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昨日上午,东南快报社主办的“高考冲刺名师讲座”第8场——“考前20天该如何复习地理”精彩开讲。福州三中地理教研组组长、高级教师车云建议考生最后阶段“回归课本”,并为考生梳理归纳了重点主干知识。 车云告诉考生,最后20天,看书方法要得当,重点、容易掌握的内容要先看,答题时尽量引用课本原文内容,做到表述正确,这样可以“捡”回大部分考生经常丢掉的8-10分。 今年试题本土化倾向明显 今年高考地理新增了实验题和选做题。选做题,主要考考生判断灾害或环境污染的类型、危害、分析原因、解决措施等方面;而实验题,可能会给出实验过程,考其中的地理原理和现象。 应付实验题,关键在于掌握基本地理原理,特别是气候章节里的原理。车云提醒考生一定要抓住“热力环流”的原理,这是大气运动的基础和核心。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把题目中的概念、过程找出来,例如地理中的位置,这是绝对重要的,还有一些时间和地理现象的表述要与知识点联系起来,这样就找到突破点了。 同时,今年试题本土化倾向明显,闽台经济协作、闽台农业合作,海西经济发展、海西港口建设、“大三通”、分析福建沿海台风灾害等为常见的考查载体,强调运用地理学科知识进行分析、阐述和评价实际问题,突出考查考生的学科素养和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20天看书分主次先后 最后冲刺阶段,不要把时间花在大量做题上,应当回归课本。最后20天里,课本要有重点,有先后顺序地看。 比如最容易的《必修三》部分,可以先看;再有,因试题本土化倾向明显,那么有关福建的内容就是重点;先看知识点框架,再对框架内知识点的异同处作比较记忆…… 在有限的时间里,对一些难点内容,如自然地理部分的地球运动、地壳运动等,平时地理成绩在60分以下的考生可以跳过这部分内容,把其他基本的知识点掌握就可以了。 难题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不高,为保证得分率,应以常规复习、课本复习为主,同时多加训练,尽量避免在考试中出现非知识性的失误。所谓非知识性的错误,指的是知识点表述不准确,高考中由于表述不准确这种非知识性的错误而导致丢分的约占10%。 而回归课本,熟悉课文,尽量用课本原文来阐述知识点,做到表述准确,无形中“捡”回了8-10分。 最后阶段应梳理知识点复习时要重视地图 高考突出对重点主干知识的考查,特别是考生对地理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原理的理解与掌握。如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影响工业布局、交通线建设及港口建设的区位因素;区域定位、区域特征;大气运动、气候类型的特征、分布、成因;等值线图的判读;区域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问题;常见的日照图及太阳周日视运动图的判读;台风灾害的成因及防治措施;酸雨的形成及控制措施、资源能源的跨区域调配等。理解基本概念要透彻、准确,不可似是而非,这样才能学会运用专业术语答题。 高中地理中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比例约3:1,复习应以自然地理为主,高中系统地理与初中区域地理有机结合。初中的中国地理、世界地理部分侧重“区域空间定位”、“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和“区域认识方法”的内容。 但最后复习阶段,对于知识结构的梳理方法不同于初期阶段,建议按内容专题梳理,将所学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车云建议考生先看书,看了书之后自己总结一个结构图,而不是要看别人的资料进行总结,自己总结的东西容易记忆。 复习时应多注意地图,注意位置的问题。可以将重要的经纬线经过的地理事物进行记忆,考试时可通过这一点找到地图所表达的位置。 图形资料是地理学科的特色,复习时可将各类地图分类,归纳读图方法。例如:地理示意图、等值线图、剖面图、区域图、地理统计图、景观图。 三类考生复习策略 低分考生大胆放弃 中等考生争取突破 想拿高分细化知识 车云建议,低分考生最后20天要学会“重点突破,大胆放弃”。中等分数的考生复习内容不应该放在自己掌握得较好的知识点上,而应放在自己还没掌握好,又能够在短时间取得突破的知识点上。最后一个月,人文地理比较容易获得好的收获,要特别注意一下《必修三》这一本书。 对于想拿高分的考生,一定要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尽量避免低级错误。如知识结构完整,就要细化知识点,不要让知识点模糊。 一句话,大家都要“回归课本”。 另外,想拿高分的考生不能避开“地球运动”的内容,要掌握“时间计算”、“日期变化”、“周日视运动”、“晨昏线”这四类型的题目。 最后20天,考生要强化区域空间定位知识点,“区域分界线最容易考,考生要记忆一些典型分界线的经纬度,对于中国地图中的典型区域和分界线,最好还要记住形状,比如福建的武夷山等等,要能联系区域的气候归属,平常强调的六大经纬线要熟记。”车云最后强调说。 |
高校招生最新热贴: |
【责任编辑:育路编辑 纠错】 |
|
阅读上一篇:09年高考文综综合把握 稳步提高 |
|
阅读下一篇:09年时事政治新课标下册-国内外大事记一 |
|
【育路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
热点专题 |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留学预科 [查看简章] |
·北工大中加学院英国大学留学预科 [查看简章] |
·北京大学韩国留学班2010年火热报名 [查看简章] |
·中国政法大学美国留学3+2本硕连读 [查看简章]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内国外双学历 [查看简章] |
·中央财经大学HND3+1留学可认证 [查看简章] |
留学预科咨询电话:010-51294614 51299614 |
·人民大学澳大利亚 2+2 本硕连读项目 [查看简章] |
·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3+2本硕 [查看简章] |
·中央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HND3+1项目 [查看简章] |
·北工大中加工商酒店管理2+2留学项目 [查看简章] |
·清华大学留学通2010英美澳加预科招生 [查看简章] |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2+2留学 [查看简章] |
中外合作咨询电话:010-51294614 512996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