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医医师外科辅导:面游风的辨证论治

来源:网络发布时间:2010-04-12

  (1)内治

  ①风热血燥证

  证候:多发于头面部,为淡红色斑片,干燥、脱屑、瘙痒,受风加重,或头皮瘙痒,头屑多,毛发干枯脱落;伴口干口渴,大便干燥;舌质偏红,苔薄白,脉细数。治法:祛风清热,养血润燥。方药:消风散合当归饮子加减。皮损颜色较红者,加牡丹皮、金银花、青蒿;瘙痒较重者,加白鲜皮、刺蒺藜;皮损干燥明显者,加玄参、麦冬、天花粉。

  ②肠胃湿热证

  证候:皮损为潮红斑片,有油腻性痂屑,甚至糜烂、渗出;伴口苦,口黏,脘腹痞满,小便短赤,大便臭秽;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健脾除湿,清热止痒。

  方药:参苓白术散合茵陈蒿汤加减。糜烂渗出较甚者,加土茯苓、苦参、马齿苋;热盛者,加桑白皮、黄芩。

  (2)外治

  ①干性发于头皮者,用白屑风酊外搽,每天3次。

  ②干性发于面部者,用痤疮洗剂外搽,每天2次。

  ③湿性皮损有少量渗出者,可用马齿苋、黄柏、大青叶、龙葵各30g,或单味30g,煎汤,放凉后外洗或湿敷患处,每次30分钟,每日2~3次。湿敷后,外搽青黛膏;或用脂溢洗方(苍耳子30g、苦参15g、王不留行30g、明矾9g)煎水洗头。

纠错

我要收藏】 【进入社区

育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