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医古籍:《新修本草》——卷第十
来源:网络发布时间:2010-05-11
大黄
将军,味苦,寒、大寒,无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平胃下气,除痰实,肠间结热,心腹胀满,女子痛,诸老血留结。一名黄良。
生河西山谷及陇西。二月、八月采根,火干。
得芍药、黄芩、牡蛎、细辛、茯苓疗惊恚怒,心下悸气。得硝石、紫石英、桃仁疗女子血闭。黄芩为之使。今采益州北部汶山及西山者,虽非河西、陇西,好者犹作紫地锦色,味甚苦涩,色至浓黑。西川阴干者胜。北部晒干,亦有火干者,皮小焦不如,而耐蛀堪久。此药至劲利,粗者便不中服,最为俗方所重。道家时用以去痰疾,非养性所须也。将军之号,当取其骏快矣。
〔谨案〕大黄性湿润,而易壤蛀,火干乃佳。二月、八月日不烈,恐不时燥,即不堪矣。叶、子、茎并似羊蹄,但粗长而浓,其根细者,亦似宿羊蹄,大者乃如碗,长二尺。作时烧石使热,横寸截着石上爆之,一日微燥,乃绳穿晾之,至干为佳。幽、并以北渐细,气力不如蜀中者。今出宕州、凉州、西羌、蜀地皆有。其茎味酸,堪生啖,亦以解热,多食不利人。陶称蜀地者不及陇西,误矣。
桔梗
味辛、苦,微温,有小毒。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利五脏肠胃,补血气,除寒热风痹,温中消谷,疗喉咽痛,下蛊毒。一名利如,一名房图,一名白药,一名梗草,一名荠 ,生嵩高山谷及宛朐。二、八月采根,曝干。
节皮为之使。得牡蛎、远志疗恚怒,得硝石、石膏疗伤寒。畏白芨、龙眼、龙胆。近道处处有,叶名隐忍。二、三月生,可煮食之。桔梗疗蛊毒甚验。俗方用此,乃名荠 .今别有荠 ,能解药毒,所谓乱人参者便是,非此桔梗,而叶甚相似。但荠 叶下光明、滑泽,无毛为异,叶生又不如人参相对者尔。
〔谨案〕人参,苗似五加阔短,茎圆,有三、四丫,丫头有五叶。陶引荠 乱人参,谬矣。且荠 、桔梗,又有叶差互者,亦有叶三、四对者,皆一茎直上,叶既相乱,惟以根有心、无心为别尔。
甘遂
味苦、甘,寒、大寒,有毒。主大腹疝瘕,腹满,面目浮肿,留饮宿食,破症坚积聚,利水谷道,下五水,散膀胱留热,皮中痞,热气肿满。一名主田,一名甘 ,一名陵 ,一名川谷。二月采根,阴干。
瓜蒂为之使,恶远志,反甘草。中山在代郡。先第一本出太山,江东比来用京口者,大不相似。赤皮者胜,白皮都下亦有,名草甘遂,殊恶,盖谓膺伪草耳,非言草石之草也。
〔谨案〕所谓草甘遂者,乃蚤休也,疗体全别。真甘遂苗似泽漆,草甘遂苗一茎,茎端六、七叶,如蓖麻、鬼臼叶等。生食一升,亦不能利,大疗痈疽蛇毒。且真甘遂皆以皮赤肉白,作连珠实重者良。亦无皮白者,皮白乃是蚤休,俗名重台也。
葶苈
味辛、苦,寒、大寒,无毒。主症瘕积聚结气,饮食寒热,破坚逐邪,通利水道,下膀胱水,腹留热气,皮间邪水上出,面目浮肿,身暴中风热痱痒,利小腹。久服令人虚。一名大室,一名大适,一名丁历,一名 蒿。生 城平泽及田野。立夏后采实,阴干。
得酒良,榆皮为之使,恶僵蚕、石龙芮。出彭城者最胜,今近道亦有。母即公荠,子细黄至苦,用之当熬也。
芫华
味辛、苦,温、微温,有小毒。主咳逆上气,喉鸣喘,咽肿,短气,蛊毒,鬼疟,疝瘕,痈水,喜唾,水肿,五水在五脏皮肤,及腰痛,下寒毒、肉毒。久服令人虚。一名去水,一名毒鱼,一名牡芫。其根名蜀桑根,疗疥疮,可用毒鱼。生淮源川谷。三月三日采花,阴干。
决明子为之使,反甘草。近道处处有,用之微熬,不可近眼。
泽漆
味苦、辛,微寒,无毒。主皮肤热,大腹水气,四肢面目浮肿,丈夫阴气不足。利大小肠,明目,轻身。一名漆茎,大戟苗也。生太山川泽。三月三日、七月七日采茎叶,阴干。
小豆为之使,恶薯蓣。是大戟苗,生时摘叶有白汁,故名泽漆,亦能啮人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