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择校
政策解读
6月5日上午,在北京吉利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138教室,正在进行一次别开生面的新闻实践活动:由08新闻自考班学生以记者身份采访吉利大学外教Markenzie Nellis,由外国语学院熊伟院长亲自带领的20多名外语学生担任翻译,搭筑语言沟通的桥梁。采访现场掌声、笑声不断,双方配合默契。
Markenzie Nellis28岁,出生在美国,成长在加拿大,于2008年奥运会后来到中国,目前任教于北京吉利大学外国语学院。高大英俊的Markenzie笑着说:“我会说一点中文。”
当有学生问及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的最大不同时,Markenzie思考片刻后回答,美国的学生工作学习都非常努力,最大的不同在于美国的学生在工作学习中都在尽力表现自己,包括在玩的时候也会考虑如何在大家面前有更好的表现。而中国的学生玩和工作、学习是分开的。随后有同学问:“针对中国青年和美国的青年的不同,你能否向中国青年提出建议?”“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聊QQ和玩游戏、唱KTV上,要多做些有意义的事,比如写作。”
Markenzie诚恳地说,“在过去,未来是属于学历高的人,而在将来,未来是属于不仅学习好更是会做事的人。” Markenzie智性的回答赢得同学们的赞赏。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Markenzie在大学读书时,曾在期刊媒体工作,他认为新闻工作者一定要对自身所处的环境和社区保持敏感,对所社会群体给予关注。赵瀛老师借此向Markenzie提出最后一个问题——“美国新闻业一直比较发达,那么美国新闻从业人员所秉持的新闻理念是什么?”“最主要的是自由”, Markenzie在经过认真思考后,郑重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新闻报道要要第三者的眼睛,坚持客观立场。”他引用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话说: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新闻的自由,那么这个国家是不可能自由的。
在同学们的热情要求下,Markenzie还为同学们献上了一首他最拿手的RB曲风的歌曲,博得大家的喝彩。
在近两个小时的采访中,刚刚入学一年的新闻学子思维活跃,提问踊跃;训练有素的大二、大三的外语学子则“听”“说”畅达,翻译流利,且有精通外语的熊伟院长还适时地给予准确翻译的补充。在气氛热烈的采访现场,两院学子表现出积极主动的参与热情,在融洽的互动中,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专长,共同锻炼和提高了各自的专业能力。
采访结束之际,熊院长表示希望两院学生能有更多的彼此的学习和交流,赵瀛老师对外院领导和学生的配合与支持表达了由衷的谢意。北京吉利大学新闻学子向Markenzie Nellis赠送了吉利学生自己编辑的报纸《吉利青年报》,为这次成功的新闻实践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本站覆盖全国各省市专本科院校及计划外招生院校,汇总各校招生要求及专业信息,如您今年尚未被任何院校录取,请自愿填写下表,我们将在全国范围内筛选适合您就读的大学,安排校方老师与您沟通。即刻报名,圆大学梦!
报名咨询电话:010-51291557
高校招生网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