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医古籍:《新修本草》——卷第十三
来源:网络发布时间:2010-05-11
龙眼
味甘,平,无毒。主疗五脏邪气,安志厌食,除虫去毒。久服强魂魄,聪察,轻身不老,通者似槟榔。生南海山谷。
广州别有龙眼,似荔枝而小,非益智,恐彼人别名,今者为益智耳,食之并利人。
〔谨案〕益智,似连翘子,头未开者,味甘、辛,殊不似槟榔。其苗、叶、花、根与豆蔻无别,唯子小耳。龙眼一名益智,而益智非龙眼也。其龙眼树,似荔枝,叶若林檎,花白色,子如槟榔,有鳞甲,大如雉卵,味甘酸。
浓朴
味苦,温、大温,无毒。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温中,益气,消痰下气,疗霍乱及腹痛,胀满,胃中冷逆,胸中呕逆不止,泄痢,淋露,除惊胃。一名浓皮,一名赤朴。
其树名榛,其子名逐相。疗鼠 ,明目,益气。生交趾、宛朐。三月、九月、十月采皮,阴干。
干姜为之使,恶泽泻、寒水石、硝石。今出建平、宜都,极浓、肉紫色为好,壳薄而白者不如。用之削去上甲错皮。
俗方多用,道家不须也。
猪苓
味甘、苦,平,无毒。主 疟,解毒,辟蛊疰不祥,利水道。久服轻身能老。一名 猪矢朐。二月、八月采,阴干。
今湘州、衡山无有,此道不通,皆从宁州来。旧云是枫树苓,其皮至黑,作块似猪矢,故以名之,肉白而实者佳。
用之削去黑皮乃称之,比年殊难得耳。
竹叶
芹竹叶,味苦,平、大寒,无毒。主咳逆上气,溢筋急,恶疡,杀小虫,除烦热,风 ,喉益气,止渴,补虚下气,消毒。汁,主风 痹。实,通神明,轻身益气。生益州。淡竹叶,味辛,平、大寒。主胸中痰热、咳逆上气。其沥,大寒。疗暴中风,风痹,胸温气,寒热,吐血,崩中,溢筋。苦竹叶及沥,疗口疮,目痛,明目,通利九窍。竹笋,味甘,无毒。主消渴,利水道,益气,可久食。干笋烧疗五痔血。
竹类甚多,此前一条云是篁竹,次用淡苦尔。又一种薄壳者,名甘竹叶,最胜。又有实中竹、笙竹,并以笋为佳,于药无用。凡取竹沥,惟用淡竹耳。竹实出蓝田,江东乃有花而无实,故凤鸟不至。而顷来斑斑有实,实状如小麦,堪可为饭。
枳实
味苦、酸,寒、微寒,无毒。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热结,止痢。长肌肉,利胸胁淡癖,逐停水,破结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痛、逆气、胁风痛,安胃气,止溏泄,明目。生河内川泽。九月、十月采,阴干。
今处处有,采破令干。用之除中核,微炙令香,亦如橘皮,以陈者为良。枳树枝茎及皮,疗水胀、暴风、骨节疼急。
枳实俗方多用,道家不须也。
〔谨案〕枳实,晒干乃得,阴便湿烂也。用当去核及中瓤乃佳。
今云用枳壳乃尔。若称枳实,须合核瓤用者,殊不然也,误矣。
山茱萸
味酸,平、微温,无毒。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肠胃风邪,寒热,疝瘕,头脑风,风气去来,鼻塞,目黄,耳聋,面 ,温中,下气,出汗,强阴,益精,安利。久服轻身,明目,强力,长年。一名蜀枣,一名鸡足,一名思益,一名 实。生汉中山谷及琅 、宛朐、东海承县。
九月、十月采实,阴干。
蓼实为之使,恶桔梗、防风、防己。今出近道诸山中大树,子初熟未干,赤色,如胡颓子,亦可啖。既干后,皮甚薄,当合核为用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