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择校
政策解读
北京理工大学电子信息类(实验班)是信息与电子学院招生。信息与电子学院的前身是电子工程系,1953年建专业,1956年建系,是我国首批建立的从事雷达、遥感遥测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单位之一。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200余人,其中教授(正高职)28人(含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包括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级教学名师3人,博士生导师38人,他们中不少人是国内同行业的知名专家,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学科建设
学院设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上述两个学科均设有博士后流动站;设有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信息安全与对抗、目标探测与识别、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电路与系统、生命信息工程等8个二级学科。
科研实力
学院科学研究实力雄厚。科学研究覆盖领域宽,应用潜力大,年均科研经费2亿元。1981年以来,获得国家发明奖12项,国家级和部委重大科技进步奖60余项,2013年,吴嗣亮教授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学院目前共设置4个本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和信息对抗技术。学院自1994年起设立我校第一个教改试验班—电子信息类本科教学实验班,制定专门的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进行统一管理和专门培养。学院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学科知识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为学生创造赴海外访学交流的机会,设计各种举措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学院教学实验条件良好,建有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信息系统及安全对抗工业和信息化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子信息技术校级实验示范中心,3个校级大学生实践创新基地,还有10余个校企联合实验室。1987年设立了无线电电子学研究所,1992年与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合办电子科学技术研究所,1999年与瑞典爱立信公司合办数字通信技术研究中心。
学院还建设有4个国家级校企联合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多个校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有1个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在2012年首批加入与中国科学院联合的“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500余篇,在全国公开出版发行的专著、教科书等各类书籍共100余种。
培养目标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电子工程、通信工程、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微电子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和计算机通信技术等信息工程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微电子与光电子电路、器件、集成电路的设计与制造等电子科技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通信工程专业培养在电子通信与信息系统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培养体系与体系对抗、信息系统安全与对抗技术等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与深造
毕业生主要面向国防和工程部门的科研院所、技术开发单位、企事业单位、国家部委、部队、大型民营及外资企业等,如中国航天科工、科技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科学院、高校等,主要从事雷达卫星导航、信号处理、无线电技术、图像识别、集成电路设计、计算机通信、信息系统安全、半导体电路设计等有关的研究、应用、开发、管理、教学等岗位的工作。
本站覆盖全国各省市专本科院校及计划外招生院校,汇总各校招生要求及专业信息,如您今年尚未被任何院校录取,请自愿填写下表,我们将在全国范围内筛选适合您就读的大学,安排校方老师与您沟通。即刻报名,圆大学梦!
报名咨询电话:010-51291557
高校招生网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