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择校
政策解读
本科生入学时就其所属文科、理科、工科及商科的相关学系中选择并提出专业意愿,在第一学年修习所选择主修专业的基础科目,及其它通识、语文等课程,利用第一年时间了解自己的专业兴趣,适应新的学习及考试模式。学生于第二学年确定主修专业。
文科类
文学院
文学院自成立以来,一直承担着沟通古今人文、交流中西文化之使命,致力传承及开拓文化和知识,训练学生之人文思维,并拓展学生之创意空间。文学院共设有11个学系,另设英语教学单位,提供下列13项本科主修课程。
文学院各系均重视基本学术理论及专业知识的均衡发展,并着重跨学科的研究。
人类学
人类学是研究人及其文化的一门学科。人类在不同的环境中创造出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和宗教体系。人类学学者通过比较研究,找出这些文化制度之间的异同,从而探求人类生存的本质。在许多人看来,人类学是研究“远古风俗传统”及“奇异部落”的学科,这是一种误解。今天的人类学学者大多数从事现代社会及其文化变迁的研究。
中文大学是香港唯一开设人类学系的专上院校,提供主修、副修及硕士、博士课程。
中国语言及文学
中文系学生研习的范围,是中国的语言和文学。语言方面本系训练学生掌握中国语言各方面的特质,并了解其发展。文学方面,中文系要求学生古典与现代文学并重,既了解文学发展的情况,又有一定鉴赏、批评和写作的能力。
在编制方面,中文系的课程分为两部分:基本课程和专业课程。基本课程内容包括文字声韵学、古典现代文学的基础知识,写作能力的训练等。专业课程按性质分为四类: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古代文献、语言文字学。
文化研究
文化研究是近年一门新兴及非常重要的跨学科。通过文化研究,我们可以洞悉及批判文化背后的政治逻辑,掌握各种意识型态如何通过文化的潜移默化去传播到社会大众。
我们的研究范围广泛,有电影、文学、戏剧、流行音乐、广告、空间、网络文化。通过对精英文化及流行文化的深入研究及批判,本课程能培养同学对文化的敏锐触觉,成为很多行业都非常渴求的人才。
英文
本系所授课程以基础训练,专业探讨为主,有文学、语言学、沟通三大相辅相成之范围。
文学课程包括:文学研究导论,英语世界文学导论,文艺复兴至当代的英语文学,比较文学导论,不同文类及时期的专题研究、文学批评专题研究、作家专题研究、文学与性别、儿童文学、创作训练等。
语言学课程包括:语音学、音系学、形态学(词法)、句子结构、语义学、社会语言学、第二语言之习得、心理语言学、话语分析、英语教学及学习、跨文化通讯。
沟通训练旨在培养学生英文表达能力,并提供思考训练、对话及写作的机会,对日后发展尤其重要。
艺术
艺术系的教育使命是发扬中国艺术与文化,并探索现代的艺术潮流与发展。随着现今的艺术愈趋国际化,本系的课程也不断更新,使中西艺术的创作与中西艺术史的学习与时代接轨。这种揉合传统与当代、艺术史与艺术创作的宏观取向,使本系于本地大专教育中显得独一无二。
本系的宗旨是建立一套多元化及兼容并蓄的课程,课程的设计主要有三个重点:强调中国艺术、放眼世界;学习艺术史与艺术创作;提供艺术的专业培训。本系亦提供不同学术活动,包括访问艺术家及学者计划、师生海外艺术考察、研讨会、工作坊、艺术系系展及学生交换计划等。
历史
自1999年起,历史系的课程设计打破了一向以来分开中国史和世界史的概念,以 “多元”和“致用”为主要精神。课程分基础科目、国别区域历史、比较历史、公共历史和专题研究,另设毕业论文,以供学生选择。从2000年度暑假开始,历史系更为学生提供一系列实习计划。
根据学生出路的大致类别,历史系制定了五个课程重点组合,分别为研究事业、教育事业、行政事业、文化事业和跨文化事业。每一个重点组合都是按照该事业的需要,而列出建议修习的学科。
日本研究
本课程旨在提供日语及日本研究的基本学术及专业训练。课程前期注重日语训练,并可安排同学于第二学年前往日本的大学留学,修读为期一年的日语及日本文化课程。后期课程分日语及日本研究两大领域,前者包括商业日语、会话、读解、作文、翻译等科目,后者包括日本文化史、日本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从电影分析日本文化与社会等科目。
本课程为跨越学科界限之综合课程,特色在于语言训练及学术研究并重,务使同学能真正掌握日语及对日本有广泛的认识。
语言学
语言学本科课程是因应社会需要及对有关语言问题的关注,参照国际公认的现代语言学核心课程而设计的。课程旨在提供现代语言学基础训练;训练学生分析不同的语言;提高他们对多语言现象的意识,增强他们对人类语言复杂性的敏感度及对自身所处之语言环境的感知;及开阔学生的眼界,提升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课程强调语言学本身具有跨学科之特点,引导学生明了现代语言学理论及其研究方法与哲学、认知科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关系密切。
音乐
音乐系以培养及训练学生在学术及音乐演艺上,达到专业水准为宗旨。学生必须修习中、西乐课程及两种乐器,俾能从事中西乐之比较研究及进修。
本系的西洋音响图书馆及中国音乐资料馆共存有唱片及镭射唱片共20,000多张,而崇基图书馆的乐谱及音乐书籍亦达20,000册,为全港以至东南亚最具规模者。而利希慎音乐厅的传声效果为亚洲最高水准之一。
哲学
课程旨在提供东、西哲学传统的基本认识,培养学生对哲学问题的分析能力,及奠定他们从事东、西哲学或比较哲学研究的基础。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哲学系的课程设计相当全面,共有40多个学科。其中必修科目包括哲学概论、逻辑、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伦理学、知识论、形上学等。其余选修科目则横跨中、西、印度思想,纵贯传统以及当代的哲学,兼及专家与问题为主的科目。
宗教研究
宗教研究视宗教为人类生活、思想、活动的一部分,主张以客观、科学及学术的研究方法掌握宗教现象并理解人的宗教诉求。课程共分五个范围,包括:宗教学方法、宗教传统、宗教、经典与文学、宗教、教育与当代社会、语言、研讨与专题研究及文化及宗教研究共同范围。
宗教研究教学课程十分重视跨科际的研究,让学生认识宗教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此外更指导学生从事实地考察和研究,以了解地方社会和区域文化中尤其是香港地区普通人的宗教行为。
神学
神学课程目的在训练神学及教牧人才,学生须修读圣经研究、基督教历史、神学、牧范学与基督教及社会等。学生还可以修读由文化及宗教研究系或其他学系提供的选修科目。
翻译
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成立于1972年,为香港大专院校中历史最悠久的翻译系。翻译系主修课程特色为技巧训练及学术研究并重,课程范围包括英汉翻译和传译的理论与实践;中英文翻译于不同专业及知识领域的应用;电脑与机器翻译;及汉语与非英语语言的翻译,如法汉、日汉、西(班牙)汉、意(大利)汉翻译。
教育学院
教育学院为一所专业学院,旨在为职前及在职教师提供优质的专业及学术培训。辖下共有四个学系:课程与教学、教育行政与政策、教育心理学及体育运动科学。
学士课程分设语文教育及体育运动科学,语文教育分为两个双学位课程:中国语言及文学与中国语文教育;英国语文研究与英国语文教育。课程着重基础(学科知识)及实用(教学专业)培训,要求学员对教育课题有深入的认识与探究。
英国语文研究与英国语文教育(双学位)
课程由教育学院联同中国语言及文学系、英文系及英语教学单位开办,学生毕业后均获发文学士及教育学士学位,及获得与学位教师教育文凭等同的资格。本课程目的是培训香港中、英语文教师,着重教学理论与实践,训练学员成为高水平、对本科有深切了解的教育专才。
体育运动科学
本学系提供体育运动科学学士学位课程,为本港之中小学、大专院校、政府部门及工商界培养专业体育教师、教练及体育运动行政管理人才。学生修毕课程后,可获颁发教育学士学位,同时兼具学位教师教育文凭资格。
本课程教授体育、运动科学及健康的基础学术理论专业实践技术,并加入教学法与技巧指导、运动训练原理及另类运动等。
法律学院
中文大学法律学院的诞生为近年亚洲法律教育最令人鼓舞的新发展之一;亦为有志投身法律行业和对法律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带来新希望。
学院具国际特色,并与整个地区特别是内地的法律学院和研究中心建立紧密的关系,致力在各方面建立国际地位与声望。
法学
透过四年制(不含首年基础年)法学士课程,学生可以增强思维能力,并由社会境况中领悟法律,从而扩阔人生观;此外,亦教导学生掌握面对新环境的能力,对其他文化、环境和社会有更深的体会。
在首学年,法学士课程提供学生对香港和内地的司法制度概括的认识。第二学年,学生有更多机会选读其他科目,包括:人权与法律、刑事法、互联网与法律、比较法、环境与法律、世界贸易组织与法律,及规划与法律。学生将被安排在香港不同机构实习。参加交流计划的学生可在内地及世界各地伙伴院校修读认可课程。
社会科学院
社会科学院提供超过40项多元化的本科生及研究院课程,配合“专才”与“通才”并重及终身学习的社会需求。社会科学训练强调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思考能力的提升;思想的解放;及通才与专才训练并重。我们期望毕业生皆具备立足社会所需要的学术能力、沟通能力及自强不息的生活态度。
本站覆盖全国各省市专本科院校及计划外招生院校,汇总各校招生要求及专业信息,如您今年尚未被任何院校录取,请自愿填写下表,我们将在全国范围内筛选适合您就读的大学,安排校方老师与您沟通。即刻报名,圆大学梦!
报名咨询电话:010-51291557
高校招生网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