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择校
政策解读
记者在阅览报纸时,发现一些对北京培黎职业学院大学生就业有参考价值的资料,就把它们搜集起来,重新编辑整理如下,供师生们参考:
![]() |
图一、
得不到外界肯定时,加强自我肯定
就业压力是很多大学生们走出校门所遭遇到的第一个人生逆境,而在这个逆境当中,如何持续乐观自信成了他们能否走出逆境的重要一步。
■ 案例
步入社会之前,李罗一直自认优秀。但去年大学毕业,李罗进入北京一家外贸公司,刚松一口气,经济危机就来了,虽然他一直认为很得领导赏识,但资历最浅的他依然被第一批“扫地出门”,此后辗转了两三家公司,一遇到裁员他便成了“过客”,似乎连试用期都干不满了。现在的李罗和别人合租着一个小房子,每天吃着盒饭,四处寻觅。他说已经很久没有用英文跟别人交谈,都有些生疏了;他说很久没有和北京的同学们联系,怕自己更加失落;每次母亲来电话他依然说他还在那家不错的外贸公司,依然很受领导赏识。其实在他心里,他已经开始怀疑自己——我是否根本就没有自己想象得那么优秀?
■ 专家意见
进社会一切归零
●卢悦,北大燕园博思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
首先要明确,刚入社会的大学生经历两到三年的职业震荡期是一种必然现象。几乎所有人都会遇到,并非特异性的。很多非常优秀的大学生高学分形成的高自尊在社会环境中被完全粉碎,逆境就这样形成了。要适应新的评价体系,他们需要重树目标,并根据这一目标规划出自己必须提高的能力;要意识到自己在情商方面的不足,加速社会化的进程,研究如何与人打交道。最后是态度,态度决定一切。你什么都没有,只有年轻有冲劲,那么就要把这种拼命精神发挥到最大。
不要压抑恐慌
●钟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学博士
当我们处在逆境中时,会因为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得更为谨慎甚至战战兢兢,想自信就更困难。
我给逆境中的人提两个建议:第一,不要过于谨小慎微,做每件事情都去反复核实、计算,实际上是在努力“压抑恐慌”,这种压抑往往导致更大的恐慌,使人变得不自信;第二,不要停止学习。在自信心降低、无助感加强的时候,坚持学习可以填补内心的空虚。
■ 调查
近七成大学生不自信
据39健康网最近举办的第一期中国大学生健康调查活动结果显示: 10%的大学生表示,压力大得喘不过气来,而40%的人认为压力主要来自就业。近七成的大学生不自信或有时不自信,其中超过10%的人明确表示不自信,5.6%的人甚至“常常感到自卑”,仅有不到三成的人选择自信或非常自信。有五成的大学生经常处于烦躁、郁闷、无聊的情绪当中。
本站覆盖全国各省市专本科院校及计划外招生院校,汇总各校招生要求及专业信息,如您今年尚未被任何院校录取,请自愿填写下表,我们将在全国范围内筛选适合您就读的大学,安排校方老师与您沟通。即刻报名,圆大学梦!
报名咨询电话:010-51291557
高校招生网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