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择校
政策解读
010-51291557
客服热线:8:00-20:00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突出优势
² 悠久的历史:1977年开始招收首届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培养和输送了大批计算机人才,拥有众多的知名校友,回馈学校和社会。
² 学科影响力稳步提升:国际知名机构最新数据,计算机科学在ESI排名中继续位列世界前1%,在QS2016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入围世界顶尖学科400强。
² 优质的教学资源与实践平台: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与知名IT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² 丰富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有以ACM队、学生科协为龙头的各种学生科技社团,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科研创新氛围,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比例为60%以上。
² 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建有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教育培养计划专业、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3年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学院简介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系、计算机工程系、信息安全系、生物医学工程系、计算机基础教学基地、信息科学研究所和网络管理研究中心以及专业实验教学实验室。学院在人才培养中紧密结合计算机相关技术发展趋势,强调构筑扎实的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体系,注重专业兴趣、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专业课程教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科竞赛、科研实践、企业训练等,形成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大批学生在国内外各种学科竞赛中脱颖而出,ACM队五次进入全球总决赛。学院与美国、英国、瑞典、比利时、法国、澳洲以及港台地区等大学开展了学生联合培养和学术交流,与甲骨文、英特尔、思科、SAP、百度、中国银行、中国铁路总公司等30多家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为学生的深造、就业等职业规划和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师资力量
知名学者 |
u 中国工程院院士(兼):沈昌祥 u 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赵耀 u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赵耀、刘峰 u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刘吉强、于剑、赵瑞珍、赵耀、朱振峰 u 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成就奖:钟章队 u 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贡献奖、茅以升铁道科学技术奖:蔡伯根 |
名师 |
u 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阮秋琦、王移芝 u 宝钢优秀教师奖特等奖2人:阮秋琦、王移芝 |
荣誉团队 |
u 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 u 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 u 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 |
教师职称 |
u 教授35人,副教授65人,高级工程师9人 u 可招收博士研究生的导师为68人,硕士生导师140人 u 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1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3% |
■学科及实验室建设
学院拥有“信号与信息处理”国家级重点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北京市重点学科,以及“信息安全”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软件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4个一级学科,拥有2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北京市、博士点基金等研究课题,优势研究方向包括大数据与云计算、移动与互联网络、机器学习与认知计算、智能信息处理、网络空间安全、轨道交通信息技术、智慧医疗等,学院为学生参与教师研究课题提供渠道,更有助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
■国际交流
学院与美国、英国、瑞典、比利时、法国、澳洲以及港台地区等大学开展了学生交流项目和学术交流,并与美国密苏里大学、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美国德州大学休斯顿医疗卫生中心、英国朴茨茅斯大学、英国兰卡斯特大学、英国玛丽皇后学院、法国INSA-LYON、澳洲卧龙岗大学(又名伍伦贡大学)、台湾淡江大学签订了联合培养协议,联合培养的学生大多数在毕业后继续在国外深造。借助国际交流项目学生有更多机会感受国际化氛围,拓展国际视野。
学院网址:http://scit.bjtu.edu.cn/
招生专业:计算机类
我院计算机类本科专业突出了计算机技术与信息处理技术的交叉与融合,面向计算机及其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阔的工程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潜力与开拓创新意识。为了适应人才培养的多规格与多样化趋势,构建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一体化培养体系,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我院2016级计算机类本科生专业继续按大类招生,学生在第一学年进行统一的基础课程学习,在第二学期依据学生自己意愿、学习成绩和各专业规模进行专业分流。2016级我院招收的计算机类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铁路信息技术)、信息安全、信息安全(保密技术)、物联网工程以及生物医学工程(医学信息技术)共六个专业和方向。
目前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同时深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我国明确将“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与各行各业相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业态的发展。因此,计算机类专业应用范围宽阔,就业领域覆盖各行各业,而且计算机类毕业生占据着高端人才市场。
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简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宽口径专业。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北京市重点学科,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级技术人才。
☆专业特色
专业特色 |
u 专业积淀深厚,拥有国家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u 专业口径宽,毕业生择业范围广,深造率高; u 师资力量雄厚,承担许多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863计划等科研项目; u 学生各项竞赛成绩优异,校外实践与海外合作培养模式丰富。 |
☆学生前景
本专业每年招收的研究生数目接近本科毕业生数目,许多毕业生被保送或考入到国内外著名大学,超过10%的本科生到海外著名高校深造。2015届有十多名毕业生分别保送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无处不在的计算机已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具有无限宽阔的就业前景。
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铁路信息技术)
☆专业简介
本专业方向是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统理论、轨道交通和铁路信息技术融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方向,着眼于“一带一路”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及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轨道交通尤其是高铁信息技术领域的人才需求,培养学生掌握坚实的计算机与轨道交通基础知识,具有信息系统设计、开发、集成、测试及实施等工程应用能力,具备引领轨道交通信息技术发展的潜质及国际竞争力。本专业师资来源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学生在本科阶段除了学习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还将学习铁路信息技术专业的骨干课程,包括铁路信息技术导论、铁路通信与控制、铁路信息系统集成与应用等。
2010年该专业方向进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依托高速铁路网络管理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及合作企业开展实践教学,并实行校企双导师制,实习实践时间累计达一年。进一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前景
本专业方向的毕业生将掌握计算机学科和轨道交通学科两方面知识,因此不仅具有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宽阔的就业前景,更具备在铁路、地铁等轨道交通行业从事信息化工程规划、设计、管理及教育等工作的优势。本方向单独招收的2014、2015两届学生中,读研及留学率超过60%。由于通过企业实习环节,强化了实践应用能力,学生就业优势明显,全部进入铁路、银行、移动、民航等企事业单位,从事IT信息化的相关工作。
国内深造 |
出国深造 |
就业 |
其它 |
合计 |
|
2014届 |
25 |
3 |
15 |
3 |
46人 |
2015届 |
17 |
6 |
19 |
5 |
47人 |
深造院校 |
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香港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美国密苏里大学、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法国里昂大学 |
||||
就业单位 |
昆明铁路局、南昌铁路局、济南铁路局、西安地铁、中兴通讯、中国银行、深圳移动、中国民航、成都移动、神州数码、京东、新华保险 |
3.信息安全
☆ 专业简介
信息安全专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新兴学科,与政府,国防,金融,通讯,互联网等部门和行业密切相关,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专业旨在培养在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方面具有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信息安全科技研发和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 专业特色
特色一 |
|
特色二 |
|
特色三 |
|
特色四 |
|
☆ 学生前景
深造 |
|
|
保研/直博 |
|
|
出国 |
2015届出国率15%,2014届出国率16%。 |
|
就业 |
|
4.物联网工程
☆ 专业简介
物联网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物联网技术已经在智能交通、车联网、智能电网、智能物流、智慧医疗、智能环境、智能家居等方面获得广泛应用。物联网工程专业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兴学科,旨在培养系统掌握物联网基本理论,熟练掌握物联网系统设计与集成、物联网软硬件设计与开发、物联网应用技术,了解传感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基本理论,具有工程基础厚、创新能力强等特色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 专业特色
特色一 |
u 本专业具有“信号与信息处理”国家级重点学科; u 全国重点学科“信号与信息处理”和“通信与信息系统”构成的“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位列全国第8名; u “信号与信息处理”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 u “控制科学与工程” 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u “电子与通信工程” 具有硕士授予权。 |
特色二 |
u 拥有“现代信息科学与网络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u 拥有“数字媒体信息处理”教育部创新团队。 |
特色三 |
u 以培养高素质、宽口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为目标; u 专业方向选择性大,从业口径宽。 |
特色四 |
u 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者占90%以上,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长江学者、杰青、国家级教学名师等知名教授; u 承担大量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 |
☆ 学生前景
物联网是我国新兴的重点发展产业之一,毕业生就业前景广泛。2016年本专业第一届学生(24人)毕业,保送硕士生和直博生6人(其中北航1人,北邮1人,本校4人),考硕3人,出国留学3人,深造率达到50%。其余学生就业,分布在建设银行数据中心、IT企业研发与管理等,本专业毕业生能在物联网企业、IT企业、银行、科研院所、政府部门以及相关行业,从事物联网工程及IT有关的规划、设计、运营、管理及相关产品研发工作。
5.生物医学工程(医学信息技术)
☆专业简介
生物医学工程(医学信息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与医学完美结合的交叉学科,是我国21世纪优先发展、重点支持的朝阳学科之一。在欧美发达国家是最热门和高薪专业之一,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专业发展潜力巨大。专业基本任务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解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研究生命科学、医学及其信息处理中的问题。培养具备生命科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信息科学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医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研究和工作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医学仪器以及其它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产业等部门从事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
☆专业特色
特色一 |
u 依托“信号与信息处理”国家级重点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北京市重点学科; u 具有“生物医学工程”工学学士、硕士授予权,具有“信号与信息处理”博士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 |
特色二 |
u 突出医学科学、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的交叉,重点培养学生在医学电子、医学影像分析、医学信息处理方面的能力。特色是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突出交叉和融合。 |
特色三 |
u 拥有先进的实验资源和雄厚的师资力量,国家级教学名师为本科生上课; u 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者占90%以上,多数教师具有国外留学访学经历,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有着广泛联系。有美国德州大学休斯敦卫生科学研究中心生物医学信息学院合作办学3+2项目,毕业可获得北京交通大学本科和德州大学硕士文凭。 |
特色四 |
u 实验室可进行医学信息、医学影像和医学基础方面实验; u 北大医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日友好医院、武警总医院、北京铁路总医院实习基地和实践环境。 |
特色五 |
u 医疗行业是非周期行业,稳定性高,专业发展迅猛潜力巨大 |
☆学生前景
本专业保研和直博率高达20%;考研率近年来一直维持在50%以上;可报考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等相关专业研究生和直博。出国深造比例高,超过15%;与美国德州大学休斯敦生物医学信息学院合作办学3+2项目,毕业可获得北京交通大学本科和德州大学硕士文凭。就业率99%,学生毕业后能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医学仪器以及其它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产业等部门从事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
6. 信息安全(保密技术)
☆专业简介
本专业旨在服务于保密工作发展需要,培养政治可靠,具备健全人格和健康身心,具有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牢固的保密意识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职业道德素养和创新意识,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扎实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和基础,掌握保密技术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能够从事保密技术相关工作,可以针对复杂保密技术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专业人才。
本专业培养计划的特点是在完成计算机大类基础课程培养的基础上,自主选择专业,注重体现知识、能力与素质全面发展,体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服务于国家保密工作的发展。
☆专业特色
特色一 |
|
特色二 |
|
特色三 |
|
特色四 |
|
☆学生前景
深造 |
|
|
保研/直博 |
|
|
出国 |
2015届出国率5%。 |
|
就业 |
|
院长谈专业
随着大数据与云计算、网络与移动互联、人工智能与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与保密技术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越来越成为信息社会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所设立的专业及专业方向依托优势学科,建设基础雄厚,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各专业既有核心的课程体系,又有显著的交叉特征,更有利于学生根据兴趣有目标有规划地学习。系统的专业教育培养体系为学生就业、深造及创新创业打下良好基础,学生就业领域广泛,社会适应能力强,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潜质。毕业后,学生可在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深造,在IT企业、金融证券、国有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计算机相关行业具有很强的就业竞争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国内较早开始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的专业,专业建设基础雄厚。随着全球IT产业的发展以及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科学理论与技术在其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国家“十三五”规划对信息化建设进程加快的要求,对计算机技术人才的需求也愈加紧迫。学生不仅要深入扎实地学习应用数学、算法设计等基础计算理论,还应该熟练地掌握程序设计、系统构建等基础应用技术。鉴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领域极为广泛,还需要做到活学活用,使学习过程具有丰富的探索性,真正做到“学之为何,如何为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铁路信息技术)专业是国内首个设立铁路信息技术特色专业方向的专业。轨道交通(普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重载铁路等)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技术成为了铁路行业不可或缺的支撑技术,随之带来了大批量铁路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专业方向顺应需求,为轨道交通行业培养信息技术专门人才。学生将具备计算机学科和轨道交通学科两方面知识,并且在校期间有企业实习环节,实践应用能力强。
信息安全专业是国内较早开展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的专业。网络安全已成为陆海空之外的第五大空间,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网络安全是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新技术发展的基础和保障。2014年我国正式成立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习近平总书记担任组长。建设网络强国,要有高素质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队伍。201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为实施国家安全战略、加强网络空间安全高层次人才培养,决定在“工学”门类下增设一级学科网络空间安全,我校成为首批获得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的29家单位之一。信息安全(保密技术)专业是国内首批开展保密技术人才培养的特色专业。保密工作事关国家安全,但长期以来没有专门的学历教育来培养该领域的专业人才。近年来,在国家保密局的倡导下,选择了10所全国重点高校组建了国家保密学院,新设了保密专业,开创了交叉复合型保密专业人才培养的新篇章。我校于2007年成立了北京交通大学-国家保密科学技术研究所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率先开展了保密技术方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在保密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具备了良好的基础。
物联网工程专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物联网技术已经在智能交通、车联网、智能电网、智能物流、智慧医疗、智能环境、智能家居等方面获得广泛应用。本专业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兴学科,旨在培养系统掌握物联网基本理论,熟练掌握物联网系统设计与集成、物联网软硬件设计与开发、物联网应用技术,了解传感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基本理论,具有工程基础厚、创新能力强等特色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是一门交叉和朝阳学科,培养具备生命科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信息科学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医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医学仪器以及其它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产业等部门从事研究、开发、教学及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专业特色是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突出交叉和广应用,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专业发展前景广阔。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将热忱迎接莘莘学子的到来,共同开启美好未来新篇章。
院长简介:蔡伯根,男,1966年生,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院长,IEEE高级会员,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融合理论与技术、列车运行控制、智能交通系统等,是国内最早从事基于卫星导航的列车控制领域研究的专家之一。近年来,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获发明专利6项,出版专著1部,获中国铁道学会科技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
本站覆盖全国各省市专本科院校及计划外招生院校,汇总各校招生要求及专业信息,如您今年尚未被任何院校录取,请自愿填写下表,我们将在全国范围内筛选适合您就读的大学,安排校方老师与您沟通。即刻报名,圆大学梦!
报名咨询电话:010-51291557
高校招生网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