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教育网高校招生频道,为考生提供专业的报考服务!
微信小程序
高校招生小程序

快速择校

微信公众号
高校招生公众号

政策解读

高考好专业 名校招生 在线

西工大:“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助推“双一流”建设

来源:西北工业大学新闻网 时间:2017-06-13 17:07:04

   引子: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陕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也进入了新时期。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重点就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提出新要求。省委书记娄勤俭在中共陕西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要打造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搭建“军工+”平台,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新格局。

  面对“追赶超越”的新形势,西北工业大学发挥自身优势,破题“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并以此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作为一所具有国防特色和军工背景的高校,西北工业大学在服务对象上具有较强的“军”的印记,从归属性质上来说则是“民口”的普通高校,这种亦军亦民的鲜明特色,构成了西工大军民融合的天然属性——今年4月24日,西工大党委书记张炜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论坛中,明确提出西工大肩负着的军民融合使命。

  多年来,西工大不断巩固、发展、发挥军民融合这一天然属性,创新方式方法、健全体制机制,着力探索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西工大路径,成为陕西高校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探索人才培养的军民融合之路

  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大学的首要任务。建校近80年来,西工大不断探索,走出了一条人才培养的军民融合之路。

  作为一所“民口”高校,西工大为国家培养了大量国防、军工人才,这在国内的非军事类高校中实属罕见。据中航工业集团人力资源部门2011年的统计,在该集团担任总师、副总师、特级专家、党政领导,以及国家三大奖获得者中,西工大校友占60%以上。2016年,学校签署就业协议的毕业生中,到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和军队去建功立业的占到44.1%。广大西工大校友已经成为国防系统“愿意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重要力量。

  另一方面,学校依托军工特色专业,将军民融合理念贯穿进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今年4月7日,来自西工大航海学院的博士生朱健楠,带着他所在创业团队开发的水下潜航器,在CCTV-2热播节目《创业英雄汇》中受到各方关注,朱健楠团队的创业灵感,正是源于西工大长期以来在自主水下航行器领域的研究成果,其创业团队的核心人员,也多来自学校航海学院的相关专业。在西工大,这种依托军工技术背景的创新创业团队还有很多。2016年,西工大“翱翔系列微小卫星”项目夺得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全国总决赛冠军,学校“微孚智能”团队也获得该大赛全国金奖。可以说,西工大已探索出以“高水平、硬科技、军民融合”为特色的双创模式。

  “军”转“民”,高精尖的军品如何走进百姓生活?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放射源无处不在。在医院进行CT检查,通过机场、火车站和地铁站的安检仪,甚至使用不达标的大理石建材等,都会受到放射性物质的影响。

  如何监控日常生活中的辐射量?西工大材料学院介万奇教授团队给出了答案。

  “长时间受辐射照射会对身体产生影响,严重的甚至可致癌,”介万奇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如何有效监测、减少辐射对身体的危害,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介万奇教授及其团队,正在致力于将本来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高精尖军用材料民用化、产业化,让高科技为百姓的健康生活服务。

  1993年开始,鉴于国内在辐射监测检测材料研究领域的短板,介万奇团队开始研究开发碲锌镉新型材料。在此之前,这种材料的研发和运用技术,只有美国和以色列两国掌握。由于碲锌镉对辐射监测的灵敏度和准确度远远高于传统材料,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介万奇团队对碲锌镉材料的最初研发,是基于航空航天领域的国防应用。随着这一技术逐步成熟,他们看到了辐射监测的广阔民用市场,团队在学校的支持下,引入社会资本,于2012年组建了陕西迪泰克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新材料从研发到产业化,中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介万奇说,“除了我们团队的材料技术骨干,公司还引入了电器团队,实现了材料-原件-器件的转化。生产出的产品中,有80%的工艺和器件是我们自己设计制作的。”

  经过不断探索,团队将动辄上万元的军用级产品,简化、优化为价格千元左右的民用产品。介万奇说:“产品一旦大规模量产后,成本还会有所下降,这样,普通消费者通过几百元就能买到一款家用的辐射探测仪。”

  也许在不远的将来,医院里每位放射科的医生、安检口的每位工作人员都会配备可穿戴的辐射探测仪,一旦他们接受的辐射量超标,设备就会发出警告,从而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如果消费者对建材或日用品的辐射剂量不放心,也可以拿着轻便的探测仪进行监测。而这样的场景,正是西工大介万奇教授团队为之努力的梦想。

  “民”进“军”,民营资本如何推动军品研发生产?

  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闫杰教授,长期从事智能飞行器的研究,与军工企业合作的丰富经验,让他在科研中能击中需求的“痛点”。2016年,闫杰团队的一项科研成果在珠海航展亮相,吸引了陕西一位民营企业家的注意。

  不久,西安科为航天科技集团董事长周曙光踏进了闫杰的办公室,经过一番深入的沟通,这位企业家与教授一拍即合,最终决定让军品项目研制和民营资本联姻。

  周曙光这一大胆决策的背后,不仅仅因为他预见到军民深度融合的背后潜藏着可观的经济利益,更因为他拥有的那份爱国热情。

  “目前,我们国家军民融合的门槛比较高,尤其是民企搞军品,”周曙光说,“但是,纵观全球,高科技已经成为国防发展的牵引力量,我国对高科技产品的需求程度越来越高,目前,在部分军品研制和生产过程中,还存在早期立项资金缺乏,产业化周期长、生产成本高等问题。因此,民营资本进入军品研发生产环节,利用自身效率高、抗风险能力强等特点促进军品研发生产,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民营企业利用自身在融资、机制、抗风险能力等方面的高效率、高灵活性的优势,提前进入国防预研项目,争取关键技术发展窗口期。周曙光认为,科为集团与西工大的合作,能为国家在这一领域争取2-3年的发展窗口期。

  “我相信,一流科学家与一流企业家的合作,定能产生一流的业绩。学校和企业各自发挥所擅长领域的作用,学校搞好科研,企业做好科研成果的工程化和市场化,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闫杰说。

  打破体制机制的藩篱,是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关键。尽管多年来西工大在军民融合发展领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遇到民营资本进入军品预研、控股军品生产的情况,还是第一次。面对闫杰团队和科为集团的申请,学校高度重视和支持,从开始酝酿到完成注册,项目公司的成立仅用了10天时间。最终,科为集团以现金入股,学校以知识产权作价入股,民营资本控股。

  打破体制机制壁垒,释放转化活力

  介万奇和闫杰教授团队的故事,在西工大并不是个案。

  高校的大量研究成果,如何走出象牙塔,破茧成蝶,将高精尖的技术转变为市场认可的产品?这是众多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难题。西工大的科研成果多服务于国防军工领域,因此,通过成果转化促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一直是西工大人不断探索的方向。

  2010年,西工大成立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其下设的项目投资管理部专门设立专家成果库、投资人库、政府企业需求库。并定期向企业和投资人介绍好的项目成果。

  2011年,西工大尝试引入社会资本,将学校专利技术使用权作价入股,以此来推动学校众多研究成果的产业化。2011年3月,张立同院士科研团队研发的超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科研成果实现转化,西安鑫垚公司成立;同年8月,黄卫东教授科研团队研发的激光立体成型技术以使用权作价入股,学校与民营企业家共同组建铂力特公司;2016年1月,以李贺军教授科研团队研发的湿式纸基摩擦材料专利技术为依托,陕西航沣新材料有限公司组建……截至目前,学校已有十几个团队通过上述模式成功实现了成果转化,其中,大部分都是国防项目团队。

  平台搭建起来了,更重要的是如何激发科研团队参与成果转化的积极性。西工大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总经理王家彬介绍:“学校从作价入股的股份中拿出50%用以奖励科研团队。通过股权来进行奖励,既体现了科研团队的价值,激发了他们的活力;又保障了企业在后续生产中,能持续得到来自科研团队的技术支持,实现企业、团队、学校多赢。”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西工大已经形成了依托教育、科研、人才优势,融合社会资本、企业管理、生产运营、市场营销和资本运作丰富经验,组建混合所有制公司,从而实现股权捆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一条以成果转化为模式的“军民融合西工大路径”,已然形成。

  建设军民融合发展智库,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在多年军民融合发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4月24日,西工大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正式揭牌。中心致力于为相关决策提供智库支持,既为学校的军民融合实践提供指导,也为提高我国军民融合理论研究水平做贡献。该中心是第二批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为军民融合研究工作提供了良好平台。

  在科研领域,西工大着力推动为国防做出重大贡献的优势科研力量,试水民用化、商业化应用。由周洲教授团队自主研发的太阳能Wi-Fi无人机项目,获得2016年全国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学校与西安天和防务公司合作研发“50公斤级水下无人自主航行器”,实现产业化生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西工大把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结合起来,出实招、求实效,努力成为陕西追赶超越的“能量源”和“助推器”,逐步形成服务地方的军民融合西工大路径。

  “十三五”开局以来,西工大与西安市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陕西省发改委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学校与西安市高新区合作,共同推进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园建设工作;学校与陕西省委网信办联合成立西部地区首个网络创新研究院,为全国网信事业发展贡献“陕西力量”;学校无人机产业化基地落户西咸新区,位于榆林的国内首家无人机专用试验测试中心项目进展顺利;学校联合在陕西多家军工单位,成立“陕西空天动力研究院”,使陕西省航空航天动力领域的产学研用优势充分发挥。西工大的人才优势、科技成果、创新能力和精神文化,正在源源不断转化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2017年2月,我国首个以“空、天、地、海无人系统”产业集为核心的“科教产融”创新示范小镇——“翱翔小镇”暨无人机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在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破土动工,该项目由西北工业大学联合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等共同建设。小镇集科研、教育、产业、金融为一体,必将成为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战略落地陕西的新载体,也将为陕西军民深度融合发展贡献一份“高校力量”。

  “翱翔小镇”的拔地而起,标志着西工大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上又迈出了崭新的一步。从设计之初,“翱翔小镇”就没有限于传统军转民、民参军的观念,而是实现军中有民、民中有军,军与民互相渗透发展的深度融合策略。未来,西工大的军民融合发展,形式将更加丰富、道路将更加宽阔。

年招生 在线报名

本站覆盖全国各省市专本科院校及计划外招生院校,汇总各校招生要求及专业信息,如您今年尚未被任何院校录取,请自愿填写下表,我们将在全国范围内筛选适合您就读的大学,安排校方老师与您沟通。即刻报名,圆大学梦!

相关文章推荐

12

2020.05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专业分数线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是一所民办性质的本科院校,位于四川绵阳,现有绵阳、梓潼两个校区,现开...

31

2020.03

北京物资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专业有哪些

北京物资学院是一所公办本科大学,校园占地670余亩,现有25个高考统招本科专业,在校...

12

2020.03

华北电力大学2020年新增大数据等4个本科专业

近日,《教育部关于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正式发布...

12

2020.03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2020年新增游戏设计等4个高职专业

根据《教育部关于公布2020年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教职成函〔...

12

2020.03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新增虚拟现实应用技术等3个专业

近日,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公布2020年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

12

2020.03

辽宁理工职业学院2020年单独招生专业及学费

辽宁理工职业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职业本科高等学校,位于辽宁省锦州市国家级开发区...

11

2020.03

西华师范大学2020年新增人工智能等3个本科专业

近日,据教育部《关于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公布,...

11

2020.03

西北工业大学2020年新增网络空间安全等3个本科专业

近日,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

04

2020.03

深圳技术大学新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12个本科专业

2020年3月3日,深圳技术大学招生办公布了该校专业调整信息,2020年深圳技术大学...

09

2019.12

江西航院师生代表参加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总结表彰会

2019年12月6日上午,江西省参加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总结表彰会暨备战第46届世界...

31

2019.10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2019年将新设酒店管理等本科专业

根据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开展新设本科专业2019年度评估工作的通知》(桂教高教〔201...

19

2019.07

北京吉利学院计算机专业有哪些

北京吉利学院(原北京吉利大学)是经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民办性质的本科普通高校,下设汽车...

免费咨询

在线咨询
录取几率测评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电话咨询
联系电话
010-5129155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