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医护理:六淫之湿及湿证

来源:网络发布时间:2010-08-26

  湿为夏月之主气,故长夏多湿病。外湿与季节气候环境有关,如阴雨连绵,或久居雾露潮湿之地,或涉水淋雨,水上作业等均易感受湿邪。内湿是由于脾失健运,水液运化障碍,湿自内生,一般外湿引起肌表经络之病,内湿易引起脏腑之病。

  湿的性质和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湿为阴邪,遏伤阳气,阻碍气机,引起脾胃气机不畅,致脘腹胀满,食欲不振等。

  2)湿性重浊:头重如裹,身体沉重困乏,四肢重而不举的表现或秽浊不清的白带、白浊、湿疹、疮疡流水等均属湿证。

  3)湿性粘滞:湿邪致病常起病缓慢,病后缠绵留着不易除去,病程较长。

  常见的湿证外湿与内湿二种:

  1)外湿:

  ①伤湿:湿邪致伤表,即表湿证。恶寒发热,头重身重,因倦乏力,胸闷,口不渴,苔白滑,脉浮缓,治宜解表胜湿。

  ②湿痹:也称着痹。湿犯经络,关节酸痛沉重,甚则难以转侧或肿胀,治宜祛湿通络。

  2)内湿:多由脾失健运引起,湿阻气机。在上焦胸闷,恶心,口淡、口粘乏味,不思饮食,渴而不欲饮,治宜芳香化湿;在中焦脘腹痞闷,饮食不化,肢体困重,尿少,苔厚腻,治宜苦温燥温;在下焦则足肿、淋浊、带下、尿少,便糖,治宜淡渗利湿。

纠错

我要收藏】 【进入社区

育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