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医辅导:针灸预防药物毒性反应

来源:网络发布时间:2009-09-27

  药物对机体既可以有治疗作用,也可产生不良反应。而药物毒性反应则是严重的不良反应,也是药源性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它对人体危害较大,可以累及中枢神经、造血系统及心血管系统,造成肝肾损害。随着大量化学合成药物的涌现,预防和减轻药物的毒副反应愈来愈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针灸预防药物毒性反应,在我国首见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主要是针对血吸虫治疗中应用酒石酸锑钾所出现的毒性反应,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近年来,大陆的针灸工作者开始运用传统的针刺补泻手法,预防化学抗癌药物的毒性反应,显示出可喜的苗头。国外学者还通过动物实验,观察针灸对药源性肝损害的预防作用。实验在100只小鼠中进行,针刺组每隔2日针刺1次,对照组则不针刺,于第18日投入等量的四氯化碳,结果针灸组死亡率83.6%,而对照组死亡100%,表明针灸确有预防效应。

纠错

我要收藏】 【进入社区

育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