (2)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分析判断其是否符合“三个水准”的抗震设防目标。

    (3)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分析判断其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是否符合相关要求。

   编辑推荐:

    2012年一级建造师完美提分计划——临考冲刺专题

    2012年全国最热一级建造师精品课程推荐

    2005-2011年一级建造师考试真题及答案汇总

    2012年一级建造师实务复习方法

    2012年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类考试宝典 免费下载试用

    2012年一级建造师考试指导:听课的必要性

纠错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育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