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五官科护理:小儿慢性中耳炎的病因

来源:网络发布时间:2009-07-25

  中耳炎尤其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多见于儿童,临床常表现为耳区胀痛、听力下降以及伴有发烧、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一旦鼓膜穿孔,可见脓液从耳中流出,此时肿胀的症状反而减轻。一些家长对耳内会有脓液流出大惑不解,常以为是水灌入耳中所致,其实这种看法并不正确。

  中耳好比一个小小的火柴盒,有六个壁,前壁就是鼓膜,将外耳道(俗称耳孔)和中耳隔开,中耳腔内覆盖着粘膜,有三块起传音作用的听骨与内耳相连。一般情况下,洗澡时外耳道偶尔进水,只要鼓膜没有病变,水是进不了中耳腔的,也不可能引起中耳炎。所以婴儿洗澡时耳孔不慎进了水,只要用脱脂棉小心吸出就行了,但应该注意手势切莫太重。

  那么,小儿怎么会得中耳炎呢?原来,在中耳腔内,有一条细管子通往鼻咽部,医学上称为咽鼓管。由于小儿的咽鼓管比较短、宽且直,呈水平位,加上小儿机体抵抗力较弱,容易患急性鼻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而某些传染病如麻疹、猩红热、流感等常常会引起鼻咽部的分泌物增多,或由于婴儿吐奶、呛咳及拧鼻涕用力太猛时,细菌便很容易从咽鼓管进入到中耳而成为引起化脓性中耳炎最常见的原因。此外,给小儿掏挖耳朵,不小心损伤了外耳道粘膜或鼓膜导致了感染,也有可能蔓延到中耳发生炎症。

纠错

育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执业护士考试辅导资料

执业护士考试辅导课程报名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