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课程  书店 学校  题库 论坛  网校  地方分站: 北京 | 上海 | 郑州 | 天津
报名咨询热线:010-51268840、51268841
 考研网
考试动态 报考指南 考研知识: 资料下载|考研经验|院校招生|专业硕士|考研辅导 考研教材 考研论坛 考研下载
 数学: 真题|模拟题|学习指导|讲义辅导  英语: 真题|模拟题|学习指导|讲义辅导  政治: 真题|模拟题|学习指导|讲义辅导  专业课试题  网络课程  在职研
地区信息

2011年考研政治重难点预测 马哲第四章

作者:   发布时间:2010-12-21 14:36:27  来源:育路教育网
  • 文章正文
  • 网校课程
  • 资料下载
  • 育路攻略
  • 论坛

    育路教育网特别为您搜集整理2011年考研政治辅导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取得一个好的成绩。

    第四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社会存在: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2、生产方式是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结合的特殊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它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从社会意识水平的高低层次,划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4、从与经济基础的关系角度,社会意识形式划分为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即意识形态),和不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即非意识形态)

    5、社会意识又有其相对独立性6、正确而充分地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有赖于社会文化建设特别是先进文化的建设7、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是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物质标志。

    8、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只有与劳动者的创造活动结合起来,才能获得自身的生产力意义,才能变为现实的生产力。

    9、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政治关系、家庭关系、宗教关系等其他社会关系,都受生产关系的支配和制约。

    10、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决定性的,它是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

    11、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1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亦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13、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14、上层建筑的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归根到底取决于它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15、社会形态,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16、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这种统一性基础上的多样性,充分表现出人类以及各个民族解决自身矛盾的能力及其创造性。

    17、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18、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的产生: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阶级的本质:阶级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

    19、经济斗争是最根本形式,政治斗争是最高形式。

    20、一切阶级斗争,归根结底都是围绕着经济利益这个轴心展开的。

    21、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2、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国家政治从反动阶级手里转移到革命阶级手里,是实现社会形态变革的首要的、基本的标志。

    23、革命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生产力的发展和旧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的发展和旧的上层建筑之间出现的矛盾冲突,是社会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24、革命的实质,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人替旧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

    25、改革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和完善自己建立的社会制度而在社会各个领域采取革新举措。

    26、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要求,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和直接动力。

    27、改革是一种"制度创新",是新体制代替旧体制,改革是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是对社会主义传统体制的根本变革,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所以,我国的改革是第二次革命。

    28、科学技术作用的实现要受一定客观条件,诸如社会制度、利益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也要受到一定的主观条件,如人们的观念和认识水平的影响。

    29、解决"全球问题"依赖于多方面的努力和条件。

    (1)要用科学的自然观和发展观指导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树立全球观念和危机意识,克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狭隘视野,克服急功近利的行为;(2)要正确对待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增强人们合理控制各种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的能力和手段,为人类摆脱困境创造新的物质条件;(3)如果问题是由社会制度造成的,就需要变革这种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30、谁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还是英雄创造历史,这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

    31、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主体。人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

    32、马克思:"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的这一著名论断说明:(1)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天生所固有的抽象物,也不是从所有个体的人身上抽象出来的共同性,现实的人总是处在特定条件下的人。抽象地谈论人的本性"是善是恶"的观点、认为人的本质就在人自身、人的本质就在于自由都是唯心主义的;(2)各种社会关系都体现着人的本质,其中生产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

    (3)由于社会关系处在不断变化之中,所以人的本质不是凝固的不变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

    (4)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而不是自然属性。

    33、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3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的总体意愿和行动代表了历史的发展方向,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最终决定历史的结局。

    35、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总是要受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最基本的制约因素)、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制约,又要不断地突破这些条件的制约。

    36、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37、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38、个人可以加速历史的发展,也可以延缓历史的发展,其中对历史发展起较大作用的人物称为历史人物,正面的历史人物,即反映时代要求,代表进步阶级或阶层利益,对社会发展起显著促进作用的代表人物,称为杰出人物,也叫英雄人物。

    39、历史人物,特别是杰出人物的产生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是时势造英雄,是人民群众造就了英雄。

    40、唯物史观主张评价历史人物,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

考研最新热贴:
【责任编辑:育路编辑  纠错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报考直通车
 
报名时间:2010年10月10日——10月31日网上报名,
11月10日——11月14日现场确认。
报名地点:报名地点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办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一般在高校设报名点。
考试时间:2010年1月10日、11日初试,3月试复试。
                       MOR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更多>>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