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选择:艺术院校 | 独立学院 | 民办高校 | 高职高专 | 出国留学 | 港澳招生 | 网络学院
 决战高考:政策法规 | 高考护航 | 各科备考 | 志愿填报 | 心理调节 | 饮食健康 | 考场内外 | 分数线 | 真题 咨询热线:010-51291357/51291557

2010年高考山东省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评析

作者:不明   发布时间:2010-06-13 15:29:46  来源:网络
  • 文章正文
  • 调查
  • 热评
  • 论坛
 

4. 重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

高中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基于这一理念,新课程在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同时,也提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目标。高考试题不可能象中学教学那样长效发挥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但是通过命题可以渗透这方面的教育,起到一种引领的作用。

在纸笔测试的环境下,将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教育培养目标转化为考试测量目标确实不太容易,但并非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一无所成。有学者将情感教育目标划分为“接受(注意)”“顺应”“爱好”“信奉”“性格化”五个层次,结合认知领域、技能领域的测量目标,其前三者是完全可以在试题中得以体现和进行测量的。

如选择题第9题,通过对墨子“兼爱”思想的考查,引导考生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树立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非选择题第27题,通过对哥伦布远航美洲和新航路开辟的史实与史观的考查,引导考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第29题,通过滇缅公路修建中各族人民抗日救亡的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精神的展现,引导考生培育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

5.关注时代与社会,体现史学的人文性。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史学是一门人文学科,具有不可替代的人文教育、思想引导、决策参考和社会改造等功能。同时,历史是已经发生的客观存在,但历史学却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科学。2010年的历史试题充分关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社会问题,适度关注时代主题与社会热点,做到了学科特点和时代特征有机结合,科学性与人文性相得益彰。

例如,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所指出,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应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第27题围绕哥伦布“发现美洲”的系列问题,就是以此为创意高度来设计的。它通过“偶然与必然”“发现与相遇”“交流与发展”三个问题,意图使考生牢固树立全球史观和文明多元发生、多样发展的观念,正确认识文明多样性,平等对待各种文明,正确认识人类交往和文明交流对于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第29题以西南地区秦朝和抗战时期的相关史实,体现了“国家统一”与“民族独立”这一永恒主题,也讴歌了“民族团结”和“为了抗日救亡,勇于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进入21世纪,国际间竞争日趋激烈。“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从根本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高低,而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有赖于基础教育的持续发展。基础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潮流。”第33题,通过王安石变法历史场景以及王安石教育思想的呈现,凸显了人才选用和教育改革这一历史发展和时代进步的主题。中美关系在当前国际关系中占有主导性的地位,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世界地位的提高,中美关系的发展对世界的影响将更为重大和深远。第35题以美国军费增减为切入点,涉及了美国外交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变化,反映了对当代国际关系格局及其走向的关注与重视。

通过这些例子可以看出,今年的试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却并没有刻意追求时政热点。试题所涉及的社会热点和现实问题,都是在中国以及世界历史发展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重大社会现实问题,既具有全局性,也具有长效性。试题巧妙实现了历史与现实的有机契合,体现了人文学科的社会功能,使试题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起到了引导学生开阔视野、关心国家大事和人类命运的效果。

除了考查内容的时代性以外,试题的设计也注意反映学科发展的新成果、新趋势,凸显新的史学研究范式,社会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等在试题中也均有体现。

6. 将新的评价观念引入了今年高考试题。

新课程改革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理念,建立了全新的评价体系。这一评价体系强调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重视发掘和培养学生的优点和潜能。而传统的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其对考生的评价通常是终结性的,是基于甄别和淘汰的一种命题方式,而考试成绩也只有单纯的一个功能——区分优劣。

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考应该适时进行改革。2010年山东卷历史试题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如第27题第(1)小题,根据考生的思维层次,给出了三种赋分办法。

答案一:考生将哥伦布首航的结果作为一个孤立的事件来思考。

观点:是偶然的。

理由:哥伦布远航的目的地是东方(或印度、中国),结果却到了美洲。(3分)

答案二:考生能将哥伦布远航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思考。

观点:是必然的。

理由: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具体要点:商品经济发展;寻金热;陆上商路受阻;传播天主教;科技条件具备等。(5分)

答案三:考生能将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相结合,全面思考问题。

观点: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2分)

理由:偶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一 (3分)

必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二 (3分)

这样就使每个能力层次的考生都会“有话可说”,展示自己的能力。同时,考试的分数不再仅仅是高考录取的一个依据,一个冷冰冰的数据。考生可根据答题的情况,对自己的认知、思维水平有一个客观明确的认识,为以后的学习和成长提供有益的参考。

以前考生的分差主要表现在作答知识点的多少上,考生答4个要点可能得8分,答出2各要点就是4分,带有明显的知识立意,采点给分的倾向。而该题3分、5分和8分的赋分标准,是按照思维层次来赋分的,淡化了知识,突出了能力考查。同时,也有效的区分了不同水平的考生,实现了高考遴选优秀人才的目标。

7. 依纲不依本,重视新情境和新材料的创设和运用。

情境是试题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它是实现试题立意的材料和介质。新课程改革以后的高考命题重视新情境新材料的创设和应用,不但搭建了一个测试考生能力的平台,而且在教材多样化的局面下,引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就成了当前解决多版本问题的最佳方法。

2010年山东卷历史试题均不拘泥于教材知识点的具体表述,而是超越和突破教材,从崭新的角度和视角重新整合知识,由“新材料”来创设“新情境”。既使得卷面活泼生动,又突出了对考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等学科能力的考查。今年试题所选取的材料,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试题材料来源广泛,既有文字资料,也有图片资料,包括名人著述、学生笔记、历史地图、图片、表格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2)材料的选取不单纯求新求奇,材料平实、典型,具有权威性。如材料来源主要有《墨子》、《续资治通鉴长编》、《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和谭嗣同的《仁学》等,具有很强的历史感。(3)材料信息丰富符合题意,同时文字简洁,减少了考生的阅读量,更有利考生能力的发挥。

从整体上来看今年的试题,虽然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与去年相比在知识点的覆盖面上有所降低,但是瑕不掩瑜。2010年的高考试题在稳定中创新,在有效实现选拔功能的同时,也必将对以后的高中历史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立即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后,请及时刷新页面!               [回复本贴]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高校招生最新热贴:
【责任编辑:育路编辑  纠错
【育路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高校招生咨询电话:010-51291357 51291557
高校招生咨询电话:010-51291357 51291557
热点专题
 
 高考热点关注
学员报名服务中心: 北京北三环西路32号恒润中心18层1803室(交通位置图
咨询电话:北京- 010-51268840/41 传真:010-51418040 上海- 021-51567016/17
育路网-中国新锐教育社区: 北京站 | 上海站 | 郑州站| 天津站
本站法律顾问:邱清荣律师
1999-2010 育路教育版权所有 | 京ICP证1004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