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选择:艺术院校 | 独立学院 | 民办高校 | 高职高专 | 出国留学 | 港澳招生 | 网络学院
 决战高考:政策法规 | 高考护航 | 各科备考 | 志愿填报 | 心理调节 | 饮食健康 | 考场内外 | 分数线 | 真题 咨询热线:010-51291357/51291557

备战高考:中国古代史记忆口诀五

作者:   发布时间:2010-12-08 17:13:34  来源:育路教育网
  • 文章正文
  • 调查
  • 热评
  • 论坛

    育路教育网特别为您搜集整理2011年高考历史辅导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取得一个好的成绩!

    第三节隋唐制度的革新

    一、政治制度

    1、三省六部制中央集权源先秦,秦汉确立后变更。

    ①内容隋唐三省六部制,中书草拟颁诏令。

    门下审核是否行,尚书六部行政令。

    吏户礼部兵刑工,各司其责责职明。

    ②评价三省六部分工明,相互监督效率增。

    相权三分品级低,加强皇权为核心。

    中央统治得加强,官僚体系趋完整。

    古代官制大变更,历代沿用影响深。

    2、科举制科举制度隋初兴,唐朝完善并继承。

    ①内容贞观进士明经科,则天科举三创新。

    首创武举与殿试,“自荐”制度重贤能。

    开元高官初主考,考查诗赋诗兴盛。

    ②评价重创士族控仕途,抑制门阀利国君。

    统治基础渐扩大,庶族地主得参政。

    读书仕途联系紧,官员素质大提升。

    选拔人才君作主,中央集权局安稳。

    二、军事制度

    1、府兵制西魏府兵初施行,鲜卑①从军汉②农耕。

    ①发展隋朝军籍入州县,军民同籍利农耕。

    兵源扩大增赋税,民族融合国强盛。

    ②健全太宗健全府兵制,驻守关中军府增。

    兵将分离利国君,出征自备民负增。

    ③衰落府兵衰落多原因,均田衰败地兼并。

    兵役繁重兵逃亡,府兵为奴耻为兵。

    2、募兵制开元年间初募兵,国家供给民负轻。

    免征赋役利农耕,国家军队渐强盛。

    将帅拥兵变隶属,安史之乱犯京城。

    天宝③军阀自募兵,藩镇割据渐形成。

    三、经济制度

    1、均田制北魏初行均田制,隋唐沿用民欢欣。

    国有土地按人分,孟子主张喜施行。

    2、租庸调制北魏初行租调制,隋唐沿用有变更。

    ①内容以庸代役隋初行,年龄限制最鲜明。

    唐“庸”年龄无限定,赋税改革利繁盛。

    ②评价以庸代役分民田,生产时间有保证。

    赋役减轻地开垦,政府收入有保证。

    府兵巩固军费足,国富民安渐强盛。

    3、两税法天宝年间地兼并,均田租庸④难执行。

    ①内容杨炎建议两税法,资产田亩户地税。

    取消租调杂税役,夏秋收税影响深。

    ②评价赋税统一财税增,权贵纳税民负轻。

    a积极废除丁税民欢迎,赋税制度大变更。

    人身控制渐放松,重大进步局限明。

    b局限土地兼并续盛行,权贵百计掠农民。

    两税之外多捐税,农民受压太艰辛。

    [注释]

    ①鲜卑:指鲜卑族。②汉:指汉族。③天宝:唐玄宗后期年号天宝。④均田租庸:指均田制和租庸制。

    第四节隋唐时期的经济繁荣

    一、繁荣因素

    隋唐强盛远盛名,经济繁盛为根本。

    1、政治方面一统江山国强盛,制度更新国安定。

    2、经济方面轻徭薄赋举措新,劝课农桑民辛勤。

    3、民族方面各族友好交流频,互通有无一家亲。

    4、外交方面外交政策较开明,中外交流技艺精。

    5、历朝基础历朝开发奠基础,隋唐强盛多原因。

    二、农业的发展

    隋唐强盛人口增,农业发展多特征。

    1、土地开发国泰民安人口增,资源开发地开垦。

    与水稻高产圩田山田湖为田,自然生态不平衡。

    江淮江南多水稻,重心南移势逼人。

    2、农灌发展隋朝开凿大运河,利于灌溉利漕运。

    与农具改进唐朝水利设官员,江南水利大跃进。

    江东出现曲辕犁,筒车灌溉效力增。

    3、农产品商品化经济发展多商品,茶园众多产量增。

    饮茶风行民轻逸,征收茶税唐初行。

    三、手工业发达

    工业发展多特征,广大多高略说明。

    1、产地分布广纺织冶铁遍全国,瓷窑中原江南行。

    2、生产规模大规模庞大有例证,造船远航海上行。

    洪州①年产五百艘,海湾狭小难通行。

    3、产品品种多品种繁多分工细,绫绵几十多精品。

    彩瓷初萌唐三彩,秘色瓷器唐初兴。

    邢窑白瓷越②青瓷,宋亳吴宣③多绫绵。

    4、产品技艺高造船安装推进器,机械动力似快轮。

    冶铸铜镜多切削,焊接抛光亮如新。

    丝织织法新图案,波斯风格最典型。

    四、商业与城市的繁荣

    隋唐商业多特征,“五多”明鲜略说明。

    1、全国商人多商人众多超前朝,商人商贩路艰辛。

    政府开明多外商,胡商云集各商城。

    2、商旅店肆多商人水陆皆可行,运河长江多帆影。

    陆路店肆备“驿驴”,客商骑用好心情。

    3、财经机构多隋唐市场超前人,金融机构唐初行。

    官员收税管物价,“开元通宝”唐通行。

    柜坊存放币借贷,银行机构较典型。

    4、城乡市集多隋唐城市“市”繁盛,邸店柜坊“市”中存。

    城中“坊”为住宅区,市坊分开两分明。

    商业买卖时限定,日中为市古风行。

    边远乡村多草市,晚唐城市夜市兴。

    5、闻名都市多隋唐都市四中心,长安两“市”多商品。

    洛阳漕渠开新潭,万舟云集商贸频。

    扬州商品集散地,胡商云集喜盈盈。

    长江运河交汇处,经济地位超京城。

    物产富饶数成都,“扬一益二”④天下闻。

    [注释]

    ①洪州:今江西南昌。②越:今浙江绍兴。③宋亳吴宣:指丝织中心宋州(今河南商丘。亳州(今安徽亳州),吴越(今苏州绍兴一带),宣州(今安徽宣州)。④“扬一益二”:指扬州(今江苏扬州)和益州(今四川成都)。

    第五节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一、突厥的崛起和衰落

    1、北朝时期突厥兴于阿尔泰,统一西北锻冶精。

    贸易中原与西亚,桥梁作用最典型。

    曾攻酒泉犯北周,石油焚敌后退军。

    2、隋朝时期隋败突厥修长城,突厥分裂又南进。

    3、贞观年间大败东突俘颉利①,开明统冶原风情。

    政府设置都督府,重用突厥多首领。

    控制西域西突厥,丝路受阻难通行。

    唐军西征占高昌,安西都护来统领。

    4、高宗时期派兵大败西突厥,西突灭亡北疆靖。

    5、则天时期设置北庭都护府,天山以北唐施政。

    二、回纥的发展

    1、太宗时期色楞格河回纥兴,突厥汗国役其民。

    归附唐朝设机构,瀚海都督初施政。

    2、玄宗时期骨力裴罗统各部,玄宗册封为怀仁②。

    3、肃宗时期安史之乱八秋春,回纥平叛立功勋。

    唐回③和亲兴农耕,回纥定居城邑兴。

    4、晚唐时期回纥改名为回鹘,汗国瓦解迁甘新④。

    裕固维族⑤有先祖,中华民族一部分。

    三、靺鞨和渤海国

    1、兴起靺鞨渔牧在两江⑥,黑水粟末两部分。

    2、黑水靺鞨靺鞨设置黑水都督府,唐朝管辖兴安岭。

    3,渤海国粟末首领大祚荣,开元册封渤海兴。

    渤海统辖忽汗州,唐朝版图一部分。

    渤海仿唐建州县,丝织精美兴农耕。

    四、南诏的崛起

    1、政治方面云南洱海居六诏,南诏统一政权兴。

    皮罗阁为云南王,彝族白族有先人。

    2、经济方面农业为主种稻麦,最早复种史有名。

    浪剑驰名精锻冶,丝织水平赶蜀锦。

    五、吐蕃统一和唐蕃关系

    1、吐蕃统一藏族祖先为吐蕃,唐时游牧又农耕。

    松赞干布统各部,定都逻些⑦政权兴。

    仿唐官制定法律,创制文字又建军。

    2、唐蕃关系太宗和亲嫁文成⑧,公主入藏交流频。

    ①和亲随藏书籍多技术,赞普世袭唐“册命”。

    中宗和亲嫁金城⑨,唐蕃关系一家亲。

    ②会盟长庆⑩会盟誓约在,“患难相恤”情谊深。

    六、阶段特色

    隋唐统一多民族,巩固发展初跃进。

    1、政治方面唐朝帝王较开明,设立机构举措新。

    2、经济方面交通发达多交往,经济文化交流频。

    3、民族方面边疆各族建政权,开发边疆立功勋。

    4、唐朝疆域东到大海西咸海,东北远至兴安岭。

    南及南海辖诸岛,唐朝疆域超明清。

    [注释]

    ①颉利:指颉利可汗。②怀仁:指唐玄宗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③唐回:指唐朝和回纥。④甘新:指甘肃和新疆。⑤维族:指维吾尔族。⑥两江:指松花江和黑龙江。⑦逻些:今西藏拉萨。⑧文成:指文成公主。⑨金城:指金城公主。⑩长庆:唐穆宗年号,821-824年间。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立即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后,请及时刷新页面!               [回复本贴]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高校招生最新热贴:
【责任编辑:育路编辑  纠错
【育路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高校招生咨询电话:010-51291357 51291557
高校招生咨询电话:010-51291357 51291557
热点专题
 
 高考热点关注
学员报名服务中心: 北京北三环西路32号恒润中心18层1803室(交通位置图
咨询电话:北京- 010-51268840/41 传真:010-51418040 上海- 021-51567016/17
育路网-中国新锐教育社区: 北京站 | 上海站 | 郑州站| 天津站
本站法律顾问:邱清荣律师
1999-2010 育路教育版权所有 | 京ICP证1004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