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胆与其伪品桃耳七鉴别

来源:医学教育网发布时间:2012-06-25

  提要:对龙胆与其伪品桃耳七的性状、薄层色谱、组织等进行了鉴别研究,为二者的鉴别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龙胆;桃耳七;组织形态;薄层色谱;鉴别

  龙胆,为常用中药,系龙胆科植物龙胆、条叶龙胆、三花龙胆、坚龙胆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清热燥湿、泻肝胆火之功效。近来发现有以桃耳七作龙胆应用。桃耳七,为小檗科植物鬼臼的根及根茎,苦,温,有毒,治风湿疼痛、咳喘、胃痛、跌打损伤。因其含有鬼臼素,误服本品极易引起中毒,并常见报道,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故两者在使用时应注意鉴别。本文对两者的性状、薄层色谱、组织等作了比较鉴别,为两者的鉴别提供了依据。

  1实验材料

  桃耳七(陕西某医药公司购得,经俞明霞主任中药师鉴定为小檗科植物鬼臼的根及根茎),龙胆(1996年采自南京市郊,经俞明霞主任中药师鉴定为龙胆科植物龙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龙胆苦甙对照品(购自中国药品与生物制品鉴定所),生物显微镜及描图仪,紫外检测器UV254(上海分析仪器厂),硅胶HF254(青岛海洋化工厂,160-200目)。

  2实验及结果

  2.1性状

  2.1.1龙胆:根茎呈不规则的块状,长1~3cm,直径约0.3~1cm,表面深棕色至黯灰棕色,上端有茎痕或残留茎基,周围和下端着生多数细长的根。根呈圆柱形,略扭曲,长10~20cm,直径约0.2~0.5cm;表面淡黄色或黄棕色,上部多有显著的横皱纹,下部则较细,有明显的纵皱及支根痕。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皮部淡黄色或黄白色,木部色较浅点状环列。气微,味甚苦。

  2.1.2桃耳七:根茎横走,呈结节状,直径0.5~1.5cm,表面暗灰棕色,色泽较龙胆浅。根10数条或更多,密生于根茎上,直径0.2~0.5cm,表面棕褐色至棕黄色,较龙胆深。断面略平坦,皮部淡黄白色,木部细小,色较皮部深。气微,味苦,微辛。

  2.2薄层色谱:分别取龙胆及桃耳七粉末各1g,分别加甲醇20ml,振摇,冷浸4~6h,取滤液,浓缩至2ml,作为供试品液。另取龙胆苦甙对照品,制成每ml含0.5mg的甲醇溶液,作为对照品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1995年版1部附录VIB)试验,吸取上述3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块以CMC-Na为粘合剂的硅胶HF254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水(20:2:1)为展开剂,2次展开,取出晾干,置UV254nm下检视。结果显示,桃耳七与龙胆的薄层色谱有较大差别。

  2.3粉末

  2.3.1龙胆:外皮层细胞表面观类纺锤形,每一细胞由横壁分隔成数个扁方形的小细胞。内皮层细胞表面观类方形,甚大,平周壁观纤细的横向纹理,每一细胞由纵隔壁分成数个栅状小细胞,纵隔壁大多连珠状增厚薄壁细胞含细小草酸钙针晶,网纹及梯纹导管。

  2.3.2桃耳七:表皮细胞长方形,薄壁细胞长方形,细胞壁波状弯曲;导管为螺纹及网纹导管,管胞细长,具纹孔;内皮层细胞壁加厚,淀粉粒多为单粒,复粒由2~3粒组成。

  2.4组织

  2.4.1龙胆:表皮一层细胞组成,外壁较厚,微木栓化。皮层较窄,往往有裂隙,内皮层明显,细胞较小,略方形。韧皮部宽广,外侧多具裂隙,细小筛管群散在,近形成层处较明显。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导管约8~9束,多呈“V”字排列,中央有髓。薄壁细胞中不含淀粉粒,薄壁细胞含细小的草酸钙针晶或小方晶。

  2.4.2桃耳七:外表皮细胞1列,壁厚,栓化,内表皮细胞1列,长方形,排列较规则。皮层宽,有裂隙,细胞壁略厚,波状弯曲,细胞内有淀粉粒;内皮层细胞长方形,壁较厚,微木化,木质部呈五原型,韧皮部与木质部相间排列,星状木质部的顶角处为微木化的纤维束,髓部小,由薄壁细胞组成。

  3结论

  龙胆与桃耳七两者的性状、性味、功效、化学成分及组织结构均有较大差别,故两者不可混用,应注意鉴别。
 

纠错

我要收藏】 【进入社区

育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